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分成六個國家

南斯拉夫(塞爾維亞語:Југославија),1929年-2003年建立於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曾用名南斯拉夫王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以塞爾維亞族所建立的塞爾維亞王國為基礎,經兩次巴爾幹戰爭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兼併語言、文化相近的周邊小國黑山王國,吞併原來從屬於 奧匈帝國的弱小斯拉夫民族聚居地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王國而形成的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垮了奧匈帝國,1918年12月1日,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聯合組成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定名南斯拉夫王國。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南斯拉夫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由眾多地區拼湊而成,文化、民族和宗教異常複雜。 1929年該國解散議會和諸個黨派,國王實行大塞爾維亞主義,瓦爾達爾馬其頓作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併入南斯拉夫王國 ,塞爾維亞語、克羅地亞語、波斯尼亞語、黑山語非常接近,它們在南斯拉夫時代被統稱為“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1941年被納粹德國侵略。1945年初,德國撤出南斯拉夫,國家重建。1945年,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共產黨建立起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分裂為南聯盟、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和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南聯盟2003年重定新憲法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獨立,塞爾維亞失去出海口變成內陸國,2008年科索沃“獨立”。

中文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英文名Socialist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別名南斯拉夫國歌《嗨,斯拉夫人》貨幣第納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