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議沒有正式拜過師,為什麼相聲說得還那麼好?他為什麼不拜師?

鄭捕頭



楊議不是不想拜師,而是因為輩分的原因被人從中阻撓,以至於最終沒能拜師成功。

楊議作為一個相聲演員,可以說有才華有能力,如今的他更是有名氣有地位。而讓大多數的觀眾印象最深的,還是他和父親楊少華這對父子搭檔。但奇怪的是,這樣的一個相聲演員居然一直沒有拜師,至今也沒有一個正式的師父。


楊議四歲就開始跟隨父親學相聲,80年代就開始四處表演相聲。後來多次參加相聲大賽並獲得不俗的成績,當時的楊議在相聲圈還是小有名氣的。而楊少華為了楊議,更是放棄自己的最佳搭檔趙偉洲,給楊議捧哏。也正是因為這父子二人的合作,才讓楊議真正的火了起來!


其實,最初楊少華有意讓楊議拜侯寶林為師,因為楊少華曾經在侯寶林家裡住過一段時間,對侯寶林非常尊敬。楊議小的時候也曾經得到過侯寶林的教誨。可是由於侯寶林的工作太忙,最終沒能成功。


後來楊議想要拜少馬爺馬志明為師,可惜最終也沒能成功。一方面因為楊議的年紀太小,少馬爺的輩分又太高,以至於很多的人從中阻撓。另一方面因為楊議的父親楊少華的師承問題受到影響。

楊少華在相聲界的師承一直不被認可,年輕的時候他有意拜郭榮起為師,並且郭榮起也有心收徒,但是一直沒有機會擺知,嚴格來說楊少華算作郭榮起的口盟弟子,這是常連安作證的。可是後來知情人去世,而又有很多人不想承認他的輩分,所以直到現在楊少華的輩分依然沒有定論。


而楊少華應該算是寶字輩的相聲演員,也就是說楊議應該是文字輩。而一旦他拜少馬爺為師,等於少馬爺給了楊議文字輩的輩分,也就是等於少馬爺間接承認了楊少華的輩分。馬志明曾經說過“我不能收了你楊議,同時也收了你父親楊少華呀”。

其實,對於相聲界的輩分問題,馬志明一直有很大的看法。因為他自己也因為拜師的問題,受到過很大困難。所以,在楊議的事情之後,馬志明表示自己一輩子只收學生,不收徒弟。

也是因為少馬爺的影響,楊議直到現在也沒有再拜師。


不過,雖然沒有拜師,如今的楊議依然是混的相當好。相聲、電影、電視全面發展,並且私下裡的人緣也是相當不錯。

在我看來,相聲界的輩分根本沒有那麼重要,甚至可以說就是一些陳規陋習,大可不必在意。對於相聲演員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基本功和作品,只要有好的相聲,哪怕沒有師承一樣能得到觀眾認可!


雨天論娛樂


楊議出身相聲世家,他的父親楊少華先生是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撇開師承不說,楊少華的相聲水平還是很高的,上世紀70年代開始和馬志明合作,90年代改和趙偉洲合作,2003年開始和楊議開始搭檔。

在父親的影響下,楊議從小就表現出了對相聲的興趣,在楊少華的言傳身教之下楊議的相聲期間精進,在2003年他和父親合作的《肉爛在鍋裡》獲得相聲大賽一等獎,楊議從此正式走進相聲圈。



因為父親的關係,楊議一直沒有拜師,當年,楊少華先生在啟明茶社說相聲時,有意拜郭榮啟先生為師,常連安得知這一情況後,就幫助楊少華去和郭榮啟說,郭榮啟答應收下楊少華這個徒弟。但是直到郭榮啟去世,都沒有為楊少華辦正式的拜師儀式,後來隨著知情的常連安等老一輩相聲藝術家的先後去世,楊少華和郭榮啟之間的事知情人已經全部離開人世,沒有人證明楊少華是郭榮啟的弟子,楊少華也就成了人們口中說的“海青”了。



後來,楊少華也想過讓楊議拜師,因為自己在相聲界是寶字輩,兒子拜師他理應想到的是寶字輩了,但是在世的寶字輩相聲演員已經不多了,有名氣的更是少之又少,願意承認他是寶字輩的就更屈指可數了,於是他想到了馬志明,畢竟自己和馬志明搭檔過一段時間,但是馬志明拒絕了,楊議拜師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楊議按照父親的輩分來說,在相聲界他應該是文字輩,而且當初他一直喊侯耀文為三哥,郭德綱時至今日仍然稱呼楊議為“叔”呢!



雖說楊議沒有正式的師承關係,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在相聲界的發展,目前楊少華和楊議這對父子搭檔還是很受歡迎呢!


於小小


除了楊議自身所說的相聲界師徒矛盾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楊少華在相聲界的師承輩分問題一直都不為相聲界所承認,如果楊議拜師了,必然就變相的承認了楊少華。且楊少華按輩分應該是寶字輩,楊議應該師從寶字輩,這應該也是主流相聲界阻撓的原因吧。


弗求弗迪2


主流相聲界 都是小品演員沒人會說相聲 草根演員才說相聲回答完畢


洪79937491


楊少華和楊儀父子是一對奇葩,他們不是相聲界內的人,卻一直以相聲演員而自居。


鶴鄉秋翁


相聲圈裡有個這樣一個的叫法“師徒父子相聲”,用在楊議上再適合不過了。這些年楊議和他的父親楊少華搭檔表演的相聲段子可不少啊,給觀眾也是帶來不少歡聲笑語。



這位出生相聲世家的楊議,好像至今都還沒有拜過師啊,這就有些讓人感慨了,作為如此優秀的相聲演員,早年相聲圈裡又如此講究師承輩分,他為何就不拜師呢。

楊議相聲天賦異稟,從小受父親和各相聲大師的影響,小時就開始學習相聲

楊議1962年出生於天津,父親是著名相聲演員楊少華,出生於相聲世家的他,從小對相聲倒也挺熱愛的。

兒時跟隨父親學習相聲,所以很多相聲知識都是楊少華教給他的吧。除了父親的言傳身教,楊議也跟隨馬三立、侯寶林等相聲大師學習過相聲呢。



話說,楊少華早年拜郭榮啟為師,據悉當時郭榮啟也答應了,這麼說來楊少華也是“寶”字輩相聲演員。輩分比較高,相聲說的也不錯,所以跟那些相聲大師的交集也就不淺。

所以,楊議早年也跟過這些相聲大師學習過相聲,而且楊議相聲天賦異稟,為人幽默的他,說起相聲來也是格外逗趣。



從這些年楊議跟他的父親搭檔的相聲表演來看,楊議的相聲功底真的很深厚,“說學逗唱”可以說樣樣精通。就連當年侯耀文也是稱讚他相聲說的一絕啊。

楊議如此深厚的相聲功底,離不開他從小對相聲的熱愛和那些相聲大師們對他的教導,這些相聲大師的教導,可勝過那些一味為了師承而拜師的很多相聲演員啊。

也曾想過拜侯寶林、馬志明等相聲表演藝術家為師,只是錯於機會

在本來就講究師承關係的相聲圈子,在相聲界發展的相聲演員基本都會選擇拜師。早年的楊議也曾想過拜侯寶林為師,只是因為當時侯寶林太過忙碌,導致拜師的事情暫時擱淺。

到後來隨著侯寶林大師的離去,這一拜師的打算就此告一段落。而楊議本身也沒有特別注重非要拜師,由此就這麼一拖再拖。




對於拜師,其父親楊少華還是很希望自己的楊議能夠拜師,因為當年自己拜郭榮啟為師,因為只是口盟上的拜師,證實的人又相繼離去,以致後來相聲圈裡的相聲演員都不承認他的輩分。

即使如此,網友們依然把楊少華排為“寶”字輩,所以,楊議選擇拜師的師父也會考慮是“寶”字輩的相聲演員。再隨著時間的推移,寶字輩相聲演員很多都已離世,選擇拜師的人選也越來越少。

據悉,楊少華當年還讓楊議拜馬志明為師,因為楊少華早年和馬志明也曾搭檔說過相聲,作為朋友也是一個很好的拜師人選。只是,馬志明對於自己相聲界的輩分太高,早已立下不收徒的規矩,所以楊議拜師又一次失敗。



兩次的錯失的機會,楊議就沒有再打算拜師了,而作為父親的楊少華看到如此情景,也就遵從楊議的選擇。

再說,父親楊少華輩分的尷尬,很多相聲演員也不一定會收他為徒啊,又或者說,楊議對於父親輩分的考慮,能拜的師父也不多。

其實對於相聲界師承輩分,楊議本身就看得比較淡,不拜師不等於不熱愛相聲

對於楊議來說,拜師從來都不是他混跡相聲圈的第一任務,出生相聲世家的他,如果早年想要拜師,對他來說還真不是什麼難事。至少不會像當年郭德綱那樣拜師無門吧,只是自己不愛拜師,又錯失機會,現在的楊議感覺真要步入“拜師無門”的處境了。



即使沒有拜師,楊議的相聲藝術表演還真的不錯,像他當年表演的《如此辦學》、《肉爛在鍋裡》都非常精彩。以及這些年和他的父親楊少華一起搭檔表演的相聲和喜劇都給觀眾帶來無限歡樂。

也正因為他相聲表演不俗,楊少華也甘願為自己的兒子捧哏,這樣對楊議來說也是一個幫助吧。



楊議也不僅僅只侷限於相聲事業的發展,他還是一位影視演員,這些年也開始轉向演藝事業發展,像他自導自演的《楊光的快樂生活》、《楊光的那些事》等戲劇不也挺精彩嗎?

記得去年楊議和他的父親楊少華還創立了“楊光相聲社”,這對於他在相聲界的發展又進一步提升。所以說,雖然沒有拜師,但他對相聲的熱愛和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不拜師真的不等於不熱愛相聲,更不等於沒有相聲表演水平,恰恰相反,楊議的相聲表演卻是那麼的出彩。如今的楊議還收了徒弟呢,他收徒弟不是為了師承的顯擺,僅僅只是學業的授予。



所以,楊議沒有拜師還是基於他本身就不太在乎那些師承,又因為曾經拜師的錯過,以致就沒有再選擇拜師了。雖然沒有拜師,但楊議的相聲表演不也精彩,相聲發展不也順暢嗎。

歡迎留言討論、點贊關注,更多精彩娛樂內容第一時間與您共享!

娛樂小練兒


楊議的確是沒有正式拜過師的相聲演員,這在相聲演員當中屬於極少出現的情況。相聲行業從一誕生起就非常講究師承關係,直到如今已經這麼多代演員過去,絕大部分相聲演員都有自己明確的師父。

如果換有些演員也就算了,因為他們沒有特別好的機緣來拜師,但楊議絕對有拜師的條件。他的父親是相聲前輩楊少華,屬於寶字輩演員,楊議從小熱愛相聲藝術,身邊接觸的都是馬三立、常寶霆、魏文亮這些演員,因此很小就跟著他們學這學那。楊議有這樣的環境,也有這樣的天分,他如果想拜師,身邊的人都可以提供資源,然而他就不拜。

說到具體原因,楊議自己是這樣解釋的。他說,相聲行業師父徒弟矛盾太大。為什麼呢?師父能耐大,徒弟沒學出來,徒弟恨師父,你不好好教我;師父沒能耐,帶出的徒弟成名了,師父生氣,生氣你不回來看我。他看到這種普遍存在的矛盾,心想那就別拜師了。

然而沒有拜師,並沒有影響楊議的一身相聲本領,他有相聲表演的獨特天分。他是他那個年齡和輩分中最會說相聲的演員之一,連師勝傑和侯耀文這樣的相聲名家,都曾經說過自己說不出來楊議這樣的相聲。楊議說學逗唱四門功課沒有弱項,尤其善於相聲創作和創新,而他的創新又全都脫胎於傳統相聲,不管業內外的人都對他的作品和表演表示認可。

對於他堅持不拜師這件事,他的父親楊少華最開始是不太同意的,畢竟是在相聲門,楊少華認為還是應該有一個師父。但後來看楊議堅持自我,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後來也就不干預了。非但如此,兩人還組成相聲界罕有的父子檔組合,合說了很多經典相聲作品。

楊議在全國成名不算早。九十年代他先在天津獲獎,被天津人認識,而後開始闖北京,終於在2002年與楊進明參加第一屆CCTV相聲大賽,憑藉《如此辦學》獲得一等獎。這時候楊議已經40歲。後來直到現在,楊議主要和父親楊少華搭檔,他們的父子檔表演廣受歡迎,非常具有群眾基礎。楊議說過的很多相聲令人印象深刻,《如此辦學》、《瀟灑走一回》、《歌廳軼事》、《肉爛在鍋裡》、《獲獎之後》……

至於收徒弟的事情,按理說沒有相聲師承的演員是不能收徒弟的,但楊議目前還是收了徒弟。對此他的解釋是,沒有師承不代表不能收徒弟,只要你認可的是我的藝術、我的人,只要有緣我就可以教你,別人怎麼議論那是別人的事情。

儘管這些年楊議極少公開說相聲,很多時間放在影視劇拍攝上,但他內心對相聲還是充滿深深的愛。他說他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他深愛的相聲給的。



鄭捕頭


在相聲圈裡面有一對兒父子特別的引人注意,他們就是楊少華和楊議爺倆。

為什麼 說他們引人注目呢?原因可能還是因為父子倆的師承都是含含糊糊的,特別是楊少華的師承更是說也說不清楚。而楊議更是因為他父親的師承而受到了連累,至今沒有正式拜師。所以,爺倆都是海青。

然並卵,拜師和不拜師有什麼區別麼?貌似也沒有多少區別

那麼,楊議的相聲好麼?

那是當然,嚴格說起來,楊議是有師承的,他的師父就是他的老爺子楊少華。就目前來說,楊少華這個師承有點子被人欺負的味道。就因為當時沒有擺知,加上郭榮起過早地逝世,這事兒就算是耽誤了。就這麼著,楊少華的師承至今不被承認。但是。楊少華的水平還是很高的。早年見也做過馬三立的捧哏,用馬三爺的話來說就是“寶貝兒,你跟著我就算是有口飯吃了。”除了馬三立之外,楊少華還陸續的和馬志明、趙偉洲合作過,之後才是和自己的兒子楊議合作至今。

楊議一身的手藝全部來自楊少華。1995年,楊議就拿到了侯寶林相聲大賽的金獎,02、03年連續兩年獲得CCTV相聲大賽一等獎,這相聲把式可不是吹的。

其實,楊議也想著正式的拜師,只是諸多的原因一直沒有實現。這其中就有他父親的原因。

因為楊少華屬於寶字輩的相聲藝人,楊議如果想要拜師,也必須找一個寶字輩的相聲前輩才可以。找來找去就找到了馬志明的身上。但是,馬志明卻斷然拒絕了楊議的請求。願意很簡單,如果收下了楊議,那麼順帶著楊少華的師承也就被承認了。

很顯然,馬志明不願意打破這個共識。

楊議拜師一事也就這麼擱淺了下來。相聲圈裡面的人很注重輩分,主要還是因為相聲本身決定的。那時的相聲和現在還不大一樣,比較保守。沒有師承,你可能連說相聲吃飯的地方都沒有。這也是為什麼老一輩兒的相聲藝人比較看重輩分的原因所在。

新時代的相聲有一段時間就沒有注重過這些事情。比如馬季的師傅就有四位,姜昆也只是馬吉德學生而已。再往後,馮鞏也沒有徒弟只有學員。像賈玲、白凱南之流都是馮鞏的學員而並非徒弟。

其實,現如今的拜師早已經不是以前的味道了,更多的是利益關係。


娛扒府


祖傳!


紅塵穿堂風


我非常喜歡揚議父子.相聲.由默.自然/風取.看的特高興.精典的語言‘揚少華對妻子的愛.和評價.四條狼兒的艱難養育.多少場我都看了.百看不厭.祝揚老先生.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給我們帶來更好的作品.也祝揚議.帶來好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