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植保總站發佈:2020年小麥赤黴病發生趨勢及防治提示

根據全省各區域站系統監測,結合小麥生育期及長勢、歷史資料、氣候等因素綜合分析,現將2020年小麥赤黴病發生趨勢預報如下:

一、發生趨勢

江漢平原、鄂東麥區5級,鄂北崗地4級、局部5級,其它麥區3級;發生面積約1000萬畝。病害初次預防適期:江漢平原、鄂東3月下旬,鄂北崗地4月上旬;病害主要顯症期4月中下旬。

二、預報依據

1.菌源基數偏高菌源基數偏高。3月下旬各監測站調查稻樁、玉米秸稈等殘體上赤黴菌帶菌率,帶菌率顯著高於常年同期,田間菌源總量大。江漢平原、鄂東稻樁株帶菌率多數集中在5.9%(當陽)-19.7%(潛江),子囊殼成熟度指數8.8(鍾祥)-67(當陽);鄂北崗地株帶菌率多集中在3.9%(隨州)-4.6%(襄陽),子囊殼成熟度指數17(竹山)-46.7(襄陽)。

2.小麥生育期及品種抗性小麥生育期及品種抗性。受前期偏暖氣候影響,我省部分品種小麥生育期比常年提前10天左右,抽穗揚花期拉長,遇連陰雨天氣幾率增高。鄭麥9023、西農979、襄麥系列、鄂麥系列等主栽品種對赤黴病抗性不強,有利於病菌的侵染和病害流行。

3.天氣因素。天氣因素。據氣象部門預測,2020年春季(3-5月)湖北省雨量180-700毫米,全省大部降水偏多1-3成,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左右。近期天氣預報提示,3月21日-4月2日全省大部有降雨過程,小麥揚花期遭遇連陰雨概率極大,十分有利於赤黴病的發生和流行。

三、防治提示

各地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各地要密切關注小麥抽穗揚花期間的天氣情況,如遇降雨過程,要立即組織發動,見花施藥預防,遏制赤黴病流行態勢,減輕其為害損失,確保夏糧豐收。現就小麥赤黴病防控提示如下:

一是各地要用好用足中央救災資金,積極貯備相關農藥、藥械等物資,依託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植保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帶動廣大農戶及時開展應急防控、統防統治和群防群治。

二是江漢平原、鄂東等南部麥區要在3月下旬、鄂西北主產區在4月上旬搶晴普防一次,藥劑選用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羥胺、咪鮮胺·戊唑醇、福美雙、丙硫·戊唑醇、枯草芽孢桿菌、井岡·臘芽桿菌、多粘類芽孢桿菌等高效藥劑。

三是及時補防。若施藥後3-6小時內遇雨,應在雨後及時補治;四月中旬應視天氣情況和病害發展情況,再次開展施藥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