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江探索出全域推進宅改試點新路子

春來早,餘江區潢溪鎮渡口村上黃村小組裡,村民整齊排屋後的連片土地,正在等待播種。村小組理事長告訴記者,原來這一片都是村民的老宅子,破舊混亂卻沒人捨得拆。村裡宅改後,22畝土地復墾,“去年種甘蔗讓我們村裡多了4萬餘元的集體收入,今年當然還要種!”

餘江探索出全域推進宅改試點新路子

信江新區周塘烘焙小鎮,則是另一派景象。作為城市規劃區內保留村莊,村裡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農村產權抵押擔保制度,將村宅統一流轉、統一改造,既保留了建築特色,又統籌了功能佈局。如今,這一“烘焙故里、吃貨天堂”特色文化旅遊小鎮已初具雛形,正蓄勢騰飛。

2015年3月,餘江區被列入全國33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之一。2016年12月,鷹潭在全市推廣餘江宅改試點經驗,明確了三年全域覆蓋的目標。2019年12月,鷹潭市全域被列為首批11個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之一。

時間表的背後,藏著改革的艱難進程。作為“一把手”改革任務,我市堅持黨建引領,堅守改革底線,緊緊依靠群眾,創新體制機制,構建了一套覆蓋區、鄉、村、組,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宅基地管理制度體系,探索出一條完善鄉村治理、強化基層建設、統籌城鄉發展、提升執政能力的新路子。

全域宅改這一政策槓桿,真正在農村廣闊天地實現了大活躍。

蹄急步穩 演繹改革協奏曲

從2016年12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每個鄉鎮選取2-3個自然村借鑑推廣餘江經驗開展試點;到2017年4月,將試點範圍調整為所有新農村建設點同步開展宅基地管理試點;到2017年底,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農村宅基地管理試點三年實施方案,提出全市全域推廣推進宅改試點,要求2018年完成總任務數的80%;再到2019年繼續完成剩餘試點任務,並開展試點“回頭看”……按照先擴大試點、再全域覆蓋的節奏,改革分三個階段穩步推進。

經過三年全域推進,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有2919個自然村開展宅改試點工作,其中城市規劃區外2813個,扣除花橋水庫淹沒區61個自然村,覆蓋率為99.3%;城鎮規劃區內106個,覆蓋率30.1%。統計顯示,全市總計退出閒置宅基地78000多宗,面積10700餘畝,收取有償使用費近1990萬元;清理垃圾50多萬噸,新修村內道路1700餘公里,新修村內排水排汙溝渠2100餘公里。

由此引發的“蝴蝶效應”更是令人欣喜:全市農村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打造了一批農村文化陣地,傳承了角山古陶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打造了貴塘公路沿線鄉村遊、龍虎山幹線等精品遊線,推動了鄉村遊發展;打造了一批“產業下沉”車間,並發展了多肉種植、百合種植等特色農業產業,增加了農民收入;推行民事村辦機制,設立了村級公共服務平臺,延伸了服務農村群眾的手臂。

全域宅改試點,為鄉村治理、鄉村振興找到了突破口,提供了強抓手。

一村一策 催生改革百花園

只有參與改革的各方都主動思謀起來,才能有生動的實踐、鮮活的創造。

餘江探索出全域推進宅改試點新路子

堅持黨建引領,注重制度指導、群眾首創、民主自治、幹部攻堅,我市形成了一套既有頂層設計共性、又有一村一策個性的宅基地管理工作制度和方法。

市委將全域宅改列為“書記工程”,每季度督查、調度,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深入現場調研督導;區、鄉、村將全域宅改作為幹部擔當、改革攻堅的“試金石”,領導班子成員實行“區掛鎮、鎮駐村、村包組”,從選點到完成原則上中途不換人,定期開展“評比會”“衝刺月”“攻堅月”等行動,壓實責任、督促推進。

試點之初,區(市)遵循“集體性質、村為基礎,戶有所居、取退有償,嚴格規劃、堅持標準,公平公正、利國利民”要求,確定基本原則,制定制度框架和指導意見,由自然村細化和確定本集體經濟組織有宅基地分配使用等辦法。制度設計注重農民參與和發揮農民智慧,注重制度彈性,留出實踐空間,以達到共同受益的最優點。

我市將宣傳動員工作貫穿全域宅改全過程,濃厚改革氛圍,凝聚宅改共識。“宅基地不是祖業,是集體資產”“一戶只能一宅,建新必須拆舊”等標語接地氣、入人心。一些改革進展、成效和故事編輯的微電影,通過媒體日日播、微信時時推、理事常常勸,潛移默化扭轉了村民的舊觀念。同時,邀請專家學者調研和撰寫文章,形成研究式口碑效應。

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調整、配強的村民事務理事會,對上學習政策指引、傳達民意,對下帶頭宣傳政策、執行政策、落實政策,以榜樣示範帶動村民嚴格執行“一戶一宅、面積法定”制度,對一戶多宅、空閒倒塌的老房子、違規圈佔的圍牆院子、多佔的附屬房堅決退出。

群眾受益是改革的目標。全市落實資金3600多萬元,為每個試點村編制村莊建設規劃,並廣泛徵求群眾意見,未經90%群眾簽字同意的規劃重新修訂,真正實現按農民意願建設新家園。以全域宅改為“龍頭”,整合土地整治、精準扶貧、農業開發等村莊建設和產業發展項目資金,綜合推進“一改促六化”“四覆蓋四結合”建設,發揮了政策疊加效應,增強了群眾改革獲得感。

破舊立新 開闢改革新篇章

艱難一役,為農業、農村、農民帶來了先所未有的攪動、裂變。

餘江探索出全域推進宅改試點新路子

土地管理“活”起來。破除了農民土地私有和祖業觀念,農民建房重回法定的公平起點,徹底消滅了所有空心村,全面遏制了違章建房。多數村莊退出宅基地可保證10—15年建房用地需求,不需佔用耕地建房。多佔和空閒的宅基地收歸村集體統一規劃管理,通過推進宅基地有償使用、擇位競價、抵押、內部流轉等方式,把宅基地變成了“活資產”。更為可貴的是,全域宅改形成了區(市)級層面22項制度機制、鄉鎮層面11個運行辦法、村組層面9個制度辦法的基本制度成果。貴溪市出臺了最嚴厲的《農村村民建房管理辦法》,由省自然資源廳在全省推廣。

農民自治“強”起來。全市各地始終堅持“村事民辦”,積極發揮村民事務理事會的主體作用,在宅改中賦予其宅基地分配、農房抵押貸款、進城購房、收取有償使用費、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12項權力和15項職責,實現了村小組財權和治權相統一。各村黨支部把能人、賢人選入村民自治理事會,這批村民代表履職盡責不負眾望,在全域宅改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餘江區有146名優秀理事加入黨組織,225名進入村“兩委”班子,基層組織活動顯著增強。

農業產業“旺”起來。宅改試點中盤活的土地資源,被用於發展現代農業、發展鄉村旅遊、發展金融資本,加快了農民群眾致富的腳步。貴溪鼓勵農戶將低效建設用地復墾盤活,新增耕地400餘畝,優先用於返鄉下鄉創業;餘江區對於符合條件的試點村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目前已實施的項目可復墾耕地991畝。餘江區平定鄉洪林吳家村小組一塊20畝的土地掛牌出讓,標誌著宅改後騰出的存量建設用地流轉通道被打通。同時,以土地和房屋為抵押物的農村信貸融資探索也正在積極開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