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沿河扶貧協作有個產業叫“飛地牛”

陽春三月,烏江岸邊的沿河縣桃李芬芳,萬木吐蕊,漫山遍野一片淺綠,一片生機,充滿著希望。走進沿河,筆者感受了一種烏江流動別樣的情懷。

德江—沿河扶贫协作有个产业叫“飞地牛”

一條烏江蜿蜒流經德江,進入沿河,亙古不變,兩縣唇齒相依。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沿河作為銅仁市唯一的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工作任務十分艱鉅。對此,市委、市政府積極探索“9+2”區縣共同支持沿河自治縣產業發展的幫扶協作模式,德江縣快速著手,積極啟動幫扶協作。

幾個支書同時看上了“飛地牛”

“我們村子不大,卻是遠近聞名的靠牛脫貧、靠牛致富的‘牛村’。村裡已經形成了‘牛—糞(沼)—糧(菜、茶、花椒)”循環經濟模式”。

“既然你們的肉牛產業發展這麼好,能不能把你們的牛讓它飛到我們村來?”

3月12日,德江平原坳田村支部書記彭洪剛來到對口幫扶的後坪鄉斯茅壩村,考察了該村地理、氣候等特徵,心裡一直在想:“為何不把我們成功的養牛經驗帶到後坪來呢。”於是,他和斯茅壩支部書記譚萬軍交換了意見,得到斯茅壩村的一致贊同。

德江—沿河扶贫协作有个产业叫“飞地牛”

德江桶井鄉同心社區支部書記安俊負責協作的是客田鎮馮家村,安俊在該村支部書記熊廷發的帶領下,瞭解了馮家村的主導產業是烤煙,輔助產業是核桃。

安俊在同心社區經營的是食用菌產業,而食用菌產業根據馮家村的地形地貌特點不太適應。

“德江肉牛產業做得好,2017年以來,全縣共投入2.86億元發展肉牛產業,通過推廣能繁母牛(肉牛)代養、建立養牛園區、‘公司+牧草基地+農戶’等模式,肉牛存欄達13.6萬頭,帶動2.16萬戶農戶增收致富。”

“對,聽說後坪鄉斯茅壩村也是發展肉牛產業,我們也幹這個!”

安俊和熊廷發一拍即合,決定在穩住烤煙支柱產業的同時,以群眾快速脫貧為宗旨,決定開發新的肉牛產業。

就這樣,幾個支部書記同時看上了德江牛,德江肉牛飛沿河,成了德江幫扶協作沿河縣的一大舉措,他們稱這個產業叫“飛地牛”。

村社合一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結對幫扶工作啟動以來,德江縣及時成立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駐點沿河縣辦公,明確了專班專人抓實幫扶工作。採取“企業幫扶、項目支持、幹部協作”方式,深入推進德江縣支援沿河縣產業項目落地見效,為產業項目區的貧困農戶拓寬增收渠道,幫助沿河縣按時高質量實現脫貧摘帽目標。

3月22日,德江縣委書記商友江,縣委常委、桶井鄉黨委書記吳飛來到沿河,先後走訪了客田鎮馮家村和後坪鄉斯茅壩村,對幾個支書的產業選擇做了充分肯定,並現場召開座談會研究指導“飛地牛”發展新模式。

德江—沿河扶贫协作有个产业叫“飞地牛”

“幫扶協作要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其他’組織模式,由村級基層組織領銜發展、村支兩委人員負責合作社的經營管理,建立村社共建共管共贏發展聯合體,探索‘村社合一’發展新模式。”商友江說。

“蹲位的寬窄,食槽的高度,水槽的高度,地面的坡度,一定要科學合理,才能使肉牛快速催肥……”在斯茅壩村肉牛養殖基地,商友江現場就牛棚的修建、飼草的種植、肉牛的購買等技術作了明確的要求,並對合作社股東加入、股權明確、資金籌措、利益分紅進行了指導。

扶貧協作見真情 添動力

“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確保快速見效,保障馮家村脫貧攻堅的精彩出列。”

3 月 21 日,吳飛同志率鄉組織委員馬仕波、副鄉長塗文學一行到沿河縣客田鎮馮家村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工作,通過現場調研走訪,與該村村支兩委和攻堅隊進行了座談,捐贈了幫扶資金,並表明了幫扶協作的決心。

“有桶井鄉的真情幫扶,我們脫貧就有了信心和勇氣,我們一定會抓住機遇,攻堅克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馮家村支部書記熊廷發非常感動。

德江—沿河扶贫协作有个产业叫“飞地牛”

“馮家有村有所求,桶井鄉有所應;馮家村有所難,桶井鄉有所幫。”這時桶井鄉幫扶馮家村信條。

目前,由德江縣平原鎮坳田村對口沿河縣後坪鄉斯茅壩村的肉牛養殖園區,預計養殖300至500頭規模,德江縣桶井鄉同心社區對口沿河縣客田鎮馮家村的肉牛養殖示範點預計養殖200頭規模,兩個“飛地牛”產業已經流轉土地400餘畝,牛棚正在建設之中,飼草正在種植,其他幫扶點也在快速推進,將通過“村社合一”試點,加大產業發展、促進合作社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助推脫貧摘帽。(楊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