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懂得隱藏,學會不過分要求自己

人到中年,一半是過去,一半是未來。

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念過去,不畏將來,做一個善良的人,順其自然,生活將會變得相對輕鬆起來。

人到中年,不炫耀,不貪慾,不攀比,過好自己的生活,是一種態度,是內心的一份純真。

人到中年,懂得隱藏,學會不過分要求自己

一、人到中年,不炫耀

俗話說:“牛大馬大值錢,人架子大了不值錢。”

在《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叫“矜名不若逃名趣”,意思是說,一個人喜歡誇耀自己的名聲,倒不如避諱自己的名聲顯得更高明。

北宋名臣杜祁公有一個學生做縣官,祁公告誡他說:“以你的才華和學問,當一個縣官是不夠你施展作為的。

但你一定要積存隱蔽,不能露出鋒芒,要以中庸之道治理縣政,求得和諧安定。不這樣的話,對做事沒有好處,只會招惹禍端。”

學生說:“你一生因為正直忠信被天下尊重,現在卻教我這些是什麼原因呢?”

杜祁公說:“我為官多年,做了許多職位,對上被皇帝知道,對下又被朝廷的官員相信,才得以抒發志向。

現在你當縣令,什麼事情都會發生,牽涉到上下官吏,如果過於招搖,你怎麼能施展你的抱負呢?只會惹來災禍罷了。這就是我要告訴你不方不圓,在中庸之道中求得和諧的原因啊!”

人到中年,懂得隱藏,學會不過分要求自己

人到中年,在事業上也許高人一籌,但不必事事都追求高人一籌,即使真的高過別人,也沒必要拿出來炫耀,更不能因為比別人“高”就沾沾自喜,甚至嘲諷暫時位居你之下的人。

在現代這個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中,階層固化雖然嚴重,但是也有後來居上超過自己的晚輩。

要想安身立命、飛黃騰達,就要學會“低姿態”做人處世。

老子曾說:“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即善於做生意的商人,總是隱藏其寶貨,不令人輕易見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卻顯得愚笨。

其深意是告誡人們,過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將慾望或精力不加節制地濫用,是毫無益處的。

人到中年,才不可露盡,話不可說盡,勢不可用盡。收起焦躁的心,變得沉澱下來,適當的學會隱藏自己。

人到中年,懂得隱藏,學會不過分要求自己

二、人到中年,不貪慾

中國有句古話:“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一個人如果總是痴心妄想,就很有可能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荀子》中講:“欲雖不可去,求可節也。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

人類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不管多麼貪財的人,也會有與其相符的慾望;不論擁有多大的權力,也不會斷絕慾望。

但是,慾望是可以控制、管理的,藉此才能建立起社會的秩序。我們的某種慾望一旦獲得滿足,必定會出現更高的慾望。

人到中年,歷經了世事,懂得了世故,更要明白,慾望的溝壑是永遠不會填滿的。

要適當的降低自己的慾望,應該懂得制欲、節慾。

當然這不是說,人到中年不應該追求自己的目標或理想。

而是肯定正常的生活需要,但原則是不要“心為形役”,不要讓內心受到不必要慾望的束縛和牽絆。

我們追求物質上的富裕,更要追求精神上的充實。

人到中年,懂得隱藏,學會不過分要求自己

人到中年,照理說是最穩定,心態也應該最平實的年紀,可“餓死膽大的,撐死膽小的”,當自身的能力還能撐起內心的慾望時,心態就很容易變得膨脹、畸形。

特別是在更年期的時候,過多的關注自己不該這樣生活下去,過多的關心朋友們的評價,往往忘記初心,開始變得貪求起來。

人到中年,從開始到現在,一直不斷的追求。面對上有老,下有小,養家、事業、社會關係,有時候把身心弄得憔悴,忘卻了自己的快樂所需。

劍橋大學一名教授說過:“快樂並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重要的是在你的心裡給快樂留一塊空間。”

如果為了追求身外之物的名譽、權力、地位,而影響、損害自己的身心健康,這是捨本逐末。

社會上許多原本的風雲人物,他們常常在“糖衣炮彈”的攻擊下,不斷去填滿自己的慾望,最後,失去了常人生活的樂趣,失去了生活的自由,也失去了生活的本真。

人到中年,快樂與否,有時完全在自己,而不在物質的豐厚,家庭的條件。

自己快樂,感染家人也快樂,生活就快樂。

追求太多不必要的慾望,不僅僅消耗著我們的時間與精力,還時刻剝奪著我們享受生活的快樂,因此我們要以知足的心境對待一切,將那些不必要的慾望拒之門外,才能擁有內心永遠的寧靜和淡泊。

鄒韜奮說:“一個人光溜溜地到這個世界來,最後光溜溜地離這個世界而去,徹底想起來,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盡一人的心力,使社會上的人多得到你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

人到中年,願你不卑不亢,不為物慾所累,做個快樂而充滿正能量的人。

人到中年,懂得隱藏,學會不過分要求自己

三、人到中年,不攀比

攀比,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社會現象。

人到中年,習慣了爭職位的高低,爭資金的多少,爭能力的好壞……可是到頭來,人們最終又得到了什麼呢?

答案是:爭到了一身煩惱,以及疲倦與痛苦。

古希臘哲學學會主席不幸辭世,必須要選出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來做他的接班人。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最有資格繼任的當然就是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了。

然而,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新上任的哲學學會主席竟然是一個誇誇其談、不學無術的傢伙,他的學識根本就無法和蘇格拉底相比。

人們開始紛紛為蘇格拉底感到不平,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蘇格拉底只是淡淡地說:“我壓根就沒想過要得到它,還會有什麼煩惱可言呢?”

可見,蘇格拉底一開始就沒有攀比的慾望,所以最終也就沒有失去的痛苦。

當你費盡心機地去爭一樣東西時,它往往給你帶來痛苦,而當你對其不屑一顧時,反倒收穫一份平靜與安寧。

與別人攀比是很多人都曾經有過的愚蠢舉動。“人比人,氣死人”,就是對這種攀比行為的最好詮釋。

當然,我們不否認良性的對比,那可以讓人們發現自己的短處,看到別人的長處,然後加以改進,這當然是有益的。

但是,一旦良性的對比變成盲目的攀比,就不值得提倡了。

中年人的世界裡,一定要認清自己的身份,找準自己的位置,要保持不斷學習和思考的姿態。

但千萬不要覺得這樣的的生活,一眼就能望得到頭,就覺得沒意思,就想比較著別人,搞點事情出來。

要知道,絕大多數人的精彩,只是在跟你描述的時候精彩,大部分的時間,也跟你一樣,無聊、繁瑣、細碎、重複。

誰都要經歷中年時代,所以,不要輕易地羨慕、相信,甚至去嘗試別人口中的生活。

一個真正理智成熟的中年人,不會用攀比這樣的方式來影響自己。

人到中年,懂得隱藏,學會不過分要求自己

人到中年,看過了世界,更應該明白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

人到中年,更懂得了,路是要自己走的,沒必要讓所有人羨慕,也沒必要羨慕別人。

人到中年,做事盡心盡力,不過分要求自己,過好自己日子的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勝者。

我是 ,喜歡簡單的文字,簡單的生活。歡迎關注和留言,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