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黃醫務人員生命接力:黃石ECMO治療病人轉院

新華日報

20日下午,經蘇黃醫務人員通力協作,黃石首例接受ECMO(體外肺膜氧合)治療病人成功轉院。這位危重症患者的順利轉運,為黃石集中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奠定了基礎。

當前,黃石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只剩4例,另有個位數無症狀患者和處於康復期的患者,將他們集中到一家醫院既有利於集中管理和救治,也可讓大部分綜合醫院恢復正常診療秩序。此次集中收治,難度集中在黃石首例接受ECMO治療病人的轉運上。

“雖然只有9公里路程,但患者病情危重,極不穩定,轉運難度大、風險高,稍微不慎患者就可能有生命危險。”南醫大二附院重症醫學科程志醫生說。

20日中午12點,醫務人員就到黃石市中心醫院進行細緻準備。下午1點半,轉運正式開始。此次轉運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卿指揮協調,中大醫院重症護理科護士長李曉青則帶領另一批成員在黃石市中醫院做接收準備。誰負責呼吸機、誰盯ECMO機器、誰關注氣管插管、誰觀察生命體徵……“一對一”責任到人。為最大程度保證患者安全,ECMO的機器支架車先行,對接呼吸機每一個參數的設置、每一種藥物的泵速、氧氣壓力的檢查、備用氧氣瓶配備、壓縮機的準備、電梯通道的準備……每個細節都經過確認。

下午2點20分,轉運開始。救護車到達中心醫院樓下,醫務人員首先全面瞭解車輛電源情況、氧源情況等,確認無誤後才開始搬運患者。患者身上連接大量設備和管路,這意味著搬運需要五六個人同時發力。“一路上要隨時注意管路不能彎折、設備按鍵不能誤觸、保證管路長度。”程志說。搬運上車時,黃石市中心醫院護士長祝奇熟練地指揮整個過程。隨後救護車出發,一路鳴笛。車內轉運人員緊盯各種參數。“十幾分鐘的路程,大家各司其職,精神高度集中。路上行人、車輛都主動讓行。”程志說。

下午3點,救護車順利抵達黃石市中醫院,醫護人員已在等候。病人進入病區後,一切早已處於待發狀態的程序迅速運轉,更換呼吸機、泵注藥物、壓縮機開啟、管路開放、評估氣道和生命體徵,各項對接工作有條不紊進行。最終,這次高難度轉運順利完成。“此次轉運得益於江蘇醫務人員對ECMO轉運的經驗,也得益於蘇黃兩地醫務人員默契配合,整個過程非常順利。”程志坦言,患者病情仍然較重,接下來的救治依舊比較艱難,但我們一定會努力堅持,期望能有一個好結果。(陳月飛 胡安靜 蔡蘊琦 萬程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