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回暖這種疾病又作妖!尿痛、尿臭?只因家長沒做對這件事

科大大這兩天遇到媽媽求助,說家裡的寶寶小便顏色深,有味道,而且小便後疼痛。

天氣回暖這種疾病又作妖!尿痛、尿臭?只因家長沒做對這件事

後臺的專家告訴科大大,這位媽媽的寶寶可能是尿路感染了。

也許有的爸爸媽媽會疑惑:這麼小的孩子也會尿路感染嗎?難道說......

天氣回暖這種疾病又作妖!尿痛、尿臭?只因家長沒做對這件事

尿路感染是一種常見的泌尿道疾病,據相關研究報道,約3%~5%發寶寶患過1次泌尿系統感染,這可不能忽視了,今天科大大就來講講。

天氣回暖這種疾病又作妖!尿痛、尿臭?只因家長沒做對這件事

尿路感染是怎麼回事?

尿路感染是細菌侵入泌尿系統後所產生的尿道黏膜或組織損傷,2歲以下寶寶的尿路感染率比較高。


天氣回暖這種疾病又作妖!尿痛、尿臭?只因家長沒做對這件事


1999年國際質量控制委員會之泌尿系感染分會報道:

1~2歲泌尿系感染髮病率女童8.1%,男童8.9%。

1歲以內女寶寶泌尿系感染髮病率為6.5%,男寶寶為3.3%。

總之2歲以內寶寶發病率最高。

女寶寶的尿道比較短,尿道口距離肛門近,容易受到糞便的汙染,所以女寶寶發病率比男寶寶更高。

天氣回暖這種疾病又作妖!尿痛、尿臭?只因家長沒做對這件事

大人尿路感染的表現總結下來簡單好記,畢竟廣告裡動不動就“尿頻、尿急、尿不盡”,

當然,科大大還要嚴謹的加上一個“尿痛”。

天氣回暖這種疾病又作妖!尿痛、尿臭?只因家長沒做對這件事

但寶寶尿路感染,就沒那麼容易說了。


天氣回暖這種疾病又作妖!尿痛、尿臭?只因家長沒做對這件事


由於年紀太小,對難受疼痛的表示就成了哭鬧這種“不能說的秘密”,所以爸爸媽媽很難直觀瞭解他們的感受,還可能把尿路感染當作普通的發燒感冒來對待,從而影響治療。

天氣回暖這種疾病又作妖!尿痛、尿臭?只因家長沒做對這件事

所以,當寶寶有以下一種或幾種情況,又找不到其他原因,就可能是身體在表示“尿路感染啦!爸爸媽媽快關注一下!”

➧ 發燒

只發燒而沒有其他症狀的寶寶中,有7.5%~8%的比例是泌尿系感染引發,而且大多數患病寶寶唯一明顯的症狀就是無故發燒;

因為小寶寶的泌尿刺激徵很不明顯,所以年齡越小又不明原因發熱,泌尿系感染的可能性越大。

➧ 尿頻、尿急、排尿困難、尿痛(小便時下腹痛)

原本已經能控制小便變成排尿不可控,排尿頻率比平時高,但尿量少,可能是感染導致的膀胱炎或尿道炎。

寶寶私處發紅,尿道口有分泌物,出現尿布疹,尿布上有臭味

寶寶不明原因的煩躁,拒絕吃奶,排尿時大哭、易怒、捂住私處(很可能就是因為疼痛);小嬰兒或新生兒可能有病理性黃疸;

➧ 尿液

渾濁,有臭味,甚至尿液帶血。呈現棕色、紅色或粉色。

天氣回暖這種疾病又作妖!尿痛、尿臭?只因家長沒做對這件事


但要注意!

如果寶寶水分攝入少,尿液結晶析出,尿液也可能發紅,所以爸爸媽媽不要輕易就判斷為尿路感染,還要多加觀察。

尿路感染可導致腎盂腎炎(上尿路感染),寶寶會表現出中高度發熱、全身不適、面色蒼白、精神不振、嗜睡、腹瀉等症狀。

但症狀這麼明顯也就表示情況嚴重了,所以爸爸媽媽還是要學會如何早發現,及時治療。

天氣回暖這種疾病又作妖!尿痛、尿臭?只因家長沒做對這件事

弄清原因好預防!

❐ 紙尿褲:我是頭號罪犯

2歲前的寶寶常使用紙尿褲,排便後沒有及時更換,尿道口就容易受到細菌攻擊,引起泌尿系統感染,所以爸爸媽媽要勤換紙尿褲。

❐ 開襠褲:我不無辜

穿開襠褲的弊端有多少,科大大還需要再說嗎?

天氣回暖這種疾病又作妖!尿痛、尿臭?只因家長沒做對這件事

給寶寶挑選純棉柔軟的內褲,不僅不要“露”,科大大還建議“遮”:夏天給女寶寶穿裙子時,加一條輕薄打底褲,減少寶寶坐下時接觸髒東西的幾率。

❐ 寶寶重點部位清潔不當

爸爸媽媽給寶寶擦屁屁時要從前往後;洗屁屁時不要用盆浴,應該用流動清水,沖洗時水柱的力道則要適中;清洗完後要保證寶寶私處的乾淨清爽。

天氣回暖這種疾病又作妖!尿痛、尿臭?只因家長沒做對這件事

爸爸媽媽帶娃時多加留心這幾點,就能降低寶寶感染幾率。但還有一些情況,則需要爸爸媽媽提前做好“防禦準備”:

寶寶身體發育不成熟,免疫機制不健全,易被病菌感染,導致上尿路感染如腎盂腎炎等的風險比成人要大;

寶寶的尿路先天畸形,泌尿系梗阻,膀胱輸尿管反流也是引發泌尿系感染的潛在因素;

媽媽妊娠期菌尿、出生後缺乏母乳餵養,也會增加寶寶尿路感染的風險。

護理就是“喝水退燒+衛生”

✔ 多喝水

尿量增多有利於寶寶沖洗尿道,抑制細菌生長繁殖,排出細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

✔ 退燒

寶寶體溫超過38.5度時,要遵醫囑給寶寶吃退燒藥,反之,可以用涼敷、溫水洗澡等方式來物理降溫。

天氣回暖這種疾病又作妖!尿痛、尿臭?只因家長沒做對這件事

✔ 堅持清潔

預防時的清潔方式要堅持哦,選擇溫清水,不需要其他洗劑。

飯後服用口服抗生素,減輕寶寶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的胃腸道副作用。但抗生素使用不當,也可能成為“罪犯”。

濫用抗生素會導致大腸桿菌破壞尿道的防禦屏障,導致細菌入侵尿路,有研究表明,大腸桿菌引發的泌尿系感染可達50%以上。

所以,爸爸媽媽要遵醫囑選用合理的廣譜抗生素,比如對大腸桿菌感染有較好療效的三代頭孢。

還要用足療程,有時甚至有7~10天的消炎療程,如果療效不佳,最好口服抗生素前留取尿液培養,以便尋找致病菌,然後根據藥敏試驗加用敏感的抗生素。

天氣回暖這種疾病又作妖!尿痛、尿臭?只因家長沒做對這件事

寶寶的病發症狀可能在服藥後很快消失,但家長不能看症狀消失了就擅自停藥,以免反覆發作,導致慢性尿路感染。

各位也不要因為科大大最近講多了病毒疫苗,就對抗體報以迷之期待哦。

患過一次尿路感染的寶寶,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治療一定要徹底,也要帶寶寶養成好的習慣。

天氣回暖這種疾病又作妖!尿痛、尿臭?只因家長沒做對這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