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大手筆抓好“肉兔”大產業

人民網-貴州頻道

為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貴州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如何有效推動農村產業革命,實現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普定縣發展肉兔產業的實踐為我們帶來了啟示。

普定縣坐擁良好的氣候條件,健全的高速路網,抓住四川、重慶、廣西、廣東等地市場需求量大、夏天由於氣溫高肉兔市場空檔的機遇,將肉兔養殖確定為全縣“三種一養”主導產業來抓,通過科學佈局產業擴大規模、升級產業提高質量、綠色發展打造全產業鏈增加效益,探索出一條振興農村經濟的產業發展新路徑。

到2019年底,全縣存欄父母代種兔8.57萬隻,商品兔26.11萬隻,累計出欄肉兔400萬隻。

普定:大手笔抓好“肉兔”大产业

普定將用三到五年時間,實現年岀欄肉兔1000萬隻目標。

擴量:科學規劃做大規模

在普定縣玉秀街道人民村肉兔養殖場內,一排排兔籠整齊劃一,籠中兔子三兩成群,活蹦亂跳。

飼養員楊德翠正在投放飼料,“別小瞧這兔子,可是我們脫貧致富的寶貝,這批兔子還有20多天就能出欄了。”一邊餵養兔子,她一邊和筆者攀談:“在養兔場工作,每月工資3000元,不用日曬雨淋,還方便照顧家裡老人、孩子,日子比以前種地好太多咯!”

“肉兔養殖具有短、平、快的特點,種兔配種後每隔30天產仔,經75天養殖即可出欄。”普定縣玉秀街道人民村村支書付大憲說,村裡養殖場的肉兔在川渝地區熱銷,每斤賣到9.6元至10元,只要兔子好,不愁市場。

人民村肉兔產業發展模式,與普定其它鄉鎮(街道)一樣,由縣委縣政府統一科學規劃佈局,鄉鎮(街道)統籌,村(社區)管理發展。2017年底,非貧困村的人民村和深度貧困村景湖村,聯合成立村級公司普定龍秀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分別投入“一村一公司”啟動資金100萬元。公司成立後,在縣政府指導及街道統籌下選定肉兔產業作為村裡主要產業來抓。

“在全縣成立村級公司發展肉兔產業,把分散的農村群眾組織起來,激活了農民的勞動力要素,也提高了產業市場運作能力。”穿洞街道黨工委書記龔啟旺認為,搭建村級公司平臺發展肉兔產業,把分散的農民吸納到組織中,形成一頭牽農戶、一頭聯市場的產業化“鏈條”,推動肉兔產業經營方式由單打獨鬥向抱團發展轉變,提高市場抗風險能力,帶動了肉兔養殖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如今,人民村肉兔養殖的6個肉兔大棚存欄超2萬隻,2018年5月以來,每月平均出欄肉兔8000只。2019年底,公司分紅97500元,利益聯結覆蓋2個鄉鎮(街道)的190餘戶貧困戶。

在普定,像人民村這樣的肉兔養殖場已有83個,覆蓋全縣13個鄉鎮(街道辦),年累計出欄肉兔400萬隻。2017年以來,普定通過“一村一公司”平臺累計整合財政扶貧資金5000萬元用於肉兔產業基礎設施建設。

“以村級公司為載體,以一村一公司100萬資金撬動融資發展,徹底破解了農村發展肉兔產業無啟動資金的難題。”普定縣縣長趙開運表示,增收渠道單一、後勁不足,集體經濟薄弱,這是目前一些農村貧困地區的共性問題。可以說,通過村級公司平臺整合的資金“活水”推動了全縣肉兔規模養殖和產業發展。

現在的普定,政府主導,黨建引領,百姓支持,活用村級公司這個載體,肉兔產業發展順風順水,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通過縣級層面科學佈局,鄉級統籌,村級公司抓實施,農戶廣泛參與,我們將用三到五年時間,實現年岀欄肉兔1000萬隻目標,採取分步實施辦法,今年內實現500萬隻目標。”市委常委、普定縣委書記徐德祥說。

普定:大手笔抓好“肉兔”大产业

普定縣人民村與景湖村兩村將發展資金捆綁成立村級公司發展種兔產業。

提質:科技助力產業升級

通過科學規劃佈局,普定肉兔產業初成規模後,普定發力科技養殖,進一步助力產業提質升級。

說起普定縣的肉兔養殖,不得不提到化處鎮化新村,這裡有多年的養兔歷史,是普定縣養殖肉兔的發源地之一。“村裡一直都有養兔的傳統,但由於缺乏養殖技術與管理經驗,都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化新村村民王永剛是村裡最早的一批養兔人,去年通過參加縣裡組織的肉兔養殖培訓班,現在已然是村裡肉兔養殖技術指導員。

技術支撐是產業穩步發展的保障,在王永剛的培訓下,化新村越來越多的農戶從不懂技術慢慢變成技術員,60歲的養殖員唐承秀便是其中之一。

“養兔子,看起來容易,要養得好,還是需要懂養殖技術才行。”去年初,經過培訓後唐承秀成為養殖基地的養殖員,她樂呵呵地說:“現在每年能收入2萬元左右,工資每月保底800元,每出欄一隻兔子能得2元,還提供住宿。”

走進位於普定縣黃桶街道大興村的安順魯黔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黔農牧科技公司)肉兔養殖基地,1.5萬平方米的養殖基地寬敞大氣,種兔場、商品兔場、倉庫、辦公及生活等功能分區一目瞭然,無害化處理、消毒設施、兔糞自動化處理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魯黔農牧科技公司作為普定縣新引進的肉兔養殖龍頭企業,於2018年2月落戶普定縣黃桶街道大興村,該公司集肉兔養殖與銷售、種兔生產與經營、飼料生產與銷售及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農牧企業。王永剛參與的肉兔養殖培訓班,就是縣農業部門委託該公司針對全縣肉兔飼養員開設的。

截止目前,普定縣已開設肉兔養殖技術培訓班35次,培訓人數達1500人次,在農村培養了一大批懂技術的飼養員,形成了一批有技術支持的鄉村養殖企業。

作為普定縣肉兔產業發展龍頭企業,除了讓肉兔飼養員掌握養殖技術,魯黔農牧科技還要針對全縣種兔的繁殖作技術攻關。目前,該公司聘有多名行業內專家作為基地技術顧問,並作為貴州省農科院草業研究所養殖試驗示範基地。依託公司的先進養殖技術,對全縣的肉兔從種兔選育、人工授精至出產全程實施統一科學指導與服務。

“藉助科學技術,將現代人工授精模式應用普定肉兔養殖,42天即可產仔一次,大大降低人工飼養成本,增加出欄量,相比較是傳統出欄量的2倍。”貴州省農科院草業研究所創新辦副主任、副研究員左相兵,是魯黔農牧科技公司的技術顧問。他表示,普定肉兔產養殖通過產業升級後,目前已經擁有完整的配套養兔技術,實現標準化飼養與繁殖,不僅保證了肉兔肉質的高品質,還進一步提高肉兔商品轉化率,降低養殖成本,真正實現了標準化、產業化。

目前,在普定,標準化的種兔繁殖中心正在馬官鎮建設中。同時,4個存欄父母代種兔(母兔)10000只以上,年出欄商品肉兔60萬隻以上的標準化養殖場項目也分別在穿洞街道、黃桶街道、化處鎮、雞場坡鎮落地,進一步示範推動全縣肉兔標準化規模化養殖。

普定:大手笔抓好“肉兔”大产业

安順魯黔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飼養員正在飼養兔子。

增效:綠色發展打造全產業鏈

在將肉兔產業轉變為振興農村經濟驅動力的大道上,普定縣目標清晰而明確:2020年,將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構建集飼料廠、種兔場、肉兔養殖場、肉兔加工廠、有機肥加工廠“五位一體”的產業鏈,力爭年底存欄父母代種兔到12萬隻以上,累計出欄肉兔500萬隻以上,產業收入超過20000萬元

在黃桶街道,一個現代自動化高標準的肉兔養殖場兔舍已基本建成。“預計在4月初引進種兔10000只,商品兔年底將實現出欄20萬隻。”黃桶街道黨工委書記程誠介紹,新的現代高標準的養殖場建成,將實現飼養自動化、糞便排汙處理自動化,進一步提高了肉兔產業的生產效率。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普定肉兔產業的上下游產業也乘著政策春風蓬勃發展。目前,普定縣有機肥加工廠項目正在建設中,建成後,將對全縣肉兔養殖產生的糞便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理,加工成有機化肥。

普定縣委副書記唐明永介紹,根據全縣‘三種一養’主導產業的規劃,加工的有機肥將為韭黃、茶葉、食用菌等種植產業提供充足的的肥料,形成循環產業鏈,促進綠色發展。

圍繞肉兔全產業鏈的打造,目前飼料廠、種兔場、肉兔養殖場基本建設完成,肉兔加工廠項目也在黃桶街道成功落地,年內將全部實現投產使用。“肉兔在本地屠宰,可將皮毛轉化為商品,同時鮮兔肉進入本地市場、大型超市,有利於培養本地消費者新的飲食習慣,擴大內需。”馬官鎮黨委書記吳德厚說,肉兔加工廠的投入使用,推進農業產業接二連三,促進肉兔商品化,進一步提高肉兔產業的附加值。

肉兔產業提質增效,銷售環節很關鍵。普定縣分管農業副縣長楊大盛介紹,為拓寬肉兔產業的銷售渠道,普定縣專門成立了兔子行業協會,搭建專門的兔子行業信息交流平臺,方便銷售信息共享。對外通過外宣、招商、外出考察等方式,拓展銷售市場,同川渝地區商家簽訂銷售協議,建立起穩定的市場聯繫;對內協會將聯繫各兔子養殖場,提供商品兔銷售數量、地點及聯繫人等,建立市場供需清單,大大增強了普定縣肉兔產業應對市場的能力。

普定肉兔目前供不應求,兔子一出欄,就有來自重慶、四川的客商到養殖場收購

同時,為進一步培育肉兔消費的新增長點,普定縣還將強化品牌意識提升,積極抓好“夜郎玉兔”商標培育,打造普定肉兔知名品牌;支持企業到四川、重慶等地設立肉兔專賣店;支持以肉兔為原料的加工企業培育建設,支持企業打造“互聯網 ”模式,大力建設營銷網點,進一步擴大肉兔產品銷售,推動普定縣肉兔產業發展。

“普定肉兔產業通過全產業鏈升級打造,在今年內將實現技術保障統一、圈舍標準統一、飼料供給統一、糞便處理統一、資金保障統一的目標,通過標準化、產業化養殖真正實現提質增效。”徐德祥說,下一步,普定縣將抓住貴州省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機遇,不斷完善與延長肉兔產業鏈條,積極開拓市場,把肉兔產業做大做強,為穩固全縣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作出新貢獻。(普定縣委宣傳部供稿供圖)

普定:大手笔抓好“肉兔”大产业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