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容嫁給溥儀的時候,大清氣數都盡了,為什麼婉容的家人還要把她嫁給溥儀呢?

小方說歷史1990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國最後一個皇帝宣統,他是在辛亥革命爆發後,被自己的打工仔袁世凱落井下石、使用兩面三刀的手法給搞下皇帝寶座的。

這個宣統皇帝就是溥儀,溥儀是個幸運而又不幸的人。幸運的是天上掉餡餅三歲就被抱到宮中,撿了個皇帝,成了一個泱泱大國的最高統治者,得到了多少人夢而得不到的無上權力。不幸的是生不逢時,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共和大潮洶湧澎湃,皇帝成了過街老鼠。可憐溥儀只當了三年皇帝,還沒有暖熱皇帝寶座,就被革命黨人給趕下了臺。

溥儀雖然被趕下了臺,但還住在紫禁城,還有一幫大清的遺老遺少當他的擁躉,所以還端著皇帝的架子,趾高氣揚、神靈活現,挺像那麼回事,溥儀不僅還享受著錦衣榮華的生活,身邊還有一幫太監聽他使喚,喝來喝去,而且還有一幫人圍在他身邊拍馬屁,好像溥儀還是皇上似的。

溥儀十六歲那年,皇室宗親遺老遺少還張羅給他娶媳婦,找了個大家閨秀婉容當老婆,被立為"皇后"。按說溥儀是個被廢黜的君王,不僅沒有權勢,而且聲名狼藉,這個婉容的父母怎麼瞎了眼睛把女兒往火坑裡推呢?

一、圖地位。

俗話說親不親、階級分。滿清皇帝是滿人,他們是中國的征服者,滿人有著無比的優越感,他們骨子裡瞧不起漢人,而且因為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大清統治,袁世凱玩弄權術出賣了老東家,所以滿人對漢人非常敵視,有不同戴天的仇恨,所以別看滿人著急改姓掩蓋,以防報復,但滿漢一時間很難相容。天下滿人是一家,一條道上跑的車,一條船上的人,一個戰壕裡的戰友,一個階級。他們無意與漢民有聯姻行為,遜皇帝也是皇帝,民國保證人家尊號不變,仍舊尊貴。

何況這個郭布羅·婉容,還是滿洲皇親貴胄子女,婉容的父親是滿清的內務府大臣,婉容的母親是定郡王溥煦的孫女、毓長的第四女,人稱"四格格"。顯而易見,婉容是貴族官宦之家,是滿清統治階層的,是既得利益集團,他們是臭味相投、生死與共、同呼吸共命運的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換句話說,婉容的家人對溥儀這個主子是忠心耿耿、肝腦塗地的,因此他們就願意把自己的女兒獻給主子享用,他們不覺得是什麼恥辱,反而覺得是一種榮耀,對女兒來說那是最好的歸宿。別說皇帝只是有點過氣,就是沿街乞討人家也不在乎。

清末就有個格格叫王敏彤,人長得不錯也有氣質,人稱史上最美格格。但一輩子沒有嫁人,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喜歡溥儀,只願意做溥儀的女人,其他男子無論多麼優秀她眼皮都懶得抬。可見預設立場是多麼頑固厲害。

二、圖利益。

雖說婉容的家人跟溥儀一個階級,願意讓女兒捨身侍奉主子,但也不全是敗給地位,他們心裡也打著如意算盤,貪戀溥儀的財富。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溥儀雖然是下臺的皇帝,但在位的時候貴有四海,幾億人的財富都被皇帝控制,不知道有多少財富。哪怕是溥儀下臺了,被趕出皇宮,但宮裡的玩意個個都是價值連城。哪怕是賣出一件古董,一輩子都吃喝不完,無論如何也比嫁給一個公務員或者教師要划算的多,他們每天那點死工資,還不夠女兒買化妝品,別說時裝、首飾了。

而且溥儀被廢除是不假,但名頭還在,隨便給誰題詞都吃喝不完。那些滿清的走狗如張作霖等人不斷給溥儀點零花錢,日本人也時常給溥儀點小費,這些都是平民百姓得不到的。所以婉容的父親覺得女兒跟溥儀受不了罪,至少一輩子衣食無憂。

三、圖未來。

溥儀雖然下臺,但還有利用價值,還是個潛力股。好多滿清的奴才和遺老遺少夢寐以求讓大清復辟,希望溥儀能捲土重來,重新坐上龍椅。1917年,辮帥張勳就曾經上演過一幕復辟的醜劇,把溥儀扶到了龍椅上;雖然這場復辟非常短命,但讓婉容的家人看到一絲希望。

國外還有兩股勢力把溥儀當做分裂中國、控制中國的籌碼,日本人跟溥儀勾勾搭搭,不僅在政治和經濟上積極支持溥儀培植復辟勢力,還把溥儀的手下們送到日本進行軍事和政治培訓,希望藉助溥儀在滿人中的聲望控制中國東北,把東北打造成日本入侵中國、征服中國的橋頭堡。

無獨有偶,和日本人一樣居心叵測還有蘇聯。斯大林做夢也想侵佔中國東北,獲取天然不凍港,完成沙皇的遺願。而要實現這個願望,最省事的就是利用溥儀。因為溥儀是滿清的大本營,溥儀在這裡的影響不容小視。斯大林就曾經說過"控制了溥儀就控制了東北。"溥儀就是他們分裂中國的一個棋子,不久後溥儀在日本人扶持下成立了偽滿洲國,蘇聯人欣喜若狂,不甘落後,馬上宣佈承認溥儀“政府”,跟其建立"外交關係",互相設立領事館。

可見婉容的家人還是有政治眼光的,雖然"滿洲國"只存在了十來年,但畢竟女兒當過了皇后,在他們看來也值得了,至於婉容個人生活幸福不幸福,原本也不在考量之內。


歷來現實


的確,末代皇后婉容嫁給溥儀,是在1922年,這個時候,用一句流行的話來講,“醒醒吧,大清早亡了”。但是,出身開明家庭,自幼接受西方教育,且聞名京城的大小姐婉容,為何還會死心塌地的嫁給這位末代皇帝?

民國之時,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雖然已經壽終正寢,但兩千多年中形成的種種文化和習慣,對中國社會,尤其是中國人思想的影響,依舊不可小視。正如辜鴻銘所說,有形的辮子雖然被剪去,但無形的辮子卻依舊在腦後掛著。且不說婉容的父親本身就是前清時期的貴族,曾經擔任內務府大臣,自然具有很深的“皇室情結”,即便是當時的新文化領袖,自由思想的先鋒,仍然多多少少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著名的新文化領導者胡適便是其中的代表。

1922年,應溥儀的邀請,胡適曾經入宮與溥儀相見。二人的見面很短暫,且溥儀本身就是懷有一種獵奇的心態,想看看這位宣揚新文化的“自由鬥士”究竟何許人也,因此會面中溥儀對於胡適向他解釋的與新文化運動相關的內容給全然沒有聽進去,並且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將這次會面稱作“一次無聊的會面”。但胡適卻並不這樣認為,在離開後,胡適向溥儀的外國老師莊士敦寫了一封信,詳細地向他闡述了自己的感受,內容摘列如下:

在我拜訪皇上的時候,他非常友好和謙遜有禮。我們談了新詩,寫新詩的青年作家們,以及有關文學的其他話題。大門口的耽擱使我浪費了本來可以在宮裡多停留一些的時間。因此,我沒有待很長時間,大約二十分鐘後就告別了陛下,去趕赴另外一個重要約會。……我本打算不讓報紙披露這次會見。但不幸的是,一些我不常閱讀的報紙報道了這件事,這事對它們來說自然具有頭條新聞的價值。……我必須承認,我被這件小事深深地感動了。就在這裡,我面對著我國最後一位皇帝,我面對著歷史上無數位偉大君主的最後一位代表!

從信中可知,會面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鐘,且溥儀本人只是將此次見面當做自己的日常應酬之一,並無任何特別之處。但對於胡適而言,他的激動之情躍然於紙上,尤其是最後一句,胡適內心的喜悅,激動,更是表露無疑。連溥儀本人在看到這封信之後,也無不嘲諷地說道:

“原來洋博士也有著那種遺老似的心理。”

這句評價可謂精闢,連受過系統西方教育的學者,尚且存在著與遺老遺少相似的君主情結,更何況本身就為清朝效力過的真正遺老呢?因此,婉容的父親將她嫁給溥儀這位所謂的“歷史上無數偉大君主的最後一位代表”,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情結歸情結,實際利益當然是不能不考慮的。溥儀當時雖然已經不是皇帝,但仍舊居住在紫禁城之中,保留著皇帝的派頭。同時,根據民國政府的承諾,民國每年要提供給清朝皇室鉅額的生活費用,可以說,溥儀的生活與他的祖先相比,除了不用管事兒之外,其他並沒有什麼不同。在這樣獨一無二的條件吸引下,成為“末代皇帝”的合法妻子,自然能夠獲得不少的物質利益,至少吃穿不愁,榮華富貴一輩子都享受不完。此外,溥儀在社會上巨大的影響力,對於提升自己的地位,也是很有幫助的。

在諸多利益的驅使之下,婉容嫁給了溥儀。然而,這段婚姻最終是以悲劇收場,由於溥儀的身體和心理上的缺陷,婉容在婚後飽受折磨,最後精神崩潰,成為了一個徹底的女瘋子。1945年,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日本關東軍投降,偽滿洲國也宣告破產,婉容被游擊隊俘虜,最終在監獄中去世。溥儀在三年後得知婉容的死訊,毫無觸動。可見,這是一場純粹基於利益的不幸婚姻。


庭州行者


溥儀是清朝最後一任皇帝,但在位不過3年就被逼退位。可是在他17歲之時,卻還是有人為他張羅起了婚姻大事,還有不少原來的滿清貴族非常積極地讓自己的女兒來參選,其中就包括了婉容的家人。

據說溥儀第一眼看中的不是婉容,而是後來成為妃子的文繡,但是因為婉容家世比較顯赫,在瑾皇貴妃的示意之下,婉容成為了皇后。

那麼為什麼一個早已經退位十年的皇帝還受到如此追捧呢?其實按照溥儀當時的實際處境來看,嫁給他,是既有“面子”,又有“裡子”。

溥儀雖然退位,卻仍然享受著極高的待遇

根據退位時的約定,溥儀雖然失去了皇位,但是仍然被允許居住在紫禁城中,每年還可以得到民國政府的鉅額撥款,可以說生活還是十分優渥,此時溥儀還年少,不能生育的缺陷也不為人所知,嫁給他,其實是那些逐漸失勢的滿清貴族家閨秀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不僅如此,婉容的出嫁,其實和她的自身意志沒有關係,更多的是由她的家人決定的,而這個決定,也確實給他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不久,婉容的父親就被封為國公,還得以掌管內務府,她的兄弟們也紛紛因為她的關係得到了官職爵位。

所以,雖然已經退位,溥儀身上還是有很多利益可以供人攫取,自然會引得眾人追捧。

中國千百年以來的文化傳統也發揮了不小的影響

雖然當時已經廢除了封建帝制,但是畢竟這一制度已經實施了數千年,皇帝也在長久以來的洗腦中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短短十年時間,根本無法徹底扭轉這種觀念,在很多人心目中,能夠和皇帝搭上關係,是非常榮耀的事情。

溥儀的最後一位妻子李淑賢就曾經說過,自己能夠成為這位末代皇帝的妻子,也算是人生中值得驕傲的一件大事。這時候已經解放多年,而李淑賢仍然被成為“娘娘”的誘惑所吸引,更別提在民國時期了。

清朝還有一個傳統,那就是所有的滿清貴族王公,在面對皇帝的時候,都要以“奴才”自稱,稱皇帝為“主子”,甚至還以此為驕傲,因為漢族文臣只能夠自稱“臣”,連奴才都不配當。在這樣泯滅自尊的統治之下長大,那些深受影響的滿清遺老遺少們,自然會對皇帝有著無與倫比的尊崇,想要簇擁在他身邊。

婉容的家人想對溥儀進行一筆政治投資

雖然被推翻,但其實有很多人認為這不過是一時的波瀾,已經存在數千年的皇帝不會就這麼消失。特別是在1917年,張勳還搞了一次復辟,將溥儀又扶上了皇位,雖然這次荒唐的行徑不過持續了十幾天就告一段落,以溥儀的再次退位為完結,但是這卻讓那些滿清貴族們看到了希望。

有了第二次,說不定就有了第三次,如果溥儀最終成功登上皇位,自己的女兒就會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后,其中的好處是說不盡的。

可惜雖然溥儀後來又成為了皇帝,他的皇位卻充滿了屈辱,身在“滿洲國”的他,不過是日本人手中的傀儡。而隨著與溥儀的相處,婉容發現了他身體上的缺陷和性格上的缺點,兩人之間的關係逐漸變得緊張起來,但是為了皇室的顏面,為了家族的利益,婉容不可能與溥儀離婚。

後來婉容與侍衛私通生下了一女嬰,溥儀知道之後,將她打入了冷宮之中。

這件事極大地摧毀了婉容的精神,讓她陷入瘋癲,最終在因蘇聯佔領滿洲而隨眾撤出當時名為“新京”的長春後被游擊隊俘虜,病逝於監獄之中,結束了自己痛苦的一生。

《郭布羅·婉容生平》等


汗青正浩


那時候還算是比較貧窮的時代,嫁女兒,多是希望嫁到豪貴人家,攀上這門皇親自然是巴不得的。溥儀最後一次結婚,第五任妻子李淑賢也表示“娘娘”這個稱謂有巨大的吸引力。那時候溥儀年紀小,對婚姻的概念很模糊。對他來說,皇帝大婚意味著擺脫束縛,可以親政了。所以溥儀與其說期待婚姻,不如說他期待的是婚姻帶來的親政許可證。

候選姑娘的照片多得可以裝訂成冊,由於牽扯到多方利益,太妃們都想新皇后是自己選中的人,所以一直爭執不下,拖了一年多的時間才總算選拔出四個女孩來進入最後的角逐。這四個姑娘分別是陽倉扎布、衡永、榮源和端恭的女兒們。最終家世和相貌更加出眾的郭布羅·婉容擊敗了最後的對手文繡成為皇后,文繡被封為淑妃。其實這也不是溥儀自己的選擇,而是各方面勢力對小皇帝連哄帶勸,最後頭暈目眩的溥儀接受了主流意見。婉容當上皇后後,她的父親立刻成了輔國公和內務府總管,婉容的兄弟也跟著雞犬升天。文繡後來因刀妃革命與皇帝離婚轟動天下,一時間指責文繡者眾,其中包括文繡自己的親屬。後來人們瞭解到文繡離婚有皇帝身體的原因,輿論風向開始有所轉變。人人皆知皇帝不能行夫妻之禮,淑妃為了自己的幸福離婚也就在所難免。



但是皇后婉容她和淑妃面臨著同樣的困境,沒有丈夫的愛也沒有夫妻生活,心情十分苦悶,再加上婉容常常受氣,因為溥儀把淑妃的出走怪到婉容頭上,認為皇后沒管好後宮才讓皇帝丟了臉。但是婉容做不出文繡敢做的事情,一來是她是皇后,這個枷鎖本身就比文繡沉重不止一星半點,由皇后之位得到的好處也比文繡多得多,自然她比文繡更加難以捨棄這一切。溥儀認為婉容虛榮心太重,放不下皇后這頂桂冠,放不下這虛名兒。


少夫人168


皇帝這個尊號還是保住了

溥儀結婚的時候,大清已經亡了。但當時談的條件是,皇帝尊號還留著,溥儀還是皇帝。溥儀還是居住在皇宮之內,每年還有一筆鉅款給皇室,雖然這筆款並沒有怎麼到足過賬,但是滿清宗室的產業及財寶並沒有因大清的滅亡而被剝奪,所以宮門內的那幫人還是有資本揮霍,生活上面和以前還是差不多,還是過著皇帝的日子,只是沒有了執政權而已。



當皇后

滿清富貴人家之間的聯姻並沒有因滿清的滅亡就此中斷,既然溥儀的皇帝尊號還在,那麼選秀之類的當然就還得繼續。在這些滿人心裡面,大清還沒有亡,皇帝還是皇帝,選中自己的女兒進宮,那也是一種榮幸。特別是有端康太妃的支持,婉容有了成為皇后的可能。婉容的父親本來就是當時內務府的大臣,有這麼一位重量級的人物支持,如果婉容成了皇后,那麼他的地位也就水漲船高了,他當然樂意啊,幹嘛要反對。





當時滿清的確是亡了,但因為皇帝這個尊號還在,於是滿清就在部分人眼裡面並沒有亡,顯然婉容的父親就是其中一位。自己的女兒有機會進宮成為皇后,這對於沒認為大清已亡的他是多麼榮耀的事情,所以當然是全力支持,而且即使溥儀一切都沒有了,結婚的權力還是有的,也照樣有人願意嫁給他,故之後溥儀還再婚了。


淡看天上月


打個比方吧。

如果現在日本皇族被推翻了,天皇下臺了,而他恰巧又是個單身漢,假使他想要結婚的話,照樣有大把的美女願意嫁給他。

什麼原因呢,皇族的地位和身份不是平常人所能企及的,更何況還有明面上的和隱性的財富。

天皇和大清皇帝比,那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溥儀能把當時的日本天皇甩出八條街,

從財富上看,以溥儀和婉容的婚禮為例。

他和婉容結婚的時候,神武門綵棚高扎,警衛森嚴,附近車水馬龍,擁擠不堪,許多武裝軍警維持秩序,馬路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溥儀在乾清宮受賀,多年來散居全國各地的清朝遺老遺少彷彿全部復活了,紛紛上表稱賀,同時也獻上了高額的賀禮,從圖書古玩到銀元英鎊應有盡有。許多溥儀從來沒見過面,甚至名字都沒聽說過的人,從全國聚集到北京,前來“朝賀”。

除了這些人,國內外的政要名流也紛紛送禮祝賀。民國大總統黎元洪,派專人將厚禮送到婉容家,另外還派專使,以對外國君主之禮向溥儀祝賀。

各國的公使和館員也不管落後,紛紛以觀禮和祝賀為名前來觀看。

在重華宮的漱芳齋,連演了三天大戲,當時京城有名的演員,幾乎全部參加。

溥儀這場婚禮,光是禮金就收到了100多萬大洋。當時社會,夫妻都是工人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大概在200-300大洋之間,也就是說,一個普通家庭工作5000多年,才能抵得上溥儀一場婚禮的禮金。

這份豪華與奢靡,哪個社會名流,鉅商大賈都是無論如何比不上的。

這還已經是小朝廷本著“隆重又簡樸”的宗旨來辦的,“僅僅”花費了40萬大洋。

溥儀雖然下臺了,他還是全中國最富有的人,民國政府一年要向滿清皇室撥款400萬大洋,雖然不能全數拿到,但僅僅紫禁城內的財富,就足夠他揮霍。

從身份上看,婉容嫁給溥儀,得到了什麼。

雖然早已不再是實質性的皇帝,但溥儀依然是無數前清遺老遺少心目中的萬歲爺,這種情況,甚至直到解放後還出現。

嫁給溥儀,婉容得到的是皇后的身份,全中國除了溥儀,沒有第二個人再能給她。婉容是誰,婉容雖然也出生在富貴人家,生來是個大小姐,但如果不是和溥儀結婚,誰會知道這個名字,婉容嫁給溥儀,連帶著她的家庭,也名聲大振。

從地位上看,婉容得到了什麼。

有了身份和財富,地位更加不是問題。不要說婉容,可以這麼說,凡是溥儀身邊的人,哪怕是個下人,解放後隨便出本回憶錄《我在溥儀身邊的日子》之類,都能大賣,名利雙收,更何況是婉容。

比如溥儀的弟妹,溥傑的妻子嵯峨浩,就出過《流浪的王妃》《食在宮廷》兩本書,銷量都很不錯,甚至還被拍成了電視劇。

所以在婉容家人看來,婉容嫁給溥儀,一舉多得,是樁求之不得的好買賣,女兒能享受榮華富貴,家族也會因此受益良多,何樂而不為呢。當然,這裡面婉容本人的意見是不會受到重視的,在那個年代,女性的婚姻大多還無法自己做主。


小院之觀


婉容是郭布羅姓。清朝末代溥儀皇后,也被稱為末代皇后。生於1906年,死於1946年。1922年16歲的婉容嫁給溥儀。按照清朝歷代皇帝大婚的標準,用皇后的“鳳輿”從東華門抬進紫禁城。這一刻的榮耀代價,是用婉容往後餘生20多年的悲劇換來的。

《清史稿》:宣統皇后,郭博勒氏,總管內務府大臣榮源女。遜位後,歲壬戌,冊立為皇后。淑妃,額爾德特氏。同日冊封。

溥儀末代皇帝,在皇朝更替的年輪裡,縛義作為大清朝最後一個皇帝,相對於之前別的末代皇帝來說,還算是得到了善終。雖然沒有保住大清的江山,但是保住了性命。

1912年2月12日,清朝下了退位詔書。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君主制。

畢竟清朝建立也有200多年,所以當時中華民族政府對清朝皇室還是非常優待。雖然下了退位詔書,但是在這個紫金城裡還是以皇帝尊稱。事實上大清王朝已經覆滅,只不過還剩一點兒火星。

溥儀作為一個名存實亡的皇帝,還是一個和太監差不多的男人。在這種情況下,娶了皇后,納了淑妃。溥儀難道沒有憤恨?心裡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扭曲。所以婉容在這樣的情況下嫁給了溥儀,想一想也不可能過的多好。全中國都明白,大清王朝已經完了,為什麼婉容的父親榮源還是把婉容嫁給縛義呢?

婉容本身就是照著皇后標準培養的

婉容,字慕鴻。婉容的名字和字都是來自《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婉容雖然是女子,但是在家裡卻和他的兄弟一樣,接受讀書教育。照著才女的標準來培養,繪畫,書法,彈琴這些婉容都會。婉容的父親還聘請了美國人專門教婉容英語。由此可見婉容的父親對婉容抱著很大的期望。

雖然歷史上介紹說婉容的父親是個開明的人,主張男女平等。但是從榮源(婉容父親)把婉容送進宮裡當皇后來看。所謂的主張男女平等,估計也不過是希望她的女兒能有朝一日像慈禧一樣,執掌天下大全。尤其在婉容進宮的時候,大清王朝已經名存實亡,榮源還把婉容往宮裡送,難道不是抱有希望和奢望嗎。不然一個培養這麼優秀的女兒,除了溥儀無論嫁給誰,估計也比跟著溥儀過得好。

婉容一家和大清皇族有扯不斷的關係

  • 婉容出生顯赫,生活條件特別好。父親郭布羅·榮源,是清朝內務府大臣。他們家是滿洲正白旗,達斡爾族,這在大清朝是貴族。
  • 婉容的母親愛新覺羅氏是清朝皇室的人。定郡王溥煦的孫女,在家裡排行老四,人稱四格格。在生婉容的時候逝去。
  • 婉容義母的弟弟潤麒,比婉容小六歲。娶溥儀的三妹妹韞穎,2007年去世。

也可能是為了照顧年幼的婉容,也可能是為了保持兩家的聯姻。定郡王溥喣又把自己的二孫女恆香,嫁給了婉容的父親。恆香對婉容視為己出,母女倆相處的關係密切。

由此可見婉容家非常顯赫,和清朝皇室的關係非常好。深受皇族信任。

當時雖然大清氣受已盡,處於紛亂狀態,溥儀還依然是紫禁城裡的皇帝。愛新覺羅家族統治了大清這麼多年,婉容的父親還是有一顆想當國丈的心

隨著戰爭的爆發,婉容和縛義顛沛流離。也因為和淑妃文繡爭寵,弄走了文繡。和溥儀關係日益惡化。溥儀長期對婉容冷淡,加上溥儀本身身體有缺陷,兩個人也沒有生下子女。雖然大清朝不在了,文繡能走,但是作為皇后的婉容是沒法離開縛義。婉容和溥儀的侍衛好上了。並且生下了一個女兒,溥儀被人帶了綠帽子,當然是怒不可及,在婉容生下女兒不久之後,婉容的女兒就被溥儀處死了。婉容被溥儀打入冷宮,關了起來。沒了女兒生活無望的婉容精神崩潰了。自從1935年婉容生下女兒後,直到1946年婉蓉去世。可以說活的是生不如死。據說婉容被溥儀關起來的時候,腦子經常不清醒,偶爾清醒的時候就會哭著罵自己的父親,為了當國丈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中國數千年的王朝統治生活,統治的還有數千年遺留下來的思想。哪怕大清朝已經名存實亡,但是作為中華民族的起義領袖孫中山,作為統領新時代的中華民國,並沒有對大清朝皇室的人趕盡殺絕,反而特別優待。這個是在所有歷史皇朝中前所未有的現象。讓婉容的父親看到了希望。

再說君主制的生活已經統治了中國那麼多年,很多人的思想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改過來的。

榮源把婉容嫁給溥儀,不管怎麼說婉容成了溥儀的皇后。其實婉容的父親是在賭,萬一大清朝還能再延續一段時間呢?即使大清滅亡了,以後還有可能建立向南唐之類的“南清”,“北清”。哪怕還有一絲希望,也要賭這萬分之一的可能。因為一個家族裡的女兒成了皇后,這個家族帶來很多的益處。

就這樣婉容成了的犧牲品。

總結:婉容一個出身高貴明媚而美麗有知識的女子。成為大清朝的末代皇后,過的坎坷而艱辛。如果沒有成為皇后,或許嫁個普通人也會一生幸福美滿。婉容作為末代皇后,在封建王朝的紫金城裡,有很多的無奈和心酸。

婉容作為大清王朝末代貴族家的女子,雖然生的高貴,身不由己,其實從嫁給溥儀的時候就註定了一個悲劇的開始。

婉容其實就是封建王朝悲劇的其中一人。


青史匯


其實,把女兒嫁給溥儀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為什麼危險呢?

表面上看起來,清皇室還被允許住在紫禁城裡,每年還領著400萬的生活補貼,待遇十分優厚。如果把女兒嫁給溥儀,可以確保衣食不愁。但實際上,恰恰是嫁給溥儀以後,很可能不但連衣食都得不到保障,而且隨時隨地都會有生命危險。

道理很簡單,因為溥儀是末代皇帝。

(溥儀劇照)

自古以來,末代皇帝在新朝都是十分淒涼的。比如宋恭帝在元朝,被送到西藏去當了和尚。孟昶和李煜在宋朝,都莫名其妙地暴死了。

如果新朝不是一個強盛的朝代,而是一個動亂的朝代,那麼末代皇帝會更慘。比如漢獻帝,被很多諸侯挾持著,挾天子而令諸侯。比如唐昭宗,也被唐末的那些諸侯挾裹著,東奔西逃,最後還被朱溫給追殺而死。

為什麼末代皇帝這麼悲慘呢?因為末代皇帝本身就是一個符號,一個抹不去的符號。他代表著昔日的那個神,同時也是很多人昔日的情結。有這種情結的人,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人,都會利用這一點來為自己服務。想想明末清初的“朱三太子”事件,有多少人想利用所謂的“朱三太子”造反,以實現個人的目標就明白了。

如果王朝之後遇到亂世,那麼,末代皇帝同樣是一個旗號。諸侯們可以借末代皇帝的名義,爭強爭霸。但是,無論諸侯們是成功還是失敗,最後都會殺掉這個末代皇帝。項羽造反後殺掉了楚懷王熊心。朱溫殺掉了唐昭宗,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馮玉祥劇照)

回到之前的話題。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實際上一生同樣悽慘。1924年11月,馮玉祥打進北京,就把溥儀從紫禁城追了出來,追到天津,斷絕了給清皇室的每年400萬的優待。接著,日本人又挾持溥儀到東北,成立偽滿洲國。日本人的做法,和古代那些諸侯們的做法,其實是一模一樣的,就是要利用溥儀這個符號,達到自己吞併中國的目的。

溥儀在日本人的手上,完全不能表達自己的聲音,也沒有自己的自由。實際上,日子是十分悽慘的。溥儀的日子慘,婉容的日子也肯定不好過。而且婉容的日子比溥儀還更不好過,因為日本人想給溥儀選一個日本女人當皇后,因此,就算婉容最終不是吸食鴉片早死,日本人也不會讓她活多久。這就相當於當年曹操殺掉漢獻帝的伏皇后與董貴人後,把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一樣。

總之,其實在嫁給溥儀之前,婉容的命運就已經確定是會很悲慘的了。而實際的結局也證明了這一點。既然如此,婉容的父親榮源,當初為什麼不考慮後果呢?

(溥儀劇照)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看看,當時其實除了婉容的父親榮源以外,還有很多人都想把女兒嫁給溥儀。比如,張作霖、徐世昌、張勳等。而且這些人都是一些政治上叱吒風雲的人物。

張作霖和徐世昌,包括張勳,他們想把女兒嫁給溥儀,是有一種政治目的的。他們是軍閥,手握重兵。他們手裡有溥儀,雖然不至於像三國時期的曹操、袁紹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至少他們因為和溥儀聯姻,可以利用人們對舊有王朝的情感,獲得更多的支持,因而讓他們的軍隊能夠得到擴大,或者在政治博弈中,能夠獲得更多的民意。因為溥儀是這些軍閥的女婿,滿人是很支持這些軍閥的。尤其是張勳,雖然他的軍事力量不強,但是志在復辟舊王朝的他,有溥儀這樣的女婿,實在太好了。

由此可見,婉容的父親榮源把女兒嫁給溥儀,其實也有這樣的政治目的。

榮源在清朝的時候,當過一些小官。等把女兒嫁給溥儀後,他立刻便被封為輔國公,擔任紫禁城那個小朝廷的總管內務府大臣。後來溥儀被日本人搞到東北,當偽滿洲國皇帝的時候,榮源也跟著去了東北。在偽滿洲國,雖然由於日本人的干預,他沒能擔任要職,但相繼擔任了偽宮內府顧問官、偽滿洲自動車製造株式會社簡任監事、偽滿洲航空株式會社社長、偽滿洲石油株式會社副理事長等職務。這幾個職務都是肥缺,榮源在其中謀取了不少好處。直到抗戰勝利,偽滿洲國滅亡。


張生全精彩歷史


擁有尊貴的出身、年薪幾百萬、住著全國最大的別墅、說不定將來還能當最高領導人,這樣的男人有幾個女人能拒絕?即便是女人不喜歡,她們的父母肯定也喜歡到非常,一定哭著喊著把女兒嫁給對方。大婚之前的溥儀,就是這樣的男人。


1921年溥儀十六歲,他的生身父親載灃、叔叔載濤以及內務府大臣們,認為“皇上春秋已盛,宜早定中宮”,於是在奏明太妃和之後,開始為溥儀挑選配偶,唯一的條件是:皇后必須是滿蒙貴族的女兒。

溥儀雖然退位了,但仍居住在紫禁城裡,奇珍異寶無數,宮女太監成群,民國政府除了每年給幾百萬的生活費之外,還給予他外國家元首的禮遇,這些都足以讓人動心。但更重要的是,在滿蒙貴族們心中,溥儀顯然是個潛力股,在風雲變幻的年代,說不定什麼時候就“一遇風雲變化龍”,再次成為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


把女兒嫁給溥儀,怎麼看都是穩賺不賠的事,於是,在溥儀開始選後時,溥儀的叔叔載濤作為選後的主辦者,就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大批的滿蒙貴族紛紛走後門託關係,希望女兒能夠入選,據說送到載濤面前的“大家閨秀”的相片,就可以裝訂成冊了。

載濤把這些照片送進紫禁城,溥儀和太妃們幾經挑選,最後榮源的女兒婉容和端恭的女兒文繡入選。這兩個人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關鍵是她們背後都有強力支持者,婉容是由載濤推薦的,同時也得到了端康太妃(光緒皇帝的瑾妃)的力挺,而文繡的背後則是載洵(同樣是溥儀的叔輩)和敬懿太妃(同治皇帝的瑜妃),雙方爭奪十分激烈。


從這種爭鬥中,我們可以看出來,雖然當時滿清已經亡國了,但在勳貴之中仍存在著權力鬥爭,而溥儀身處的紫禁城裡,更是勾心鬥角,皇后這個位置,對於各方勢力而言都是志在必得。

最後大家鬥了個勢均力敵,只能把球踢給溥儀,讓他自己做決定。溥儀毫不猶疑地支持了載濤,“聖裁”婉容做自己的皇后,至於文繡則只能成為妃子了!

溥儀的大婚典禮十分隆重,各種儀軌均遵循皇室舊例,不僅滿清的遺老遺少全部參加,北洋政府要員和外國使者也都前來觀禮祝賀。大婚期間,還連續演了三天大戲,梅蘭芳、尚小云、馬連良、李萬春等名角紛紛獻唱。值得一提的是,梅蘭芳、楊小樓上演的戲碼是《霸王別姬》,現場很多人都覺得不吉利,認為是“不祥之兆”。

婉容雖然成為了皇后,但一生卻歷盡坎坷十分悲慘,這完全是其家人利慾薰心的後果。


李飛叨


溥儀結婚是在1922年12月1日,這一天他不單止迎娶婉容,還同時迎娶文繡。左擁右抱,享盡齊人之福。此時,距離清王朝的覆滅,已經過去了10年光陰。

一,剪不掉的心理辮子

1912年2月12日,慈禧的侄女裕隆太后,代6歲的溥儀頒佈了《退位詔書》,結束了自秦始皇以來,2000餘年的中國帝制。

(上圖:溥儀退位劇照)

消息傳出,全國滿清遺老遺少哀號遍野。

每逢“易代”,必有遺民念前朝之好。滿清入關以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剃髮易服,把所有敢反抗的血性漢子都屠戮一空。餘下大多數苟且的,麻木的活著。

於小屁民而言,沒有那麼多的感慨,該挑糞種地的,還得考慮怎麼給地主交租。

士農工商各階層,除了讀書人是新思想接受者之外,在滿清一朝撈足了好處的那些滿蒙貴族、舊官僚、大地主等是最排斥新思想的,因為他們跟滿清政權是利益捆綁體,滿清崩盤他們也會受損。


因此念念不忘滿清的好,依然頑固的留著頭上或者心理的那根金錢鼠尾辮子。

在這群人心裡,有著至高無上影響力的紫禁城那位皇帝,那是趴地上也要跪舔的存在啊。也許在他們還幻想著,有一天溥儀這條鹹魚忽然翻身了呢。

(上圖:滿清貴族遺老劇照)

因此,當宮裡放出消息,要給溥儀選皇后的時候,這群心理留著辮子的人,立馬就沸騰了,使出渾身解數,打通各種關節,把自己女兒的檔案相片放在了負責人載濤的桌子上。甚至,徐世昌大總統,張作霖大帥也來湊熱鬧提親。(袁世凱生前也曾託人說過媒,想嫁女兒給溥儀)

這情形像極了今天城市裡某個公園相親一角,那些大媽大爺極力推銷自己的子女一樣,企圖能賣一個好價錢。

二,其父私心

除了心理辮子作祟,還有真金白銀的誘惑。

根據《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條件》第二條,清皇室每年享有民國政府撥款的400萬塊銀元。第七條,民國政府將保護清皇室原有私產。什麼意思呢?原有私產表示皇宮以及皇宮內所有的一切值錢東西,都仍然是溥儀家的。

那時候的一塊銀元,相當於2009年的88塊。

(上圖:清末民國的銀元購買力表)

溥儀的年薪放在現代是:400萬銀元✖88=3.52億。這妥妥的國民老公,高富帥的標準象徵。想想,皇宮是不是全天下最大的別墅?溥儀是不是全天下個人收入最高的人?


相信每一個會算賬的老頭,都會發瘋一般把女兒硬塞進皇宮。他們想,就算女兒自己拿個木棒打斷自己的腿,這輩子也衣食無憂了,甚至逢年過節順點銀錢回孃家,那也是滋潤得很吶。在遺老的家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無法反抗的。

(上圖:榮源本人照)

請注意,婉容的老爹榮源,本來靠旗人身份繼承一等輕車都尉爵位,並且撈了個光緒皇帝陵工監修的職位。但是辛亥革命後,他的這個職位就被捋了,在北京地安門外帽兒衚衕的家裡,過了幾年無所事事的生活。

當聽到溥儀要選皇后的時候,這老頭還不興奮的飛起?

甚至當時民間有傳說,婉容之所以能當上皇后,是這老頭花了20萬兩黃金,打通上下關節得到的。此傳聞極有可能是真的。

三,宮斗的影子

一大群滿清遺老的女兒角逐,為何剩下文繡和婉容?

因為文繡的孃家人找幫忙暗箱操作的人是溥儀的六叔載洵。他找宮裡支持的人是敬懿太妃。

而婉容的爹找幫忙暗箱操作的人是溥儀的七叔載濤。載濤跟端康太妃的關係更好,因此端康太妃支持的是婉容。

(上圖:左婉容、右文繡)

初選時,溥儀看著這2人的照片,圈定了文繡做皇后。(溥儀有平民戀,更喜歡普通的文繡,所以後來和李淑賢結婚)

結果傳到端康太妃那裡,被強烈的反對,因為敬懿太妃支持文繡,兩宮相鬥,怎麼可能讓你稱心如意?

溥儀的七叔載濤,又收了大筆榮源的銀子,而且載濤跟好友榮源保證過,要讓好友女兒婉容成為皇后。

因此,孃家錢不夠運作的文繡落選了皇后位子,但是為了照顧溥儀的心情,仍然讓他娶作為妃子的文繡。

(上圖:端康太妃和婉容在看魚)


點評:溥儀作為遜帝,名氣影響力是極大的,至少在遺老心裡是這樣。其次作為高收入者,年入3億多,還住在世界上最豪華的別墅裡,符合條件的老頭只要不是傻的,都會想要這個金龜婿。

這跟現在丈母孃找女婿,先看你房子、車子、存款的情況是一樣的道理。

歪眼小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