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人員審核合同,需注意這些事項

之前有網友提問:“發票已經開出去了,錢收不回來怎麼辦啊?”其實,這看似是後期款項收回的問題,但可能涉及到的卻是之前的合同約定以及執行的問題。

一般合同中會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而一旦後期出現問題,也是企業自身權利的保障。因此,合同在企業日常經營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財務人員審核合同,需注意這些事項


通常如果企業有法務部的,會由專人負責合同的審核,即使沒有法務部,一般合同的起草也是由兼職的法務來完成。如果僅僅是從網上下載一個合同版本,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填上一些數字,那麼相關風險是比較大的。建議還是由專人負責管理更為妥當。

很多時候,合同中可能都會涉及到一些財務、稅務相關的條款,這時候,一般需要由財務人員來把關,對相關的條款進行復核,因此作為財務人員,也需要了解有關合同審核的一些要點,對存在風險的項目進行提前的識別和控制。

一、 結算條款

涉及到合同權利義務的事項,有幾個需要把握的要點,包括合同的標的、期限、結算條款等。

這些條款當中,財務人員涉及比較多的內容,可能是結算的條款。對於結算條款來說,需要注意的是相關條款是否明確清楚。

1.避免歧義

比如,合同中約定:某合同項下的設備租賃費為3萬元/年,之後每年增長5%。

那麼這時候,可能就會有兩種理解。一是每年的增長是在3萬元的基礎上進行計算的,另一種是每年的增長是在前一年的基數之上進行計算的,這樣的約定就不夠明確。

所以,財務人員對於結算的相關條款,要注意避免歧義。涉及到增加倍數,每年的遞增之類的說法,最好是有明確的表述,採用公式和示例的形式,或者直接寫明相關數據,避免產生理解上的分歧。有時候,涉及到多期的數據,可以通過公式和表格的形式來計算,作為後期結算的依據。

2. 注意細節

在結算的條款中,涉及到付款的時間、幣種等問題需要特別關注。複核付款的時間,是否符合公司的信用政策,同時需要注意,價款的結算與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確定相結合。涉及到有外幣付款的,需要注意金額。同時,需要考慮可能的匯率波動會帶來多大的影響。企業是否有必要運用相關的外匯工具,來降低可能帶來的外匯風險。


財務人員審核合同,需注意這些事項


二、 涉稅事項

涉稅事項對於合同來說至關重要,也是財務人員審核的重中之重。這時候,也需要注意一些常見的風險點。

1. 發票的問題

對於發票來說,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要分清交易主體的身份,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是適用什麼稅率或者是徵收率,開具什麼樣的發票,開票有什麼時間要求。

因此,在合同中,要注意是否對通常的事項有了限定,包括:含稅還是不含稅價格、開具專票還是普票、開具發票的時間、稅率是多少,稅費由誰承擔等信息。

此外,合同中可以將增值稅發票的交付作為一項義務來列示。說明是否要取得合規的增值稅發票之後再進行付款。

2. 注意相關的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在合同簽訂中更是如此。所以,財務人員對於一些細節的事項也需要尤為關注。

比如,合同中有涉及到價外費用的,那麼就要關注對價外費用是否含稅的問題進行約定,還需要約定對該項費用的開票義務。


財務人員審核合同,需注意這些事項


三、 金額匡算

對於合同中涉及到的金額,財務人員是需要進行一定匡算,並進行控制的。比如,涉及到違約金的條款,約定的比例可能會造成多大的損失,需要提前進行匡算。對於合同定價是否過低,相關的成本管理人員也應該有定期的計算和跟蹤,對於一些項目涉及到前置費用的,財務人員可以進行測算,確定可能給企業帶來的短期現金流影響和長期的預期回報。對於財務人員來說,對於涉及到數字的問題,要保持足夠的嚴謹。

總的來說,雖然並不是每個財務人員都會涉及到審核合同,但是有些涉及財稅問題的,可能還是需要財務人員的參與。在審核的過程中,財務人員也要注重細節,保證合同涉及財務、稅務事項的規範和嚴謹,避免後期產生爭議。財務人員對於一些關鍵事項的把握和風險點的控制,可以更好地保證企業的利益,所以,財務人員也需要在審核合同時保持足夠的專業和嚴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