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規範餐飲行業經營行為 推動“文明餐桌”深入人心

眼下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復工復產,不少餐飲業陸續恢復營業。為此,寧德市多措並舉,進一步規範餐飲行業經營行為,讓“文明餐桌”“光盤行動”理念深入人心。

規範餐飲行業經營行為

近日,寧德市市場監管局發佈《寧德市從事餐飲服務食品經營活動告知函》,進一步規範寧德市餐飲行業經營行為。

《告知函》要求,全市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的餐飲門店不得開業(含試營業);不得使用未經清洗消毒的餐具、飲具;要建立並落實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大型社會餐飲、學校食堂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依法上傳食品安全“一品一碼”信息;要落實“一穿(穿衛生防護工作服)二戴(戴工作帽、戴口罩)兩有(有使用正常的消毒櫃、有效期的健康證)一提示(文明節儉用餐提示標識)”規範;生熟食品分開存放,不得使用有色塑料袋等非食品級容器(含包裝袋)盛放食品。

同時,全市餐飲業禁止經營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製品,或未按規定進行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肉類製品;禁止採購、宰殺、使用野生動物及其製品作為食材原料;禁止經營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的河豚魚等食品、來源不明的野生菌;禁止經營標籤、說明書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中心城區從事餐飲服務必須提醒預定酒席的客人限制在燃放區域內舉辦婚喪喜慶活動時禁止燃放圈炮和煙花,必須配備油水、油煙分離設施,不得將汙水管道接入城市雨水收集管道,防止餐飲業汙水排放對附近居民生活環境造成汙染,專用煙氣排放通道的安裝使用應對周邊居民、對城市景觀環境無影響,並確保規範排放;每天對火源、氣源、電源等部位進行安全檢查,定期清洗或更換操作間排油煙管道,使用合格的燃氣鋼瓶,不得使用無警示標籤、無充裝標識、過期或者報廢的鋼瓶,保持經營產所安全通道暢通,並有明顯指示標識;開展垃圾分類處理,建立包含有垃圾種類、數量、去向、用途等信息的餐廚廢棄物處置臺帳,並與具備餐廚廢棄物處置資質的單位簽訂餐廚廢棄物收購合同。

讓“文明餐桌”蔚然成風

記者瞭解到,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在履行餐飲服務食品監管職能中,積極引導餐飲業做好防控措施,倡導餐飲業踐行“儉以養德”文明消費新風尚,用一方“小餐桌”帶動城市“大文明”。

在疫情防控期間,蕉城區、東僑區市場監管局結合行政許可現場審查和日常監管,深入中心城區餐飲單位宣傳、指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發放和張帖倡議書、桌牌、桌貼等宣傳材料,開展文明餐桌行動,倡導公眾綠色環保、節儉用餐、文明用餐。截止目前,2000多家中心城區餐飲服務單位已張貼“文明餐桌”“光盤行動”等宣傳材料18000多份,基本實現中心城區餐飲店“文明餐桌”宣傳全覆蓋。

同時,我市還積極發揮網絡外賣送餐員作用,鼓勵和引導網絡外賣平臺經營者履行好社會責任和義務,指導其印製形式多樣的文明用餐宣傳材料,並由外賣送餐員擔任“文明餐桌宣傳”義務協管員,在外賣送餐箱和餐館的餐桌及顯著位置張貼“節儉用餐、文明用餐”宣傳標語,提高文明用餐宣傳覆蓋面。在送餐過程中,引導外賣經營者在食安封簽上加印“光盤行動”“節約用餐”等宣傳內容,通過外賣食品配送,使“文明用餐、節約用餐”宣傳進入千家萬戶。今年以來,中心城區美團、餓了麼外賣平臺通過送餐,使用加印“光盤行動”“節約用餐”的食安封籤80多萬份,助推文明用餐、節約用餐理念深入人心。(閩東日報記者 趙巧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