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7名至第65名,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晉級“全國百強園區”。

從117名至第65名,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晉級“全國百強園區”。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一舉進位52名,居全國第65位!在“兩手抓、兩手硬,兩戰贏、兩領先”的關鍵期,一條喜訊讓人振奮催人奮進:

在2019年度商務部對218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中,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排名第65位,比2018年前移52位,比2017年前移83位,首次邁入“全國百強園區”行列。

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衢州經開區)成立於1992年9月,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11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2年與衢州綠色產業集聚區、衢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四區合一,是全國唯一氟硅鈷三鏈齊全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衢州經開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推進大開放、構築大平臺、培育大產業、提供大服務、強化大管理”“五大”要求,全力打造“浙西引擎、活力新區”,取得明顯成效。


從117名至第65名,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晉級“全國百強園區”。


●推進大開放,以開放促創新 近日,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官網新增6條(三個品種)臨床試驗默示許可記錄。入駐我市上海張江(衢州)生物醫藥產業孵化基地的企業浙江柏拉阿圖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潛心研製的一款用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CHB)藥物——“PA1010片”成功上榜。

這是衢州經開區創建科創飛地、借梯登高的最新成果。地處浙西,如何借勢借地借人才?管委會著眼高端,持續接力,精心打造上海張江生物醫藥孵化基地、杭州綠海飛地、北京中關村產業協作園區、深圳前海創新園等四大科創飛地,備受業界好評,《浙江日報》等權威媒體重磅予以報道。上海張江飛地推進了“上海孵化—衢州生產”的產業培育新模式,飛地孵化的浙江派迪暢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狂犬保護性抗體檢測診斷試劑盒項目”,已在開發區竣工投產,實現了高新技術從科研到產業化的昇華。

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衢州經開區積極深化山海協作,與杭州市錢塘新區簽訂山海協作戰略合作協議,在產業鏈、空間鏈、招商鏈、資金鍊、創新鏈等多方面開展深度合作,開啟了省內經開區之間“山海協作”合作的先河。通過浙江大學機器人研究院,成功引薦全球巨頭韓國浦項制鐵與元立集團合作,進行工廠智能化提升改造診斷;成功引薦致善微公司等與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衢州市金控集團創新合作。

開放是必由之路,當今的開放,更是全球化的開放。衢州經開區大力推進國際合作,已在美國硅谷、韓國浦項設立境外招商辦事處,並在美國、德國、日本設立海外引才工作站。浙江中韓(衢州)產業合作園總投資由原計劃120億元追加到200億元以上,總規劃面積由3000畝擴展到5300畝,標誌著經開區乃至衢州市邁向國際合作新階段。在全省19家國際產業園首次綜合考評中,浙江中韓(衢州)產業合作園位居前三,其中,國際合作指標綜合排名列全省第二。

從117名至第65名,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晉級“全國百強園區”。

●提供大服務,優化營商環境

“以前最快需要9天,有了審批綠色通道,技改項目兩天就完成了審批,我們十分感謝。”2月中旬,安邦警用裝備(衢州)製造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他們在線上向區營商辦提交了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後,僅用2個工作日即完成了企業投資項目的所有審批事項。

從“最多跑一次”改革到工業項目“標準地”改革,從“騰籠換鳥”等“四換”工程到“畝均論英雄”改革縱深,最終比拼服務的效率與效能。衢州經開區深化審批制度改革,推進企業開辦便利化改革,實現企業開辦全流程1天辦結目標。啟用企業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系統,實現“最多90天”工作要求。新增工業項目用地全部推行“標準地”出讓,已實施9宗。全面推進區域評價,抓好能評、環評等區域評價全覆蓋。成立不動產分中心掛牌並投入運營,方便企業辦理不動產各項業務。讓安商富商的氛圍更濃,企業與群眾獲得感更強。

服務好不好,企業說了算。管委會圍繞市委市政府“組團聯企”三服務活動要求,靠前服務,紮實推進。2019年管委會幹部員工分片包組,共走訪企業1175家次,在浙江省“三服務”小管家平臺上傳和接收各類企業問題122件,解決反饋122件。積極協調企業反映的有關資金、電力、蒸汽等共性問題,沉下身子靜下心,腦勤腿勤解決個性問題,其中引進第三方高效破解“一道新能源公司”等項目資金難題,得到了市主要領導的肯定。

點點鼠標,一筆152萬元的“大科創”政策獎補資金就打到了衢州華友產業園裡兩家公司的賬戶上,疫情發生以來,我市提前一個多月兌現以往在下半年發放的款項,讓企業一路綠燈獲得真金白銀的幫扶。衢州經開區深度解讀加速落實政策,及時高效宣傳惠企新政,製作印發《國家高企認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等宣傳摺頁向企業發放解讀。積極指導2019年科創大轉型資金政策申報,其中經信線完成申報項目83個,總補助資金超過4000萬元並下發到位。循環化改造獲國家補貼資金2.1億元,走在同行前列。

從117名至第65名,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晉級“全國百強園區”。

2019 年 7 月 3 日,我省首根完全自主知識 產權的量產型集成電路用12英寸硅單晶棒在 金瑞泓微電子(衢州)


●構築大平臺,推進產城聯動

平臺是什麼?項目的落腳點、企業的起飛點、產業的聚集點。衢州經開區正以高標準構建大平臺,縱深推進產城聯動,收穫不斷、喜訊多多。

搭建產業平臺,明確產業發展定位,積極打造“浙西引擎、活力新區”。其中東港新區重點招引和培育醫藥及醫療器械、芯片與傳感器、人工智能與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打造“智慧核芯,健康有禮”之區;高新片區重點招引和培育氟硅鈷新材料、電子化學品、鋰電新材料產業,加快建設“氟地硅谷,電化鈷鋰”。獲批科技資源支撐型國家創新創業特色載體,成功摘得第八個“國”字平臺稱號,一舉獲得國家財政補助5000萬元。衢州氟硅鈷新材料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省級空氣動力裝備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獲批進入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創建名單,分別獲省財政專項補助資金2500萬元、2000萬元,為全市第二、三家。

針對土地空間有限等現實瓶頸,衢州經開區著力拓展空間平臺。根據曉星集團、利民化工等重點企業用地需求,去年完成了黃家街道呂宅村、東山村、旺吳村、下劉村、四都劉村共827.718畝土地徵收。開展“拔釘掃尾”集中攻堅行動,完成了市危化品停車場項目用地等淨地交付。成功拆除長達6年的釘子戶,為衢化西路工程全線貫通掃清了最後障礙。

有空間,還要不斷完善配套功能。園區生產性、生活性設施配套平臺建設快速推進,城市服務功能更趨完善。東港小學、白沙小學按期交付使用,物產鳳凰醫院正式營業。市第四水廠廠區完成主體結構建設,城東汙水處理廠(三期)順利通水。

從117名至第65名,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晉級“全國百強園區”。

●強化大管理,優化發展格局

商務部對國家級經開區的綜合考核,包括5大類53項考核指標,行政效能這個大類包括4個具體指標,衢州經開區在2019年度考核中,三項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這得益於黨工委、管委會強化基層治理,全面實施“三個三”基層黨建工程,共建立網格黨組織74個,參加聯戶黨員1234名,覆蓋率100%;共組建“組團聯村(社)”服務團46個、團員205人。鐵腕推進“一戶多宅”整治,四類人員非法“一戶多宅”全部整治清零。推進村企合作,走出園區村級經濟“消薄振興”新模式,38個村中,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行政村已達100%。

今天的項目,明天的產業,必須保質保量,強化項目管理。衢州經開區出臺項目前期決策聯席會等全生命週期管理制度,落實我市“4421”項目推進體系要求,推進影像考勤管理,對區內所有政府性投資項目在建工程安裝刷臉考勤系統。建立重大項目建設主辦制、即辦制、督辦制,全年建設137個重點項目,總投資608.28億元。

綠色是衢州最大的優勢,是衢州的本底,作為工業主戰場,更要強化擔當,抓常態抓長效,守住生態治理紅線,呵護好一方藍天碧水淨土。衢州經開區構建了以氟硅循環產業為龍頭,包括氟化工循環產業鏈、硅材料循環產業鏈和功能新材料循環產業鏈在內的循環型產業鏈條。循環經濟產業鏈關聯度高達94%,獲全國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驗收第一名,去年進京參加“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輝煌成就展”,是全省唯一一個實物沙盤參展的項目,相關工作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省發委的肯定。衢州經開區全力推進企業清潔生產,摘得浙江省首個“清潔生產示範區”稱號;大力推進汙染治理集中化,成功列入省級“汙水零直排區”建設。

從117名至第65名,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晉級“全國百強園區”。

●培育大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高質量發展時代是產業鏈競爭時代,必須做大做強產業鏈。衢州經開區作為全市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升級主戰場、主平臺、主力軍,更要高舉產業大旗,唱響產業為王。

從“撿到筐裡都是菜”,到招優引強,衢州經開區不斷強化產業招商。近年來,緊盯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氟硅鈷新材料、電子化學品、鋰電子材料等新興產業,精準繪製全產業鏈招商地圖,不斷補鏈、延鏈、強鏈。2019年新引進項目41個,協議總投資114.38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3個。對國內有影響力的9家傳感器企業逐戶進行上門招商,爭取大部分搬遷到衢州,建立國內首個傳感器產業園。

構建創新體系。加快構建集研發、孵化、加速、產業化於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創新發展。實施“雙百”科技型中小企業“登高計劃”,2019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30家。成功創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設立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提供氟硅鈷新材料產業創新全鏈條服務,氟硅鈷新材料產業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等各項指標均實現30%以上的年增長。

推進動能轉換。開展“低效工業企業整治提升專項行動”,對畝均稅收低於3萬元以下、近幾年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的企業進行全面排摸,完成33家“殭屍企業”和26家“四無企業”處置,引進多氟多公司等優質項目,盤活土地2553.9畝。發展園區數字經濟,中天東方氟硅公司等51家企業與浙江中控達成合作,全力打造智慧工廠。

2019年度衢州經開區20項指標優於全國平均水平,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4億元,出口總額94.37億元,高新技術企業達145家佔全市“半壁江山”,年度發明專利授權量275個,通過ISO14000認證企業數高出全國平均水平一倍多,達到155家,全年企業數量增長率23.1%。

從117名至第65名,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晉級“全國百強園區”。

2020年1月31日,康德藥業首批醫用物資馳援武漢火神山醫院。

結束語:

無工不富,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之年和謀劃“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實現“兩手抓、兩手硬,兩戰贏、兩領先”目標任務,衢州經開區全體幹部與300餘家工業企業3.8萬員工,責無旁貸,任重道遠,“我們將以躋身“百強園區”為新起點,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全力衝刺的工作作風,奮力爭當區域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為衢州經濟社會發展再創新業績!”相關負責人表示。

(編髮 雄視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