歷史上,光緒皇帝的父母見到光緒皇帝是否需要下跪?

小姐姐講史


光緒父母見到兒子光緒是否要下跪?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光緒皇帝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悲劇,他年少繼位,一生活在慈禧的影響之下,儘管他有著振興大清的願望,但卻沒能擺脫慈禧的掌控。

那麼說到這裡,我想告訴大家,光緒帝本來就是慈禧立下的一個傀儡,雖然也親政過,但卻被後黨最終囚禁了將近十年,因此他這個皇帝只能說是名副其實。



但是大家要明白,儘管光緒帝沒有實權,但其卻是大清的皇帝,而且是九五之尊。也就是說,在滿清那個時代,對於皇上而言,除了皇太后,或者是太上皇不用給下跪,其他人見了,都得下跪。當然符合身份的,也只有慈禧太后,而光緒帝的父親是和碩醇親王,雖然他名義上是光緒帝的父親,但按法統來說,不過是大清朝的一個親王,下跪是一定的事情。



除此之外,慈禧讓光緒叫自己親爸爸,實際上光緒在成為皇帝后,在慈禧眼裡,就是她的兒子,而不是奕讙的兒子。因此在這裡,奕讙已經沒有了父親的身份,他只是一個親王。

當然和碩醇親王奕讙在咸豐帝以及同治皇帝時期,還不是親王,就因為他的兒子光緒,才給他加封的親王,並且在光緒成皇帝后,奕讙得到了慈禧的重用,可惜奕讙去世的早,要不然在光緒親政後,也是光緒的一大助臂。




值得一提的是,奕讙的兒子載灃,之後他的兒子,也就是奕讙的孫子又被立為皇帝,這便是溥儀。相信道光皇帝早知道將皇位傳給咸豐會是這樣一個結局,還不如老早就交給奕讙。

大家對於我的觀點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西北老張看世界



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他的父親是道光帝第七子醇賢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妹。


慈禧在兒子同治死後,當時四歲的載湉, 實際上是過繼給了慈禧,慈禧太后讓載湉當皇帝於公於私都合情合理,載湉的父親是道光的第七子,載湉 是道光皇帝的親孫子,於私載湉 是慈禧太后親妹妹婉珍的兒子,也就是慈禧的親外甥,所以載湉 是不二的繼承皇位的人選。

慈禧親妹妹葉赫那拉.婉珍,婚後生了好幾個孩子,但都夭折,只剩下載湉 這個唯一的孩子,四歲的他 就要被他的姨媽接進宮 ,從此母子分離 ,婉珍心裡一百個 一千個不願意, 但在 親姐姐 慈禧太后老佛爺的威嚴和震懾下敢怒不敢言,只有忍痛割愛,載湉 也就是以後的光緒帝,從小體弱多病 又沒有主見,在老佛爺的震懾下 同樣是敢怒不敢言,所以他的一生都是慈禧的一個棋子,傀儡皇帝而已,他從來都沒有過實權,當家做不了主 也是很崩潰和無奈的,是他又無法扭轉局面 只有忍氣吞聲。

光緒皇帝即以繼位, 那就是九五之尊的聖上 雖然無權,但是名分在那擺著呢,所以他的父母見到他就必須下跪 他和父母之間也是君臣關係 這個不容置疑,如果不跪拜 那就是藐視君臣之禮,是大不敬的,在那個注重禮儀的時代 是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的。



總結:光緒皇帝短暫的一生也是極其悲哀的 經歷了各種事件 各種變法 ,年僅三十七歲就駕鶴西去 生前連一兒 半女都未留下,他最喜歡的妃子珍妃, 也被慈禧投井淹死了 年僅二十四歲,可見他對慈禧太后是多麼的恨之入骨。

光緒皇帝和珍妃


佳寧說歷史


在中國傳統的封建禮儀中,國禮大於家禮。像《紅樓夢》中的元春省親,因為她是皇妃,所以她回賈府省親時,賈母都要先行國禮,給孫女元春下跪,然後再行家禮,元春給賈母下跪,國禮與家禮不能亂了順序。這種禮儀制度主要是受儒家的天地君親師的影響。

因為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所以九五之尊光緒皇帝的親生父母奕譞、婉貞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太上皇、皇太后尊號。

本來慈禧太后的兒子載淳,即同治帝,皇帝的位置坐得好好的,但他十九歲的時候突然駕崩,而慈禧太后也就有載淳一個兒子,其他的早已夭折。慈禧太后思來想去,為保皇太后的位置安如泰山,為保榮華富貴,她與慈安太后合謀,乾脆立她親妹妹婉貞的兒子載湉為皇帝,實行垂簾聽政,一手掌控天下。

慈禧太后找到奕譞,商量立載湉為皇帝,奕譞理所當然同意,他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能做皇帝,而婉貞不同意也得同意,因為婉貞能嫁給奕譞享受榮華富貴,是姐姐慈禧太后幫的忙。

於是,載湉4歲的時候,便被八抬大轎抬進紫禁城登基,即光緒皇帝。光緒皇帝才4歲,小屁孩一個,哪懂什麼治理天下,實際上的掌權人是慈禧太后與慈安太后,接著慈安太后突然逝世,有人懷疑是慈禧太后下的毒手,至此,慈禧太后獨自垂簾聽政,成了大清的真正掌權人。

幼年的光緒皇帝在宮中,由慈禧太后監控,而且命令他稱慈禧太后為“親爸爸”,實際上,如果按傳統家庭倫理稱呼,光緒皇帝應叫慈禧太后為大姨,因為慈禧太后是他親生母婉貞的姐姐,但在宮庭中,國禮為大,稱呼自然就變了樣。

因為情況特殊,慈禧太后掌了權,她依然是皇太后,光緒皇帝的親生父母奕譞、婉貞沒有能受到正常的尊號,即沒有太上皇、皇太后的尊號。

奕譞進宮探望光緒皇帝的時候,要行君臣之禮,即奕譞得給光緒皇帝下跪,這成了父親對兒子下跪。光緒皇帝作為九五之尊真龍天子,只對太上皇與皇太后下跪,現在沒有太上皇,只有皇太后,所以光緒皇帝在大清王朝,只對慈禧太后下跪。

而光緒皇帝的親生母親婉貞,自他4歲登基後,長達22年再也沒有見過他,最後見光緒皇帝的時候,是病重將要逝世,這個可憐的女人,別說對兒子下跪行國禮,就是想見到自己的兒子都不行,因為慈禧太后不允許。

在婉貞逝世之後,光緒皇帝給她的碑文是“皇帝本生妣”,她雖然是皇帝的母親,卻至死都得不到皇太后的尊號。

天地君親師思想下封建禮制。

古人認為天大,地大,到了人之後,就是帝王最大,除了帝王的父母,所有人都得對帝王下跪,不管輩分有多大,地位有多高,統統得下跪。

而且,這種禮制非常注重名義,不管實質真相是如何,都得按照禮制的名義進行。按理說,奕譞、婉貞是帝王的父母,見了光緒皇帝不用下跪,但名義上,他們反而是有實無名,名義上慈禧太后才是光緒皇帝的父母,一切按名義進行,所以成了光緒皇帝的父母見到他,得下跪。

但世事往往也是如此巧合,婉貞一生都沒有給兒子下跪過,大概冥冥之中,有某種天理在主宰著一切。

到了現代社會,禮制文明得多,不用再行下跪禮,也不存在父母給子女下跪的畸形禮制,不管當了多大的官,不管多有錢,見到父母,還是首先尊敬父母。如果父母給子女下跪,人人會責罵這子女大逆不道、禽獸不如。尊老愛幼,人人平等,是我們現代社會的主流。


我就是竹韻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首先必須瞭解“國禮”與“家禮”的區別,從政治權力地位上說,光緒的父母醇親王奕譞和那拉氏是低於光緒的,因此他們按國禮制度應該向光緒行跪拜的國禮,但宋代發生過“濮議”事件,明代也發生過“大禮議”事件,都以尊奉親生父親的結果告終,而清代那位閒不住的塗鴉大王乾隆皇帝又恰恰專門對“濮議”事件進行了專門點評,明確了親情至上的立場,有祖宗的聖意在,慈禧雖然不願意但也不能說什麼,深知韜晦之略的奕譞明白自己的尷尬處境,就提前上了一本,明言放棄“皇帝生父”的所有待遇,雖然也有波折但避免了朝堂上的大糾紛,慈禧很高興,在“禮”這個方面還是給了奕譞一些尊重,如允許奕譞夫婦“御前免跪拜”,所以奕譞夫婦見到光緒是不用下跪的。而“家禮”,就是親緣關係了,光緒作為奕譞夫婦的親兒子,在非正式場合見到奕譞夫婦,是必須跪拜的,但在有旁人在時,光緒稱奕譞為“王爺”或者“七叔”,稱那拉氏為“福晉”或“七嬸”,身邊無人或是隻有貼身太監時,光緒是稱“阿瑪”和“額娘”的。光緒大婚時,為避免出現禮上的衝突,慈禧乾脆不讓奕譞夫婦參加婚禮,之後光緒的皇后隆裕也只對奕譞夫婦行家禮。奕譞去世時,光緒迅速趕到醇王府,進門就跪地大哭,悲痛欲絕,幾年後那拉氏去世,光緒又一次赴醇王府大哭且長跪不起,慈禧也不能說什麼。醇王府與皇宮的這種尷尬在光緒之後還在持續,溥儀被慈禧立為皇帝后,他和父親載灃的關係又一次成為焦點,據《我的前半生》記載,溥儀登基時,是載灃半跪在寶座邊扶著他,但之後每次和載灃見面,無論是在讀書時還是玩耍時,身邊人都要提醒他給載灃行禮,張勳復辟時,載灃並沒有參加典禮,而溥儀到了偽滿就任皇帝后把載灃接到長春,在火車站上,溥儀對載灃行軍禮,婉容請蹲安,回到偽皇宮,溥儀立刻和婉容對載灃行大禮。溥儀在《我的前半生》裡也記載了和祖母母親“會親”的場面,祖母劉佳氏和母親瓜爾佳氏滿眼淚水,太監先在她們面前擺上拜墊,但她們並不需要跪拜,然後溥儀給她們行家禮。


用戶8842125070311


朝堂上肯定是要跪的,畢竟是君臣。光緒是給咸豐當兒子了,他親爹只能算皇叔


牛結實


當然要下跪了,光緒戶口本上的父親是咸豐。


老劉雜談2017


必須下跪,因為光緒帝入宮繼承大統就已經和他親生父母脫離關係了。別說光緒和溥儀這種和親生父母沒有關係的皇帝了,就是貴妃回家省親,其父母等長輩都得在大門口跪迎,等貴妃進入家門後才會向長輩行大禮。天地君親師,在外是君,回家才是親。


我不是一百分1203


光緒帝的父母是咸豐帝和慈禧。因為過繼是合法有效的,否則他憑什麼繼承汗位?誰說他的父母是臣?他父母如果是臣他怎麼會是君?他既然是君,繼承大統,證明他的合法父親也是君。過繼既然生效了,生他的人就不是他的父母了,只是叔叔嬸嬸。


香菸155532950


當然要下跪,可以看看《康熙王朝》索尼先給赫舍裡下跪,進了屋沒人了才是晚輩給長輩行禮,國法大於家法。


昊陽他爹1


先君臣,所以誰見了皇帝都得行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