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瀾是怎樣評論左宗棠的?

用戶4685544325552


【類似於曾國藩一類人——劊子手】

區別於舊史學家,範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概述了中國古代史,又用系統的觀點對中國近代史開了一個頭。他肯定歷史的主人是人民,對古往今來的歷史,進行了重新的梳理。那麼在他筆下,左宗棠會是一個什麼人呢?

範老一生著作等身,《中國通史簡編》,是第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系統敘述中國歷史的著作,肯定歷史的主人是人民;《中國近代史》,發端新穎,資料宏大,思想內容上有顯著的特色;《范文瀾歷史論文選集》,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講述了中國文化遺產……

作為近代史名的一名重要人物,左宗棠,二十歲中舉、平太平天國、辦洋務、平陝甘回亂、收復新疆和新疆建省……,觀其一生,梁啟超、王震等人都對其給予了評價,誇讚他的智謀韜略,頌揚他的愛國主義精神……

“宗棠為人多智略,內行甚篤,剛峻自天性。……”——《清史稿》

“五百年以來的第一偉人”——梁啟超

……

“左宗棠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歷史情況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議,毅然率部西征,收復新疆,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左公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值得我們後人發揚的……”——王震

然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范文瀾,評價左宗棠的史料記載。作為與左宗棠有很多交集的曾國藩,範老通過一篇《漢奸劊子手曾國藩的一生》對其客觀評價,其中也有對左宗棠的隻言片語。

對國內弱小民族,左宗棠殺回民數萬,席寶田殺苗民一百萬,這群人把殺人當作專業。他們殺漢民數千萬,當然不會放鬆對回苗的屠殺。當時一位有民族民主思想的今文學大師戴望,給曾國藩一類人下了定評,說是“賊盜夷狄,相帥(率)角逐”,(《汪仲伊握奇圖解序》),真是一點不錯。……——《漢奸劊子手曾國藩的一生》

範老從馬克思主義主義歷史科學觀點出發,認為曾國藩淹沒太平天國的革命火焰,用血腥的手段撲滅了漢族人民的反抗,化解了清朝的統治危機,他是百年來一切出賣民族的漢奸與屠殺人民的劊子手的開山鼻祖。

範老總結曾國藩的一生,曾國藩挽救大清帝國的同時,也削弱了清王朝的統治地位,使得清王朝的權利逐漸向漢族軍閥轉移,改變了以前的權力結構,巡撫總督,十之七八皆為滿人,而漢軍軍閥的壯大,也加劇了革命火焰的爆發。

左宗棠,和曾國藩同為中興四大名臣,倆人平定太平天國,走進廟堂。面對外國入侵,左公兵出西北,收復新疆,透過範老眼中曾國藩的一生,他應該也會把左公定性為“類似於曾國藩的一類”人——劊子手。

參考文獻:

《范文瀾歷史論文選集》范文瀾





S說文解史S


  • 范文瀾對左宗棠的評論如下:

“左宗棠1867年當陝甘總督後,他是極端反動的屠戶,不可計數的漢回人民被他殘害。他出兵新疆,虎狼般的殺害南北疆人民,同在關內一樣,對人民犯了極大的罪行。不過在擊敗阿古柏的問題上,遏制了英國及土耳其的侵略野心,也僅僅在這一點上,他和曾、李二賊應有所區別。”

題主的問題,我的回答應該完成了。我揣測題主的主題是:“你怎麼看?”令人費解的是題主說“半節話”,“欲言又止”!意欲如何?

這樣的提問方式不大好,希望為答題者提供完整的問題。

  • 一個著名的歷史學家,應該用真實維護歷史的嚴肅。但是事實上,真實的歷史卻扺擋不住充滿情感和道德偏向的想象的侵襲。

筆者讀的第一本歷史書籍就是范文瀾先生的巜中國通史》,中國近代的歷史大家不少,如翦伯贊、吳晗、呂思勉、費正清(英國)、郭沫若等等。應該說巜中國通史》對於歷史的普及是功不可沒的。

范文瀾先生對左宗棠的評論,行文用語有某個時代的特徵,在那種“一邊倒”的歲月,范文瀾不可能“逆時代潮流而動”,那樣的話太為難老先生。 所以產生“道德偏向”的評論,不足為奇!

  • 清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記載這個時代大事的巜清史稿》左宗棠傳,應該作為歷史評判的重要依據,如果因為清政府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巜清史稿》稱為“洪楊之亂”)等等,就否定其餘,那就不是“歷史唯物主義”,而是“歷史虛無主義”。

好,少談一點主義,簡單談談左宗棠其人。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陰人,道光十二年舉人。以後三次考試落第,於是灰心仕途,專門研究風水、兵法。平時喜歡作豪言壯語狀,而且喜歡自比為諸葛亮,他的幕僚王闓運撰文說,每次作戰勝利,幕僚都大加恭維,他總是得意、自負的一句口頭禪:“此乃諸葛亮之亮也!”一次打了敗仗,幕僚不知如何說話,王闓運大聲說:“此乃諸葛亮之諸也!”

左宗棠的貴人應該是胡林翼,他非常欣賞左宗棠,認為是全國一流人才。不錯,他的真正䠇起是以鎮壓農民起義起家,但是在儒家文化薰陶下,忠孝仁義是他的標配。這種忠君思想,後人不能苛求。

以後他又參與鎮壓平定陝甘回民起義和北部檢軍,這個問題的祥細情況,請讀者參考資料。

  • 邊防幹臣,揚言提兵攻打彼得堡!

光緒元年,左宗棠平定陝甘後,新疆事起波瀾,英國人出了一個餿主意,允許一個啥子“帕夏自立為國”,左宗棠極力反對。力主新疆不能棄,邊防兵不可減。並請求在新疆建立行省,應該與俄國人談判收復伊犁。

在他的堅持下,清政府採取了他的建議,平定了新疆地區阿古柏勢力的叛亂,驅逐了俄、英兩國勢力(範文評論為“遏制”),在堅持與俄羅斯的談判過程中,左宗棠隔空喊話俄國沙皇亞歷山大.尼古拉維奇“再不簽約,老子提兵攻打彼得堡”!

在談判與武力收復雙重威懾下,沙俄同意修訂條約;歸還伊犁,在界務和商務方面,中國爭回了部分主權,儘管它仍是一個不平等條約,但它己是“迫使俄國做出了它從未做過的事,把吞下的領土又吐了出來。”

我們今天客觀的評價左宗棠,一個七十歲老人,如果沒有一點“恃才傲物”的“狂妄”,新疆伊犁可能早己劃歸沙俄,隨著門戶洞開,下一個也許就是甘肅、西藏、東北等地。

  • 據此,左宗棠不僅僅是“區別於曾、李二賊”(範文評論),而是無愧於民族英雄的稱號!

本文參考書目《清史稿》左宗棠傳


良人執戟2


左宗棠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其平定太平天國、興辦洋務、平定陝甘、收復新疆等豐功業績就擺在那裡,史書對其的定論是正面的英雄形象。

著名的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對左宗棠並無太多的評論,在其著作《中國近代史》中對有關左宗棠的記敘是“據比較可信的傳說,當太平軍圍長沙時,左宗棠曾去見洪秀全,論攻守、建國的策略,勸放棄天主耶穌,專崇儒教。秀全不聽,宗堂夜間逃走。”按照這個說法,范文瀾先生是似乎肯定了關於“左宗棠曾嘗試投靠天平軍”這一民間傳說。

依據史料記載,太平軍1853年圍攻長沙時,湖南巡撫張亮基正是在左宗棠(其時,左宗棠為張亮基的幕府)“晝夜調軍食,治文書”,“區畫守具”的積極防守之下,長沙才得以堅守三個月,致使太平軍撤圍北去。在這種情況下,左宗棠去投靠洪秀全似乎於理不合。

另,平定太平天國的總指揮曾國藩對左宗棠的評價為“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曾文公的評價雖有謙虛之嫌,但他的確十分認同和讚賞左宗棠為國盡忠的高尚品行。


包山種樹


范文瀾否定了帝王將相為主體的舊史觀,確立了“勞動人民是歷史的主人”這一觀點。將歷史主義和階級鬥爭相結合,分析中國古代史,找尋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