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演講實錄讀懂世界各國,為什麼會採取不同的防疫策略

一篇演講實錄讀懂世界各國,為什麼會採取不同的防疫策略


一篇演講實錄讀懂世界各國,為什麼會採取不同的防疫策略


觀眾們,大家好!


今天晚上非常高興有這樣的機會跟大家一起探討疫情下的國際關係。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各國防疫反映的國際關係》


很多人發現在疫情下國際合作不太順暢。傳統上認為,疾病是非傳統安全問題,這種非傳統安全的問題往往都是非零和問題,因為它對所有國家的老百姓或者政府官員的威脅是無差別的。既然大家面臨共同的威脅,怎麼反而難以國際合作呢?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最近,特別是中美之間的不合作引發關注。我們今天就講一講,疫情所反映出來的國際社會沒有像人們預想的那樣進行合作的原因是什麼。


一篇演講實錄讀懂世界各國,為什麼會採取不同的防疫策略

01

國際社會是無政府體系


很多人往往是從國內社會體系的角度觀察國際社會。國內社會是大家生活的客觀社會,多數情況下,不管是在自己國家還是在別的國家,你都發現那個國家有個政府,在這個政府的領導、控制下,人們進行交流,發生關係。因此人們往往用國內社會自上而下的權力結構概念來理解國際社會,而國際社會和國內社會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社會體系。


國際社會是一個無政府體系,不像國家有一個擁有絕對權威的政府。所有的主權國家擁有自己的主權,自主決定想幹什麼和不想幹什麼。各國沒有這樣絕對權威的政府就會出問題。不管是中國、英國還是美國,如疫情來了,大家都會問政府是什麼政策,怎麼組織全體人民共同抗疫。國際社會沒有這樣的政府、沒有一個組織擁有權力組織全世界各國人民進行抗疫。


一篇演講實錄讀懂世界各國,為什麼會採取不同的防疫策略

02

各國防疫各自為政


這個視頻裡大家在汽車站排隊,有人打了一個噴嚏,其他的人做出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反應不一樣,採取的策略不一樣。為了阻止人傳人,有的在死人身上噴藥;有的往空氣中噴藥;有的往自己身上噴藥。


這個視頻告訴我們各國在防疫面前採取的策略和政策是不一樣的。因為沒有一個統一領導、沒有頂層設計,就不可能出現統一的抗疫政策。

我們中國實行對武漢進行封城之後,進而在全國要求隔離,但是不封國,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沒有斷絕所有的國際航班。很多國家採取的措施跟我們相反,比如越南、印度,它們不是內部封閉起來,內部只封閉了一兩個村子,對外則封國,印度宣佈任何外國人不能進入印度,把許多國際航班都停了。菲律賓也一樣,除了菲律賓人任何人不得進入。

各國政策都在調整,英國最開始表示不治理,採取了一個恐嚇的方法,“政府不管,每個人做好準備,你們的親屬有可能死”,把人嚇回家裡去了,所有的居民自行隔離,用這樣一個策略威懾他們。英國的國民現在請願說不能這樣,政府得做點什麼,政府說你們要求我隔離,那好我開始採取隔離政策。


一篇演講實錄讀懂世界各國,為什麼會採取不同的防疫策略


可見各國在這次防疫中採取的是各自為政的措施。為什麼能做到各自為政?顯然主權使其有了各自為政的可能。當美國聯邦政府宣佈實行全國緊急狀態,沒有一個州敢說不停課。但是國際社會就不同,一個國家說“我就不停課,我就不封國”,任誰也阻止不了。這就是主權體系。


為什麼願意各自為政?因為每個國家面臨的疫情不一樣。前一階段,中國採取隔離的政策比較早,原因是在我們這兒爆發得早。有的國家前期不採取這樣的措施,因為那兒沒發現疫情,等後期發現了才採取措施。迄今並非所有國家都採取封閉隔離的政策,仍然有很多國家不封閉。


每個國家的防疫措施最終效果如何,主要根據死亡人數判斷。各國關心的防疫措施的重點也在此,即以本國死亡人數的多少來決定國家採取什麼政策。


03

世衛組織無力領導全球防疫


既然防疫的權力是各國擁有,防疫的措施是各國決定,防疫效果是每個國家制定政策的出發點。那為什麼大家還要組織一個世界衛生組織?譚德塞作為世界衛生組織的總幹事,他能組織協調和領導全球抗疫嗎?所有人都知道,他領導不了。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是全球防疫最大、最權威的國際機構。為什麼這個機構不能發揮這樣的領導作用呢?這是因為國際組織和國家性質不同。國際體系中有很多不同類型的行為體,國際組織和國家是兩種不同類型的行為體,國家擁有主權,國際組織沒有主權,國際組織不能任意決定想幹什麼和不幹什麼。

國際組織是由成員國聚到一起討論之後進行表決達成決議的,而後國際組織落實集體決議。國際組織中基本是大國的共同意見成為國際組織的決議。也就是說,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的代表們提出的意見形成一種平衡,這種平衡的意見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決議,然後執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沒有權力決定政策,他不能決定全世界應該封城還是不能封城。

前一陣譚德塞呼籲各國不要過度反應,不要禁止國際旅行,但沒人理他。作為世界衛生組織的總幹事,他只有執行該機構成員國決議的權力,他沒有決定這個組織制定什麼政策的權力,他的身份像是秘書。

其實不僅僅是世衛組織的總幹事是秘書,聯合國秘書長也是秘書。國際組織在全球防疫上擁有的權力遠遠小於主權國家,對任何一個主權國家的防疫政策都無權進行干涉。


國際組織分兩種,一種是政府間國際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就屬於這一類。還有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比如國際奧委會。

非政府間國際組織不是由國家組成,而是由非政府的團體參加,比如有中國奧委會、有美國奧委會。無論是政府間國際組織還是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總的來講都是協調機構,協調成員國的意見,而不能自行決定,這些組織的決定權是有限的權力,如果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聯合提出今年的奧運會必須推遲,國際奧委會想堅持也做不到。五常不參加奧運會,奧運會怎麼舉辦?


國際組織有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國際組織的數量增長了三百多倍。但是國際組織多,反而意味著國際組織的作用有限。很多人誤以為建立了國際組織就能解決全球治理問題,其實不然。

國際組織沒有能力解決全球治理問題,全球治理現在是倒退的趨勢,國際組織越來越多,全球治理反而停滯不前。

這些組織中的成員國,特別是這些組織中的大國,是不是有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的政策取向,決定了國際組織能發揮多大的作用。防疫面前,各國特別是大國,利益是不同的,在防疫面前大國之間的利益有衝突。因為防疫都是先保護本國的居民,其他國家有多少人感染,有多高的死亡率跟自己沒有關係。這就出現了各掃門前雪的現象,把雪掃到別人門前了,於是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

國際組織的增加並不意味著全球治理能力的提升,沒有大國之間的合作,特別是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雙邊合作,全球治理是很難進行的。


一篇演講實錄讀懂世界各國,為什麼會採取不同的防疫策略

04

沒有一個國家能領導全球防疫


是不是無政府的國際體系從來不可能出現領導呢?不是的。有的時候能形成國際領導,有的時候不能形成國際領導。


領導和追隨者是共生的。領導者得有追隨者。國內領導吸引國內的追隨者,靠的是合法權力,即有權命令別人做事,別人在其權力下不得不做。在所有的國家裡,國家的暴力工具通常被政府壟斷,政府以暴力為權力基礎,當任何人不服從政府領導時,用暴力工具迫使他們服從。

典型的例子是,你違章了,警察過來罰款,你要不給,警察就要利用他手中的暴力工具制服你,你必須接受罰款。但對國際領導來講,靠的不是合法權力,靠的是實力和權威。實力就是指做事情的能力,多數情況下意味著一國比他國的力量強大,有能力給追隨者好處,對不追隨的給予懲罰。權威是指一個國家使他國對其信服,大家覺得它有道理,願意跟著它走。

比如歐洲這個區域是法國和德國提供了一個聯合領導。這兩個國家在歐盟中擁有的實力比其他成員國大,德國默克爾執政那麼多年已經建立了一定的權威,被歐盟成員接受,她被認為是相對較好的領導,所以多數歐盟國家願意追隨德國的政策。但是,英國脫歐,不接受德國的領導,所以德國跟英國沒有領導和被領導的關係。但是德國和其他國家在歐盟內部形成了客觀上的領導國和被領導國之間的關係。


全球性領導要建立在實力、意願和關係的基礎上。三者每一個都是必要條件,缺一不可。


第一個條件,要有實力。能夠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然後有幫助別人的能力。什麼樣的實力能夠做全球性領導?一般是指一極格局中的主導國,比如冷戰之後出現了一超多強,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綜合實力佔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國防開支相當於後面十幾個國家的總和。美國以前搞軍事同盟,為其他國家的安全提供保障,以前美國有這個實力,別的國家沒有這個實力。


而當今世界,無論按匯率還是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都是中美兩國的總和佔了世界比重的40%左右。如果兩國給世界提供一個合作的聯合領導,是可以的。問題在於中美之間沒有這樣的戰略合作關係,雙方沒有意願合作提供一個聯合領導。單方面情願是合作不起來的,得雙方都願意才行。雙方中又沒有任何一方具有單方面提供全球性領導的實力,所以當今世界面臨一個沒有世界領導國的形勢。


這次防疫,能找到一個國家有領導全球防疫的實力嗎?通常實力是指物質力量,哪個國家有足夠大的物質力量幫助70億人防疫?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這樣的能力,不說別的,僅僅是要使全球70億人馬上都有口罩就做不到。


一篇演講實錄讀懂世界各國,為什麼會採取不同的防疫策略


第二個條件是意願,得願意為當領導付出代價,即幫助比自己弱的國家。在國內體系裡,人們都想當領導,因為當領導不需要付出代價。在國際體系中則不是每個國家都天然願意提供國際領導?比如找一個太平洋島國來領導全世界的防疫,各國都說接受其領導。但這個國家知道在國際上當領導是有代價的,要付出,要提供公共產品。這個小國會說,第一我沒有實力提供公共產品,第二即使我有力量,我憑什麼給別國提供公共產品呢?

特朗普現在就不願意提供公共產品,他說憑什麼讓別國搭美國的便車。他非常明確地說當世界警察的代價太大,對美國是得不償失,表示不願意幹這個事。比如美國現在就不再願意給自己的盟友無償提供軍事安全保障,要盟友交錢才肯提供。美國跟盟友的關係變成鏢局和顧客的關係了,你花錢我就給你當保鏢。北約峰會鬧得這麼兇,和特朗普這個策略有關。他要求歐盟成員自己多增加軍費,不能都指望美國。美國給世界提供領導的意願沒了。任何一個國家有實力沒意願,也不可能當領導。


簡單而言,在國際社會上當領導就得多花錢,所以在國際社會當領導是有條件的。為什麼大國願意提供公共產品呢?是因為大國從公共產品中獲得的好處大於提供公共產品的代價。

以十字路口為例,十字路口如果不修紅綠燈,每天會發生一起車禍。假如一個大公司每天要在這兒過300輛車,概率可能就是每天有一輛車遇上車禍。小公司一天從這裡過一輛車,概率可能是一年趕上一次,甚至一次都趕不上。對大公司而言,是一年出365次車禍合算還是修一個紅綠燈合算?365次車禍的修車錢比修紅綠燈還貴,於是它就願意修紅綠燈。而小公司,車禍概率低,所以絕不去花錢修紅綠燈。以此為例,可見大國之所以能夠產生當領導的意願,是因為當國際領導也得有好處,當領導沒有明顯的好處就不會有人願意當國際領導。


第三要看其他國家是否願意接受你的領導,人家不願意接受,沒有追隨者,還是形不成領導。

比如美國實力比朝鮮、伊朗強大得多,美國想領導它們,但朝鮮、伊朗都不接受。這次防疫,沒有國家、也沒有國際組織有實力為全世界防疫提供保障,不是所有的國家都願意去接受某個國家或者某個國際組織的領導進行防疫。這就是為什麼這次防疫出現了沒有領導的局面。


一個國家怎麼能夠讓其他國家願意接受其領導呢?國際的領導是靠實力或者權威,或者實力加權威,在實力基礎上有的權威強,有的權威弱。比如二戰期間形成兩大陣營,納粹德國提供的領導,其追隨者就少,美英蘇三國提供的領導,其追隨者就多。假設當時美國和德國實力相似,但當時美國有權威,而德國沒有權威。


05

形成全球性領導的三條路徑


讓別的國家願意追隨你,想成為你的追隨者,有三條路徑。



第一條路徑是領導國以身作則的樣板作用。比如領導國主動遵守國際規範,別的國家會想,遵守規範的國家變得強大,自己遵守了也能變得強大了。就像班裡考分高的那個同學的學習方法往往成為別的同學模仿的樣板。領導國是成功者,成功者在國際上做的事容易被大家效仿,形成主動追隨。這就是靠權威領導。一國沒要求他國追隨,但他國覺得該國做得好,主動追隨它,這是實現領導和被領導關係的最好路徑。


第二條路徑是獎勵。領導國告之他國,你要跟我走我給你獎勵,讓人自願選擇是否跟隨,這叫做自願追隨。主動追隨是思想觀念認識上的,追隨者認為這樣做是對的。自願追隨不是,是好處明擺在那兒,是領導國承諾的。


第三條路徑是懲罰,雖然不好,但是也能起作用。領導國對他國說,你不按我說的辦,付出的代價比按聽我的還要大,你聽我的損失小點。最典型的例子是伊拉克,伊拉克1990年吞併科威特,美國說你這是侵犯別人的國家主權,違背了美國主導的聯合國憲章。老布什發動戰爭懲罰了伊拉克。伊拉克沒辦法,從科威特撤軍,美國幫助科威特重建了國家,而且規定不允許伊拉克的空軍在自己領空上飛行,設立了禁飛區。可見懲罰也可以使得對方被迫服從。


今天在防疫面前,我們看不到任何國際組織、任何國家能通過這三條路徑建立這樣的關係。現在聯合國會員國有194個,別說是全部成員都接受一國或一個國際組織的領導,哪怕是50%的國家接受,都可以算是全球性領導。但是,現在我們看不到任何國際組織、任何國家能提供這樣的領導。


06

國際領導力衡量標準



很多人問國際領導力怎麼提升,每個國家的國際領導力的大與小不是以該國物質實力為標準的。比如,美國的物質實力在特朗普上臺之前和特朗普執政6個月之後,沒有發生任何重大變化,當時也沒有發生金融危機,但是2017年頭6個月裡,美國的領導力卻大幅下降。

美國領導力下降不是國為其物質力量弱化了,而是因為它自己違背國際規定,不履行自己做出的國際承諾,退出一些國際條約,這導致別的國家不願再追隨它了,追隨者少了,追隨者的意願下降了,追隨者的力量小了。


一篇演講實錄讀懂世界各國,為什麼會採取不同的防疫策略


衡量一個國家的國際領導力既要看有多少國家追隨它,還要看追隨者的實力大小。如果追隨者的實力很大說明該國領導力很強。雙方實力差距小,仍願意接受該國的領導,可見該國領導力很強。領導那些大國,不是用力量迫使對方追隨,靠的是權威,靠的是該國做事情的正確性和道義性。這就是道義現實主義理論提出的國際領導的王道型領導。

當一個國家的友好國家普遍都是實力比較強的國家,這個國家的領導力就較大,有時十個小的追隨者的力量總和都趕不上一個實力強的追隨者。一個國家有實力強的追隨者,通常對世界的影響力遠遠大於那些只擁有較多弱小追隨者的國家。


在防疫問題上,目前還沒有全球性的國際領導。既然領導都不存在,所以也就不存在領導力衡量的問題。


一篇演講實錄讀懂世界各國,為什麼會採取不同的防疫策略

07

全球化在繼續,全球治理在倒退


當前的情況是全球化仍在繼續,但是全球治理停滯不前,甚至退化。


一篇演講實錄讀懂世界各國,為什麼會採取不同的防疫策略


全球化本身是雙刃劍,即好事壞事同時發展。比如在全球化過程中,到全世界旅遊變得自由了,與此同時全球旅遊也使疾病加速在全球範圍內擴散。如今,全球化的負作用還在繼續擴大,沒有停止。如果大家認為全球化停滯了,那是全球化的有益方面開始受到阻礙。


全球治理是指治理全球化的負面作用,比如治理汙染、氣候變暖、物種滅絕、恐怖主義等。沒有負面作用的全球化就不需要全球治理了。目前是疾病全球化,但防疫的全球治理進行不了。在防疫的全球治理上不僅停滯不前,甚至某種程度還在倒退。比如美國現在已經提出,今後所有的醫療商品不再搞全球產業鏈,全部在美國國內生產,以避免出現疫情的時候無法保證醫療資源的充分供給。現在全球治理實際是個倒退趨勢,這次疫情已經表現得很清楚。


沒有領導能進行合作嗎?沒有領導的國際合作是存在的。國家之間是平等的,在無領導的情況下也能進行合作。比如東盟沒有領導國,十個國家之間也能合作。但是沒有領導的多邊國際合作是低水平的合作,這就是為什麼東盟無法發展成歐盟那樣高水平的合作。在沒有領導的條件下進行的低水平合作,所合作的經常是不重要的事情,在重要事情上合作不起來。實質性的合作需要國際領導。


那麼有領導進行國際合作就是好事嗎?不一定。二戰期間法西斯國家在德國領導下進行的合作並不是好事。跨國恐怖主義分子在伊斯蘭國領導下進行合作也不是好事。有領導的國際合作對人類來講是好事還是壞事,取決於這個領導國。領導國組織國際合作幹好事就是好事,領導國組織國際合作幹壞事還不如沒有這樣的國際領導。因此,沒有國際合作的形勢不一定比有國際合作差。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有了國際領導進行的國際合作一定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個災難。對合作的價值判斷要依據合作的具體內容來決定。


根據道義現實主義,領導的類型有四種:王道、霸權、昏庸、強權。四種不同領導帶來國際秩序的不同變化,如果是王道型的國際領導,那麼國際體系就穩定,戰爭少。如果是霸權型領導,有一些戰爭,但是體系總體穩定,戰爭是有限的,不會打得昏天黑地。在昏庸的國際領導下,整個體系動盪不定,誰也判斷不了,不確定性很大。在強權領導下,戰爭連綿不斷。

因此領導的性質不同,領導國給國際社會、給世界帶來的結果也不同,有好有壞。


一篇演講實錄讀懂世界各國,為什麼會採取不同的防疫策略


如果一個國際領導有實力,主要依靠權威進行領導,即讓大家自願跟隨,這樣的領導帶來的國際秩序相對較好,如果是靠實力強迫別國服從,帶來的國際秩序,就有可能不好。

08

不講信譽正成為今後國際秩序的特點


一個國際領導怎麼能夠形成權威讓大家願意接受其領導呢?最重要的一條是要有國際戰略信譽。國際戰略信譽是他國對一國遵守規範的認識,就是這個國家不僅參與制定國際規範而且能夠遵守。

比如,今天美國的盟友都在批評美國,自由貿易的規範是美國主導下建立的,美國自己開始反對自由貿易了。不遵守已有的國際規範就會使戰略信譽下降。戰略信譽高,領導力就強,戰略信譽低,領導力就弱,所以戰略信譽和國際領導的領導力成正比。戰略信譽是長期行為的結果,人們認為一個人可信,不是看他幹了一次好事,而是根據他過去長期的行為來判斷他是否講信譽。

同樣,一個國家的戰略信譽不是靠幹一兩次好事建立的,而是經過做許多好事積累起來的。戰略信譽的增長是緩慢的過程,但是戰略信譽下降則是跳水式的,幹一次不好的事,聲譽就掉下來了。戰略信譽的形成和衰敗的兩個機制不同,帶來的結果和速度也不一樣。


一篇演講實錄讀懂世界各國,為什麼會採取不同的防疫策略


世界並不總是朝著正確方向發展。比如中國歷史上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果把統一視為進步,它是歷史進程,把分裂視為倒退,它也是歷史進程。歷史是有時候前進、有時候倒退。我們今天看到的國際社會,與後冷戰時期(1992年-2016年)比,發展趨勢是倒退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國家不遵守國際規範,不履行自己的承諾。國際秩序出現嚴重的不確定性,就是國際秩序從相對穩定向越來越不穩定的方向發展。

大國對其他國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是靠樣板作用,樣板作用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壞的,美國現在就是一個負面的樣板作用,很多國家在效仿美國,你不遵守條約我也不遵守,你不履行承諾我也不履行,你在外交發言中隨便抹黑別國我也隨便抹黑,你說話不負責任我說話也不負責任。不講信譽正成為今後國際秩序的特點。

在美國現任政府不那麼遵守國際組織規則、不斷退群、開始搞脫鉤戰略的情況下,全球互聯網不是越來越緊密,而是正在呈現一個碎片化的趨勢。現在是主權的觀念在迴歸,主權的規範在重新制定,越來越強調主權,而不是越來越讓渡主權,這是國際秩序現在的發展趨勢。

09

各自為政在未來會越來越突出


很多人問這次的疫情對世界有什麼影響,會不會改變國際格局,會不會改變國際體系,會不會改變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

我認為,疫情對這些事情都會有影響,但沒有本質性影響。疫情是個“顯微鏡”,幫助我們看清了一些看不清的問題,使我們更加清晰地看清國際關係的本質。看清了國際領導得建立在實力、意願、關係三個條件之上,缺一不可。看清世界現在沒有全球性領導,有全球性領導就不存在各自為政的防疫政策,沒有領導也就沒有領導力。疫情還幫助我們看清了全球治理是倒退趨勢,沒有向前發展,看清了全球化負面作用正在繼續發展,而且有擴展之勢。


一篇演講實錄讀懂世界各國,為什麼會採取不同的防疫策略


世界現在進入了沒有領導國的世界。不僅僅是今天的防疫各國得靠自己,而且今後越來越多的事情得靠自己。大家會發現,今後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縮短其國際產業鏈,不讓產業鏈太長,因為產業鏈越長、節點越多,依賴性就越強,嚴重的依賴性會造成國家的脆弱性。防疫反映出來的各國為政,恐怕代表了今後十年甚至二十的趨勢,各國之間今後會更加強調主權,更加各行其政。


謝謝大家!


10

網友互動


1. 中國防疫模式不是每個國家都可複製


網友:別的國家面對疫情時可以通過複製我國的方式來應對,達到和我國一樣的效果嗎?


閻學通:每個國家的國情不一樣,任何國家隨便複製別國的防疫措施其結果不一定是合理的。因為每個國家面臨的疫情不同,有的國家大有的國家小,有的感染人多,有的感染人少,所以採取的措施不一樣。這次越南是比較成功的例子,越南一上來就停止了和疫情嚴重國之間的人員和貨物流動,之後對很少的村莊進行了封鎖,現在越南是零死亡。越南沒有複製任何國家防疫的方法,取得的效果到目前為止被認為是成功的。


A國採取的措施在A國產生了的效果,並不意味著在A國採取的措施拿到B國會有同樣的效果。所以目前看,我自己認為,沒有領導的全球防疫很有可能比全球統一設計的防疫效果還要好。因為這次疫情大家都不知道到底怎麼回事,整個防疫過程是不斷地瞭解情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的過程。各國對自己的情況最瞭解,因此各行其政也許更符合實際情況。

2. 中國提高影響力主要靠兩點


網友:疫情過後是否中國將極大地提升影響力?


閻學通:中國在疫情之後能否提高影響力,我覺得主要靠兩點。


第一點是我們自己防疫的效果好於他國,以及我們幫助別的國家防疫使別的國家受益多,他國受益越多中國地位就越高,受益越少地位就越難提高。自己搞好了可改善我們的形象,人家會說你有本事。你幫了別人,別人受益會說你好。這樣才能使領導力上升。


第二點是經濟。如果防疫之後中國經濟遭到的損失比別的國家小,各國都抗疫,都面臨疫情,都上不了班,都停工。在都停工的情況下,如果中國經濟遭受的損失和打擊一年下來小於別的國家,特別是小於同等經濟規模的國家,那麼國際地位就上升。如果遭受的損失打擊比別的國家還大,地位就提高不了。

3. 能否吸取經驗教訓,決定了我們能否抓住機遇


網友:當前疫情給中國提供什麼機遇?


閻學通:我們中國有個說法,“變壞事為好事”。我們要想把這次疫情變成機遇,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反思疫情前期我們工作存在哪些不足,這些不足怎麼能夠改善,把這些不足改善了,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這樣給我們提供的機會就能利用上了,把防疫成果鞏固下去。道理是一樣的,當疫情對別的國家的經濟都構成衝擊的時候,我們要思考怎麼能夠在疫情衝擊下把經濟發展得比別的國家好。


機遇是什麼?如果說從相對受益的角度考慮,這次疫情給所有國家都帶來害處,那麼我國地位的提高取決於疫情給我國造成的傷害小於別國遭受的疫情傷害,這就是我們的機遇。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不是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