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大門緊閉,但瀋陽“龍脈”上的這座古塔,難掩秀美


因疫情大門緊閉,但瀋陽“龍脈”上的這座古塔,難掩秀美

@遼寧有歷史

不胡說,不戲說,不深說

遼寧有歷史”此前曾寫過一篇文章《 》,文中寫到了被記載在清朝歷史典籍裡的瀋陽那條“龍脈”。今天,“遼寧有歷史”來說一說這條“龍脈”上的最西端——瀋陽塔灣上的那座舍利塔

按照史書記載,瀋陽的這條“龍脈”由東向西,串起了撫順新賓的清永陵、清福陵(瀋陽東陵)、清昭陵(瀋陽北陵)這“關外三陵”,最終到達瀋陽的塔灣。

塔灣”是瀋陽的一處地名,其名稱由來與今天要說的這座塔有關。清朝時,塔前有一條河經過,河水行至古塔前,有一個很大的彎度,形成了河灣,久而久之,這個地方就被叫做“塔灣”了。

因疫情大門緊閉,但瀋陽“龍脈”上的這座古塔,難掩秀美

在“遼寧有歷史”此前寫的那篇文章中,曾提到過瀋陽這條“龍脈”地勢隆起,地勢要高於其他地方。這一點在塔灣體現得尤為明顯。儘管時隔千年,地勢不斷被削平,但靠近舍利塔的過程中能明顯感覺到是在登山、爬坡。

塔灣的這座舍利塔全名叫“無垢淨光舍利塔”,始建於1044年的遼興宗時期,距今976年。這座塔高33米,比遼陽白塔和錦州的大廣濟寺塔矮了一半還要多(這兩座塔均高70米以上)。與遼陽、錦州這兩座同為遼代的古塔不同,瀋陽塔灣的這座舍利塔中間是空心的。1985年,瀋陽市在對塔進行重修時,無意間打開了塔內的中宮和地宮,並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包括珍貴的佛舍利。這批文物中既有遼代的,也有清代的。因為清朝對舍利塔進行過維修,所以塔中出現清朝文物,不足為奇。

因疫情大門緊閉,但瀋陽“龍脈”上的這座古塔,難掩秀美

因疫情大門緊閉,但瀋陽“龍脈”上的這座古塔,難掩秀美

遼陽、錦州的那兩座古塔由皇帝敕建,因此,外觀上莊重大氣,充滿了恢弘氣勢。瀋陽塔灣的這座舍利塔因為是百姓自籌資金而建,所以,顯得更為清秀、精緻。雖然因為疫情,院門緊閉,但透過院牆,還是能感受到古塔之秀麗。儘管始建於遼代,但因為清朝維修幅度較大,所以,整座塔更多體現了清朝築塔的藝術審美。

因疫情大門緊閉,但瀋陽“龍脈”上的這座古塔,難掩秀美

在舍利塔旁邊,一座唐朝風格的寺廟相依相伴,呈現“塔寺合一”的勝景。這座寺廟始建於唐代,原名舍利寺,清朝1637年,也就是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的第二年,朝廷對寺廟進行了重修,賜名“回龍寺”,不知道賜此名字是否與“龍脈”有關。後來的日俄戰爭及各種運動讓這座寺廟銷燬殆盡,原地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舍利塔。現在的回龍寺是2008年重建的。

舍利塔的存在,讓周邊誕生了一批以“舍利塔”來命名的機構和地名,比如:舍利塔派出所、舍利塔監管局、舍利塔街,等等。遼寧有歷史,不胡說,不戲說,不深說。

因疫情大門緊閉,但瀋陽“龍脈”上的這座古塔,難掩秀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