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傳八極老架拳術(上 ),詳細的招式要領與實戰技擊用法講解

一、行禮起拳勢—起勢:

身體直立,頭頂上頜,雙目平視前方,下頜內收,胸暢背撐、頸豎肩順、臀襠提斂、足尖向前、五趾抓地、足心涵空;以腹式呼吸法正常呼吸(行拳時當鼻吸鼻呼,此時與收拳勢時可以鼻吸口呼,緩長吸呼),周身放鬆、心無雜念、專注神聚,聞口令之動令後,開手起勢行拳;左手握呈“開口拳”狀,右手為掌,雙臂同時向身前撐挑,與肩同高而相抱於胸前,向前推撐抱拳行拳禮(站北向南起拳勢)。


此為起拳勢動作,注意神情平和、松靜,但須有警覺嚴肅之態而含鋒不露。集體訓練當服從命令,聞令而動,並以雙目之餘光,相互顧及、整齊劃一;不可搶令先動或令下而遲動。
圖1:直立動作;圖2:行禮動作;圖3:撐臂抱拳行禮動作

二、並步曲立勢:

身體直立,雙足紮實,兩手為掌,掌心向外翻,自身前以臂、掌平行向身兩側撐張,與肩高度相致,臂、掌分撐至身側之時,手腕共同向身內擰轉,呈俯掌狀;五指分張,掌心向下,空涵為“鷹爪”形,徐徐向下按落(此為“鷹爪力”功法);同時,雙腿向下曲蹲,身體沉坐,呈並步曲立之勢;雙臂、爪緩緩向身內抓扣,下落回收於腹前下方兩側,雙爪握呈拳,向腹部下方拍靠,收攏、拳背向身外前方;勢動不停,雙臂、拳自下向身前上方抬起,向前撐頂,與胸部高度相致而止,兩拳拳心相對,目視前方。

要點:

身勢正直,沉墜扎穩,“鷹爪”扣提,緩緩曲蹲,氣體遍體,內外堅勁。

此為起拳勢動作,併為“曲立樁”和“鷹爪力”功法,練法詳見後文“功法篇”。

圖4:雙臂、掌外翻動作;圖5:“鷹爪”提扣動作(正視);圖6:曲蹲收拳拍腹動作;圖7:曲立向前撐抬臂、拳動作。

原傳八極老架拳術(上 ),詳細的招式要領與實戰技擊用法講解



三、提步頂肘勢(右):

提右足向身正前方向踢進一大步踏下,右左足隨之而吞拖相跟呈馬步勢;右臂、拳抬起隨進步向前平行撐頂,步踏同時曲臂、拳,以肘向前上方挑頂,右拳拳心向上,拳置於右腮下,肘約與胸部高度相致(不可超過肩部);左臂、拳進步之時掩於己腹間上方,而後與右肘前頂一起,向身後拉拽,曲臂、拳挎於己胸下方,拳心向下,兩拳均為“開口拳”狀。

要點:

擰身提步,下踏沉墜,踢闖衝靠,拳撐肘頂,身勢周正,全身化一。此為八極拳法“兩儀樁功法”,為基本功之一,詳見後篇功法之練法。此勢雙拳亦為“開口拳”狀。

擊法提示:

“六不輸”講道:輸手不輸肘。實戰時,對手破御我拳、掌攻擊之際,以步闖發肘頂打其心胸、中極穴、心坎穴、華蓋穴等要害穴位制其於死地。或主動出擊時,拳掌攻擊奏效,遂進肘填頂,繼續攻擊。可打出塌肘、拐肘、提肘、崩肘等擊法,可使對手難以防守而被制。

圖8:提步撐頂動作;圖9:提步撐頂動作(正視);圖10:兩儀頂肘動作;圖11:兩儀頂肘動作(正視)。

四、擰抱開弓勢(左):

雙足向前移進半步,右足踏實,左足、腿後蹬,身向前探,呈右弓步勢;同時兩臂、拳為右上,左下相合捆抱於胸右側前方,兩拳拳心相對;勢動不停,雙臂、拳在胸右側擰折為:左上、右下;同時雙足前移仍為右弓步勢,以足蹬、胯調、腰擰之合力,左臂拳向前抖勁旋擰衝擊,約與咽喉、面高度相致,拳心向下,右臂、肘後拉掙助力,右拳挎在腰際,目向前視。

要點:

胯坐腰擰,蹬腿探身,折擰出拳,勁整迅快,肩腕順達,意向深遠。

擊法提示:

此為制拿、打擊合一的擊法,交手時抱捆對手前出之肢體(手臂),挖其肩肘關節,折擰提拉摧之,併發拳以擊對手面門、頜部、咽喉制之;亦可左右交替,發勁衝拳擊打製之。

圖12:擰身捆抱動作;圖13:折擰動作;圖14:弓步衝拳動作。

五、抄架揣打勢(右):

身體挺拔,向左後擰轉,吸提右足向身左側後方踏進一大步,右足隨之吞跟呈並步勢,同時雙拳化掌;左臂、掌由身下向身後撩抄,旋上架撐於頭頂上方,掌心翻亮,右掌提於胸前,以掌根下緣向身正前下方揣擊、搓橫,掌心向下,約與人腹部高度相致,目視前下方(此勢亦可為馬步之勢練習)。

要點:

身轉步提,落步踏吞,抄撩架揣,勁力充足,拳勢沉穩,全身一如。

擊法提示:

交手中以身靠衝撞近挨對手,撩打出手,上抄揣擊其襠、腹部位和腰眼的腎燈、命門等穴位制其於死地,亦可迎對手落打之拳,臂上架,下揣制之;或一手拉拽引牽,一手共同揣擊,以打摔並俱而制之。

圖15:提步後撩掌動作;圖16:上架揣打動作;圖17:揣打動作;圖18:上架揣打動作(正視)。

原傳八極老架拳術(上 ),詳細的招式要領與實戰技擊用法講解

六、擰身穿掌勢(左):

(此勢又曰:轉身仰目掌,仰把掌)雙足蹬地,擰腰調胯,身體向右擰轉發力,呈右四六步勢(或右虛步勢);以左掌、指向身右側正前方穿插,旋立掌上揚,掌心向前;亦可掌腕下塌,以掌下緣立挑向前撐劈;右臂肘後掙助力,右掌向下拉按於腰間待機。

要點:

勢沉擰調腰胯,抖身發力穿撐,身體中正,勁力齊整。

擊法提示:

迎對手衝撞攻擊,身體擰轉閃化,同時調腰發力以掌、指穿插、戳擊其面門、雙目、咽喉部位。繼爾發掌吐勁擊打對手心胸部位制其於死地;亦可直接以掌立劈對手面頰、頜部、頸部制之。注意:可以另手下抹控抓,牽拉對手而出手打擊。

圖19:擰身穿掌動作。



七、上步吞袖勢(右):

提足向前行進3—5個單步(呈弧形中線),身向左擰轉,兩足相併向下跺踏,呈並步曲立側身之勢;同時左掌前探下抹,右臂、掌向前撐擊,掌心向前,左肩、肘後拉掙助力,左掌掩於胸部下方,目向右前方視。

要點:

提步身動,以腰帶步,跺踏前撐,腕塌勁吐,前擊後掙,勢猛勁沉。

擊法提示:

交手中閃晃接敵,擇對手身體“死角”突發攻擊,以掌打擊其胸部的心坎穴、華蓋穴、血海穴和肋脅部位制之,亦可左右交替出手擊打。

圖20:提步前行動作;圖21:跺提撐擊動作。

八、撤步閉槌勢(右):

提左足向身左側後方橫跨一大步,右足隨之,站呈馬步勢;右掌握為拳,向身下、後方滾擰回掛,拳心向身外,靠住自身,左掌同時向右前方推撐,掩於自身右胸上方之前,掌心向前,目向右前方視。

要點:

身撤滾臂,擰截閉掛,上封步拖,御裡含攻,勁力搶身,剛柔相濟。

擊法提示:

此為實戰中的閉身自掩的御守之勢,以封堵對手拳擊腿踢、打掃之攻擊;身步可進可退,以靠撞反擊對手,守中寓攻。亦可上掩封對手攻擊,以臂、拳旋插下揣擊打對手襠、腹部,並衝撞打摔並施制之。

圖22:撤步閉槌動作;圖23:撤步閉槌動作(正視)。

原傳八極老架拳術(上 ),詳細的招式要領與實戰技擊用法講解

九、翻打頂肘勢(右):

1、提右足向前趕行半步,左足後蹬隨之。呈右弓步勢,右臂、拳為反背拳狀,自身內掄起向身右前方落擊,拳心向上,約與胸部高度相致而止;

2、勢動不停:蹬左足向右足後吞進半步,身體向後沉坐,呈右虛步勢或右四六步勢;左臂向身右前方掄擊,以左掌之掌下緣向身前下方劈擊,至右拳上方而止。

3、勢動不停;雙足向前滑行移動,站呈馬步勢;右拳化掌,與左掌合力;右掌向上託抬,左掌向下按落,雙掌高度與肩部相致而止。

4、緊接上動:雙手握呈拳,右臂向身內曲收,右肘自下向身右側前上方挑頂,右拳(開口拳狀)置於右腮下方,拳心向上,左肩、肘後拉助力,左拳挎於左胸下方,拳心向下,為兩儀頂肘之勢,目向右前方視,仍為馬步勢。

要點:

亦行亦動,步碎迅疾,抖身發勁,反背劈沉,上託按折,擰摧頂目,身動如風,起伏有致,周身松活,勁力剛疾,四擊化一,勢若流水,一氣呵成,沉穩如山。

擊法提示:

此勢乃四個小手法組合之動作,反背拳、劈掌、託肘和兩儀頂肘。交手中進挨對手,靠撞掄拳以反背拳打擊其頭頂、面門、頸部,下可以寸腿踢刮對手下盤而助反背拳落打;旋以掌劈打對手頭部太陽穴、耳根穴和頸動脈竇處;若對手上手擋架或反擊,當以前手託抓其手臂肘關節部位,後手抓按其腕臂處,合力發勁折摧其肘關節和手臂,並向下拽擰摧其肩關節部位,同時以前肘自下向上挑頂對手心胸、肋脅部位,制其於死地。注意:此為組合擊打手法,當上擊下掩,前出“補手”,不丟不捨,攻御兼備。

圖24:閉身彈踢動作;圖25:右反背拳動作;圖26:左劈掌動作;圖27:兩手合力託肘動作;圖28:兩儀頂肘動作。

十、舉鼎雙揣勢:

雙拳化掌,兩臂向上託舉,旋向身兩側下落按至肩部下方後,雙掌握呈拳,曲臂向上提抄,至胸部上方後,雙拳轉擰向身體下方揣擊,兩拳背向外,仍保持馬步勢站立。

要點:

上舉落抄,提肘轉腕,大合大開,拳勢穩健。

擊法提示:

交手中抓擰對手轉體抄託拽扔摔制;或外攔對手攻擊我之肢體,身撞近挨以拳揣擊其襠腹而制之。注意應用中當以轉體而發勁力,切忌正面應敵,擇其“死角”而攻擊摔打施而制之。

圖29:雙掌上抬舉動作;圖30:披落動作;圖31:提拳上抄動作;圖32:雙拳下揣動作;圖33:完成揣打動作。

原傳八極老架拳術(上 ),詳細的招式要領與實戰技擊用法講解

(未完待續)



本賬號內相關文章與視頻推薦:

(各位愛好者,您們好!本賬號將向大家呈現各類搏擊、功夫、散打、武術等文字、圖片、視頻資料以及國內外搏擊、散打等賽事新聞、評論。歡迎關注本賬號!請點擊右上方“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