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教育家裡的小孩子,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簡單有效的?

用戶50327025293


小學2年級之前不立規矩,都晚了。我大兒子散養的現在六年級了,做事沒條理,沒主動性和時間觀念。小兒子就管的嚴了,5歲,比如手機每天玩一次,一次10分鐘,鬧鐘一響主動上交。什麼時間幹什麼事,只需要告訴他,他就算不情願,哭鬧兩分鐘也會主動去做。我想他以後上小學應該比他哥哥省心些吧。


草莓味思密噠


其實在疫情期間,有很多家長都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根本原因是育兒焦慮,如果想緩解這種“劍拔弩張”的親子關係,家長朋友們可以試試以下5個方法:

1、學會“高質量的陪伴”

看到陪伴,可能很多家長要說,“這疫情宅家期間,我可天天陪著孩子,這樣不算陪伴嗎?”

並不是,疫情和孩子待在一起,只能算是陪著,並不能稱作“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安全、放鬆和親密的陪伴氛圍。這種陪伴本身,應該拒絕說教和敷衍,而且要有讓彼此身心放鬆、情感愉悅的雙向互動。

陪伴不是陪同、不是看管、不是物質滿足,更不是說教和監督。尤其是這個特殊時期,若家長每天都能抽出1~2個小時陪孩子玩玩遊戲、看看書、講講故事,都有助於緩解緊張的親子關係。



2、不要總盯著孩子

最近這段時間,不少孩子都開始了網課,有些家長擔心孩子的學習進度,便全職圍在孩子身邊。

家長們喜歡盯著孩子上課、寫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或字寫錯、寫歪了,一邊幫孩子塗擦,一邊批評、埋怨、責怪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能量之門很難打開。

有這樣習慣的家長,不妨改變一下方式,孩子宅家上網課的時候,家長不妨拿課本在孩子邊上讀讀,或者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別去打擾孩子。



3、對待孩子“順其自然、多看優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天性,他們有自己的成長節奏,身為家長,我們應看到孩子的本質,努力做好“陪伴和引導”即可,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

孩子宅家學習期間,我們要順其自然,多看優點,多發現特質。一來比較全面客觀評價孩子,二來家長心裡比較平衡,就不那麼較勁了。

另外,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長和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放在更大的時空中去看,很多問題其實根本不是問題。

4、儘量做到“二多”和“二少”

多商量少命令。比如提醒孩子該做作業了,可以這樣說:“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了?”而不要直來直去地說:“別看電視了,快去做作業!”這樣,孩子就會感覺你很尊重他,願意聽你的話。

多引導少訓斥。其實,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越尊重你,越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贏得別人的尊重。

當然,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對待,對於孩子的壞品行、壞習慣等,家長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採用訓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嚴肅地與他談話,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並訂出一些懲罰措施。



實際上,在特殊期間,平時再好的親子關係,也難免受到影響,但我們能做到的,始終不是改變孩子,而是調整自己,去適應孩子的節奏。

育兒之路漫漫,吾將繼續努力求索,共勉!


甜甜圈伐木累


如今家長和最頭疼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了。不少人都在感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教了,時代變了嗎?

確實,現在的小孩打不得罵不得,打罵也不怕,說兩句就給你一哭二鬧三上吊,甚至離家出走。整天只知道捧著手機玩遊戲,刷抖音。太多這樣同款的神獸了,身邊的家長、老師都崩潰了,恨不得塞回肚子裡去。

我是一個小學老師,所任教的班級有60多個學生,一個龐大的班級。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整天跟這幾十個神獸鬥智鬥勇,各種心酸史。

本人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淺談幾點,僅供參考:

一、制定規則,賞罰分明

孩子不聽話,很大部分就是家長的管教出了問題。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制定規則,賞罰分明。從小要給孩子制定規則,讓孩子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規定一個時間段給孩子上網課,做作業。如果沒有完成,後果很嚴重,輕則老師點名批評,重則衣架伺候。如果哭鬧抵賴,不要哄孩子,讓他哭。執行規則的時候,要強硬,只要不出安全問題,絕不能心軟,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二、多陪伴,少抱怨

教育孩子是很煩躁的,經常忍不住會發火。越是這樣越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愛哭,不聽話,受家長的影響最大,與你處理事情的方法有關。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變成這樣的性格的。遇到事情,你不妨先安靜下來,好好跟孩子交流,讓孩子先平復心情,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不要被情緒打敗。

家長少玩手機,多陪伴孩子,哪怕是笨鳥,也要相信孩子可以先飛。

三、培養興趣,提高自信

孩子一做作業就哭鬧,說明他的心裡是很排斥學習的。為何會排斥學習,因為他在學習上感覺不到快樂。家長和老師越批評,孩子越不願意學習,越不願意學習,越受到批評。如此惡性循環,孩子厭學情緒越大。

可以先佈置簡單的,容易完成的學習任務。完成好後,多鼓勵和誇獎孩子,讓他在學習上產生興趣,感到快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不牴觸學習,才能自己主動學習。

總之,如果孩子已經產生了這麼嚴重的厭學情緒,就要多下功夫,多陪伴,多鼓勵,也要樹立榜樣和規矩。想要一下子改變過來是很難的,家長和孩子都要堅持一段時間。

圖片是我家孩子的作業,讀二年級,今天完成的書面作業。以前很慢才能做完,現在上午就可以把學習任務完成,下午可以自由活動,我也輕鬆多了。





心辰老師


小孫子睡下後,終於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了。雖然忙碌了一天已經十分疲勞,但還是拿個手機瀏覽頭條。瀏覽完了也覺得沒有什麼收穫。夜深人靜的時候,思考白天忙忙碌碌的生活,覺得十分空虛。看孫子十分繁瑣,就像繩索把人緊緊的拴著,什麼想幹的事情都幹不了。勞累卻沒有什麼成就感,兩歲四個月了依然要靠紙尿褲拉臭臭,怎麼改都改不過來。吃飯靜不下來,總要奶奶不停的催逼或者追著給餵飯。看娃不能只滿足於天倫之樂,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技能。


五柳先生雜談


最近這段時間,孩子在家上網課,家裡可謂是“十分熱鬧”,孩子不愛學習,寫個作業看個書都磨磨唧唧不情不願。做家長的心焦跟著著急上火,卻又打不得罵不得,只能跟著生氣。

孩子不喜歡學習是非常讓家長們頭痛的,想要孩子喜歡學習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學習。有的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原因是因為覺得學習苦、學的累、學的煩躁。孩子的承受心理是比較弱的,長期的努力學習卻依舊得不到好的成績,便會產生消極心理、厭學、喪失信心、對學習產生恐懼感。

一個總是掙扎與失敗中的孩子是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的,時間久了積極性也就沒有了,慢慢就是頹廢不再努力。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先讓孩子處理一些簡單的學習問題,比如說找幾個簡單的問題,孩子肯定能做出來的為問題給孩子做,當孩子做出來之後要及時誇讚孩子,還可以在比較恰當的時候給孩子一些物質方面的獎勵。孩子對於學習的好感慢慢提升,學習難度也就可以慢慢增加了,或許時間可能很長,但我們要有耐心。

可以常常暗示孩子,讓他知道她是最棒的,可以做的和別人一樣甚至更好,只是他做不做的問題。幫助孩子一起制定一個目標,不要太大,定好完成目標的時間,讓孩子自己執行。在發現孩子成績一直上不去或者下降時,要及時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及時和老師交流溝通,找到問題根源,針對性的幫助孩子調整學習方法。

每個孩子的生長環境不同,性格等方面的差異也會讓孩子面對同一問題時做出不同的反應。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情緒變化和行為舉止來辨別孩子內心深處的變化,多和孩子交流交談,讓孩子願意和你傾訴真相,針對孩子的真實情況來尋找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方法。

除了學習之外,要根據孩子的愛好喜好幫助孩子豐富課外生活,不要只是學校——家庭兩點一線,這樣的生活不只是單調、乏味、而且限制了孩子的視野和活動。家長要引導孩子參與一些豐富多彩的文化和體育活動,鍛鍊孩子身心共同發展,讓孩子擁有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孕期育兒小貼士


疫情期間,許多家庭上演了,孩子和家長雞飛狗跳的一幕。對於孩子不聽話,無法管教,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管教,是目前一部分家長遇到的難題。


深究其產生的原因,可能和父母早期的教育或者管教有關。家長在很早的時候,比如說6歲之前,沒有培養起孩子的規則意識,才導致如今的素手無策。


我們家長有可能是因為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時間去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也有可能最初是沒有這種意識,認為孩子小,不懂事,沒有必要這麼早管教他,覺得任由其發展就好了,長大些再立規矩,可能會懂事,會聽話。



但萬萬沒想到,小時候越沒有管教,立規矩,長大些,就越管不住,越不聽話。簡單有效的方法並不能馬上起作用,有效的方法和原則是需要家長用心,一點點實踐在每天的生活當中。


以下總結三個管教孩子的原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少嘮叨,控制規則的數量。

用奧卡姆剃刀定律,即最簡單的才是最可取,最有效的。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尺度,不能什麼事都嘮嘮叨叨,顯得父母對孩子素手無策。

奧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Razor)又稱“奧卡姆剃刀”,它是由14世紀邏輯學家奧卡姆·威廉提出。這個原理稱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簡單有效原理”。

比如說,在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要每天都提醒要洗手、不要吧唧嘴;要早睡早起;要自覺寫作業等等,不要一直提醒和嘮叨,孩子會很煩的哦。


你可以告訴孩子:你需要認真上課,認真學習本領,以後才會變得強大,爸爸媽媽也會更喜歡你,和你分享生活中的快樂;我們吃飯的時候,需要注意衛生和禮貌,這樣其他朋友才願意再邀請我們一起聚餐;安靜地睡覺,早點休息,這樣父母才有私人空間,父母才會更愛你等等。


運用簡單的有效的規則,生活的每個方面不要限制太多規則,控制規則的數量,少嘮叨。對於目前的親子關係,或許能起到作用。


二、殺雞不用牛刀

用最小的必要的力量實現你的管教,意識是從最小的干預方式開始。比如孩子只是吃飯前沒有洗手,家長不用大吼大叫,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讓孩子去洗手吃飯。


可以先是一個眼神,看孩子是否可以可以體會;如果孩子無動於衷,那麼你就可以用口頭命令;如果還是沒有用,那麼你試試在他的小手上,輕輕彈一彈。一般到了這個步驟,小孩都會自覺去洗手。


所以,對於一些日常的小事,不要一上來就用牛刀,用最小的提醒和最快的干預方式開始,慢慢增加管教力度,這樣以後,管教也越來越輕鬆。


三、使用隔離反省(TIMEOUT)

隔離反省是要讓孩子停止繼續進行不適當的舉動,把孩子和他闖禍的環境分離開。讓孩子換個環境,使他能安靜下來。在培養孩子情緒的自控能力的時候,這是一個有效的管教方式。


隔離反省不是簡單地把孩子關禁閉,然後時間到了,就讓孩子出來,問孩子哪裡錯了,讓孩子知錯就改。這樣做是沒有效果的。


第一次用隔離反省之前,需要先和孩子說清楚,什麼是隔離反省,為什麼要讓你隔離反省,怎麼讓你隔離反省。隔離反省結束後,需要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和為錯誤道歉,需要孩子認識到為什麼被隔離反省了。


隔離反省不能頻繁使用,最好是在,一定時間內,針對某一個不良行為進行,要不然容易出現逆反。不是在孩子情緒激動大哭大鬧到時候,開始計時隔離反省時間,而且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計時,一般2歲只有就可以使用隔離反省。時間是一歲一分鐘,隨著年齡增加時間,父母也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調整時間,要給孩子思考和反省的時間和情緒,要不然是沒有效果的。


比如,讓耍脾氣的孩子單獨待著,可以是一個角落,可以是一把椅子,不能是臥室(誘惑太多)、小黑屋(增加孩子的恐懼)。直到他恢復平靜為止,給孩子思考和反省時間,然後才允許他進入正常的生活活動,這樣可以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憤怒生氣的情緒。


當然也有例外,有些孩子會挑釁你的權威,從小就沒有管住,不在乎你的懲罰,對這樣的孩子,越懲罰越難以管理,而且,溫和的懲罰也往往不能達到效果。因此,TIMEOUT往往不是有效的管理手段。對這樣的孩子,可以請他和你一起制定規則,往往效果會比較好。


最好的教育,一直都是父母的自我成長。教育從來不是孩子的功課,而是父母的修行。共勉。關注我,成為合格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阿波超人


背誦兒歌的目的:1、培養孩子養成做作業的習慣,也是為了以後和上小學更好的銜接,怕他們到了小學不適應作業較多。2、背誦兒歌積累詞彙量,背誦的過程中也可以發現孩子很多的讀音問題,家長可以及時糾正。3、學校集體上課只能做到大面上都能背誦,但是個別不會背誦在裡面混的,老師是比較難關注到的,也是希望家長幫助孩子在課後學習,更能有效的關注當個別差異。4、孩子回家背誦起來很困難,也能反應出孩子在校上課的狀態。



愛花依米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全國父母的問題!

孩子一出生猶如一張白紙,我們對這個生命給予了很多希望。如何能培養好一個孩子,這是一門大學問。不是簡簡單單吃飽的問題,現在育兒講究的是方法,如果家長找不到正確的方法,沒有規劃,那隻能事與願違,事倍功半。

首先,要懂得尊重彼此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沒有必要太當回事,大人說什麼他照做就行了。有這樣想法的人是大錯特錯。孩子雖小,但是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會思考,會模仿。你尊重他反而他會尊重你,你對他的態度關係到他對你的態度,尊重孩子的想法,聆聽孩子的想法。

其次,要對孩子有耐心

當孩子犯錯了,我們總是想大發雷霆,這個時候一定要忍住。在給他一次機會,用寬容的心態面對他的錯誤。

我家孩子在四歲的時候寫字不會握筆,很多次教還是不會,我並沒有說他,也沒有生氣,每個孩子的成長情況是不一樣,在這方便不好在另一方便一定不會差,後來他自己就會了。所以對孩子要有耐心,一定要多鼓勵,讓他有自信才會做的更好。

在次就是習慣問題

一個人能有良好的習慣真的是太重要了。我家孩子從一歲多我就每天晚上睡前讓他看繪本,給他講故事,這個習慣一直持續多年了,一天都沒有落下過。如果晚上睡前沒有讀故事他就不睡覺。平時說話的時候他就是用很多新詞,別人都好奇他怎麼知道那些詞語是怎麼用的,我覺得這就應該是堅持讀故事的好處。所以養成良好的習慣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對孩子以後受益良多。

最後就是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如果家長平時喜歡看書,不斷地學習,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很多知識分子,教師家庭很容易就會教育出來學霸,不是說孩子天分極高,而是他們的家庭氛圍很好,父母以身作則,不說不教,無形中給孩子做了榜樣。





雲朵輕輕的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家孩子五歲了,如何家裡的孩子,分享下我的心得,主要分以下幾個方面:

1:教會孩子合理的作息時間

現在這個時期,孩子都在家,那麼父母對於孩子來說,可以給孩子制定合理的做些時間,可以做一個課程表,類似於學校那種的,比如上午學習畫畫,下午可以玩玩具,讀書等等,合理的安排每天的時間、養成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

2:讓孩子喜歡上閱讀

閱讀對於提升孩子的修養品質視野都很重要,所以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有條件的可以在家裡找個區域,告訴孩子這是閱讀的區域,然後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3:耐心的和孩子溝通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不要動用武力,等孩子靜下來的時候,耐心的和孩子溝通,進入到孩子的內心、共情是和孩子交流的最好初衷,把孩子當成朋友。

4: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不能孩子學習,大人在旁邊看手機,那麼以後教育孩子,孩子就會更加的逆反了。

孩子需要大人給予積極的引導,要有耐心,面對孩子的哭鬧,要更多的理解孩子,學會傾聽,當孩子更好的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以上是我的一點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謝謝!




櫻桃依媽育兒


完全理解家長的苦衷。由於疫情孩子假期延長,這給許多家長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每天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學習被動不專心。只想看動畫玩遊戲等等這些,都讓家長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要解決家長的這些困擾,也不是特別容易,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家長具備用心,耐心,信心。

具體要怎麼做,我認為家長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最關鍵

在假期裡,家長和孩子一道商量,制定一個孩子同意執行的計劃。包括每天各項活動,完成時間等。

並實行積分兌換制,積夠多少分就能得到一個獎勵。目的是慢慢培養孩子好習慣。

第二給孩子做家務機會,培育責任感。

把家務活分成若干項,家裡每個成員都必須負責幾項,讓孩子先挑1--2項。

第三家長自身作則,給孩子做出好榜樣。

在孩子學習寫作業時,家長關掉電視,放下手機。坐在旁邊進行各自學習。給孩子營造一個學習氛圍。

學習教育孩子理念、方法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只有家長改變了,提高了,孩子才有可能不斷進步。

教育孩子是所有家長關注的焦點。關於如何助力孩子的成長,你們有什麼看法?歡迎討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