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災難之下最見人心


去年12月,關於病毒傳染的消息略有提起,但後來官方說這是一起謠言。

直到春節前,傳染病的消息卻突然被實錘了,在臨過年的日子裡,莫名籠罩起一種緊張的氛圍。口罩迅速售罄,與消毒字眼相關的產品也被逐漸搶光。

大年三十,一邊是春節聯歡晚會,一邊傳來疫病嚴重但醫療條件跟不上的消息。再到後來,開始或軟或硬地警告每一個人避免外出,然後停課延遲復工。其中荒謬的插曲我就不多說了,只不過在疫病下,大家或多或少都感受到其中的人性善惡。而病毒的觸發,也像一組放射狀的多米諾骨牌,一點點將原本正常運行的軌道,一一推到。

老老實實待在家這段時間,一部2013年韓國的災難片《流感》被網友再次挖出。雖然這部電影談不上有多優秀,卻也是帶大家回顧了一下傳染病如何一點點傳播,一點點搗毀原本正常生活。

《流感》:災難之下最見人心

《流感》是一部純虛構的災難片,電影角色從一個救援隊員和一名醫生的身份作為線索,透過人物視角的串聯,去鋪陳一場看似微不足道的流感病毒,如何讓普通個體,甚至整個社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電影的故事結構可以從兩個面展開。

第一面著重描述流感病毒形成的原因。電影穿插科普紀錄片似的敘事方式,從病毒如何從一起東南亞非法勞工偷渡事情開始,展示病毒如何像機器撒網一樣瘋狂地擴散出去。

故事展示了病毒的擴散路徑。從咳嗽反應的唾沫開始,通過一系列接觸的過程,再進行點對點的複雜傳播。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由點到面開始瘋狂蔓延。

《流感》:災難之下最見人心

第二面著重於災難之下,人或組織的反應,正所謂患難見人心,這基本上是大部分災難片的核心要素。

比如,民眾在瘟疫爆發下瘋搶物資的反應。

《流感》:災難之下最見人心

專業者與管理者之間,處理立場上的衝突。

《流感》:災難之下最見人心

《流感》:災難之下最見人心

《流感》:災難之下最見人心

《流感》:災難之下最見人心

電影展示了一場嚴重的病毒傳染狀態,而隔離手段也粗暴且極端。首先將感染者與非感染者徹底分開,同時對命懸一線的人進行集中處理。最觸目驚心的,莫過於體育場集中焚燬式的場景,堪稱人間煉獄。

《流感》:災難之下最見人心

而在災難當前,人性的反饋也更加真實,作為傳染科醫生的女主角,不惜冒著最大風險選擇將已經感染上病毒的女兒,偷偷順進非感染者營區,甚至沒通過測試的疫苗注射到女兒身體,只為保存女兒一線存活的希望。

《流感》:災難之下最見人心

一般這種類似的新聞出現,這位自私的女性必定淹沒在網民的口水裡了。但換個角度思考一下,一個人如果在身處極度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混亂下,會做何選擇?

電影在戲劇衝突的處理主要從管理者向民眾隱瞞疫病處理方式開始,再到發現和憤起,最後推向片中的高潮。電影在最後還不忘揭美國插手管理韓國國務的現實,其中的無奈大概也只有韓國人懂。但總統偉光式的刻畫處理,反而變成了主旋律大片了。

《流感》:災難之下最見人心

當然,這類描寫極端情況的電影,自然少不了專業人士挑bug,我不是專業人士,也無法對此作出判斷。總體來說,電影無論從敘事結構還是藝術處理上看,其實都是一部非常套路化的商業片,其中狗血情節我就不多加吐槽了。但韓國電影在敢於表達,勇於戳中社會問題的痛點,這是讓我為之敬佩的地方。

韓國同類型的災難片不在少數,例如《漢江怪物》,《潘多拉》,《隧道》等。雖然說這些災難片創作性質遠大於真實性質,但創作素材卻又真實地來源於現實生活。《漢江怪物》關於化工汙染生物變異的科幻式創作,《潘多拉》對核危機的描寫,《隧道》通過一起公共災難事件,去表達社會的批判。

《流感》:災難之下最見人心

韓國電影一直勇於表達其社會批判,其實都源於韓國擁有自由且開放的創作環境。而電影內容的表達,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簡單的故事,其推動社會發展的意義,也是韓國電影創作者們一直在追求的方向。

電影《熔爐》,讓全民關注起未成年人性侵問題,並最終推動“熔爐法”(性侵害防止修正案)的誕生。《82年生的金智英》探討東亞男權社會的女性價值,不僅引起韓國社會性別平權的討論,熱度旋風更席捲亞洲其他國家。

《流感》:災難之下最見人心

韓國自由而大膽的電影創作環境,必定是韓國電影工業突飛猛進的重要條件。今年的奧斯卡,奉俊昊以一部刻畫社會貧富差距問題的電影——《寄生蟲》,一路過關斬將,將四項重要獎項(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囊括其中,顛覆了奧斯卡古板的印象外,也讓全世界對韓國電影刮目相看。

《流感》:災難之下最見人心

八十年代末,當韓國的年輕人沉迷在港產片的血雨腥風時,當年迷戀張曼玉王祖賢的少年怎麼也不會想到今天的韓國電影居然可以衝出亞洲。而當年響徹全球的香港電影,如今卻有點蕭條了。

今年同期頒獎的香港金像獎,當網大水平的《新喜劇之王》居然也能入圍最佳影片時,好像香港電影真的沒什麼可看的了。

《流感》:災難之下最見人心

▲ 韓劇《請回答1988》,港片就是那個年代韓國年輕人的重要回憶


話題好像扯遠了。

說回這次疫情,也是放足了假,也體會到了10天在家辦公痛徹心扉的領悟,對大部分人來說,也都快宅吐了吧。如果沒有這次疫情的影響,真的不會知道能放心地逛商場,進電影院,點外賣,甚至大膽走出門,和朋友聚會,原來如此的寶貴。

只願陰霾早日退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