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影視中陸續出現翻拍經典,總是走老套路,變名不變內容等現象,你怎麼看待?

不好意思我很甜


古龍盒金庸的小說陪伴了一代80,90後的童年,堪稱武俠經典,


其中金庸小說被改編和翻拍的次數最多。《神鵰俠侶》被翻拍11次,《倚天屠龍記》被翻拍9次,《笑傲江湖》被翻拍8次,《鹿鼎記》被翻拍6次。


明星藝人都以能出演金庸劇為榮。

83版的《射鵰英雄傳》捧紅了黃日華、翁美玲、苗僑偉。

94版《射鵰英雄傳》火了張智霖+朱茵這組CP。

95年的《神鵰俠侶》由古天樂+李若彤這對神顏搭檔,至今很難超越。


因為金庸劇一炮走紅的明星不在少數。

李若彤和劉亦菲的“小龍女”、高圓圓的“周芷若”、佘詩曼的“苗若蘭”、朱茵和翁美玲的“黃蓉”。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因為其能夠引起每個時代的認同和欣賞。


作為演藝新人,如果能夠參加金庸大IP劇,即便低口碑低收視率,在金庸劇自帶流量的幫扶下,也差不多紅了一半。

而娛樂圈的導演更是樂此不疲,翻拍名劇有風險,但不翻拍可能連紅的機會都沒有。其中最典型的是於正,他把《笑傲江湖》中的東方不敗直接換成了女兒身,與令狐沖甚至談起了戀愛。


一次又一次的翻拍經典,一次又一次的毀經典。

有炒作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關注,有關注就有收視率,環環相扣,滴水不漏。

很多導演作為商人,只關心可以賺快錢,絲毫沒有誠意,至於為什麼越拍越爛,並不是那麼重要。


總有年輕的觀眾出現,總有新人需要捧,追星的魅力在於,它容易讓粉絲矇蔽雙眼,進而自我麻痺,加上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蹭熱度,打打感情牌,賣點經典情懷只是營銷套路中的一種。


天影剪輯


如今時代轉換,名導們拍電影的手法其實也要跟著進步的,但總有一些導演,還是在吃老本,其中王晶導演首當其衝,在如今這種時候,王晶選擇的不是改變自己的拍攝方法,而是翻拍或者拍續集,將以前經典的香港老電影全都翻拍或者幫著拍續集,情懷都快被他用爛了。

《河東獅吼》這部電影應該算是經典老片了,而這部電影中張柏芝貢獻了她超高的顏值,當然當初這部電影還是非常好看的,劇情有趣並且主線清晰,電影獲得的好評也是比較多的,於是這部劇被王晶挑中,之前就開始翻拍了,如今《新河東獅吼》開始上映了。

雖然知道是王晶翻拍的電影,小編內心很是忐忑,但是因為對於翻拍電影的好奇,小編特意去看了,然後就發現,王晶翻拍的電影啊,還是換湯不換藥,打著翻拍的名頭,但是拍出來的東西還是他曾經電影的老一套。

演員方面陣容其實還蠻好豪華的,也挺佩服王晶在拍這些電影的時候還能找到這些曾經喜劇電影的老面孔。男主是陳浩明,而其他很多配角大家看了一定很熟悉,比如皇上和皇后是陳百祥和苑瓊丹,這兩個人真的是喜劇電影的常客了,沒想到這次《新河東獅吼》能將這兩個人都請來參演,看著他們一同出現,也是非常感慨啊,曾經看喜劇的氛圍都找回來了。

另外還有林子聰啊、羅家英等,都是搞笑的一把好手,王晶就將這些搞笑高手全都混雜在了這部電影裡,就算是情境沒有那麼好笑,就用這些自帶搞笑氛圍的人將你逗笑,不得不說王晶這個套路還真的蠻絕的。

當然,如果從電影情節的角度出發,小編只能說這部電影依舊都是老套路,那些浮誇的演技、誇張的對話還有角色搞笑時候的扮相,全都是曾經香港無厘頭喜劇電影的老一套,當年的我們確實被逗得哈哈大笑,但還是想說,時代已經變了,當年那些無厘頭的搞笑模式我們也早就習慣了,在這種情況下王晶的這部《新河東獅吼》搞笑情節一點都不讓人覺得好笑。

雖然有預感,但是沒想到王晶這次的反派還真的就是按照原套路在走啊,有點失望呢!不知道到什麼時候王晶才會醒悟,如今的電影早就不興老一套了,還不作出改變,他的電影堪憂啊!


夢兒影視


一代版本一代神,這句話借用到影視領域也未嘗不可。

一,翻拍的情況確實很多,你說的西遊記,還有經典電影《無間道》也出現韓版,美版。還有曾經的流星花園等也是各版本滿天飛。順便提一下,最近上映的翻拍電影還有《大贏家》頭條都幫咱買下來,可以免費觀看了,這裡就不劇透了。

二,首先,我們認為的最好,未見得別人也同樣會覺得最好。就算與我同年齡段的認可,00後,10後呢?甚至那些看著最早版本的60後70後呢?

三,舉個栗子,劉德華的楊過,不好嗎?雖然我也喜歡古天樂版本,但我不認為劉德華版本的不好。同樣《無間道》梁朝偉扮演的陳永仁是經典銀幕形象,但是,小李子的美版就真的就看不下去嗎,當然,也不至於吧。

所以,我會很平淡的看待這個問題,當然我也會像大家一樣,希望有更多,更有創意的電影電視出現。

最後,其實翻拍也是無奈之舉,比如,我還聯想到了,我們這幫正在準備投身於頭條創作者的人,你看看,是不是有很多把你想做的事情都已經做過了,是不是有很多人都很無奈的不得不開始了模仿(翻版)?

新人共勉!覺得不錯,請點贊關注,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假裝自己百萬粉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經典電視劇翻拍很顯然就是缺少創新意識,總是拿過去的東西不停地換演員拍,很容易胖觀眾產生厭惡心理。

比如《紅樓夢》但直到2018年電影殺青時,仍有角色未公佈出演藝人,大部分觀眾都感到很好奇。如今,網傳楊童舒出演該劇,網友們都表示她的顏值和演技都一直在線,很滿意並且期待這個角色。

萬物有利有弊,但關鍵還要看到底是利大還是弊大。個人認為翻拍就像一把雙刃劍,弄得好,非但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被壓著無法出頭,而且可以“亂拳打死老師傅”甚至“青出於藍勝於藍”;弄得不好,那隻能搞個四不像出來,像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了。

在文學和藝術中,任何經典的作品,都極具吸引力。如今,電視劇越來越多,內容也涉及各個方面,其中也不乏文學名著和經典電影電視的熒屏翻拍,似乎近幾年“翻拍經典”的熱潮一浪高似一浪但是關於翻拍的爭論卻一直都未停止,而我認為,翻拍電視劇弊大於利。

對於“翻拍”的理解有兩種,一種是翻拍名著。如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還有《圍城》等都已被翻拍成為電視劇,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電視劇的形式講述小說,可以將人物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再加上適當的背景音樂與各式的拍攝手法,使整個故事看起來有聲有色。無事時坐下慢慢欣賞,卻也有一分閒適。然而,更多翻拍的電視劇會對原著進行過多的改編,編劇導演會認為這是為了觀眾的需求,我卻以為不然。例如翻拍自林語堂先生的《京華煙雲》,小說中的故事從一八九九年到一九三八年,中間有40年的時間跨度,從主人公木蘭10歲寫到50歲,而電視劇中的時間設定在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八年,只有短短的12年。 而且劇中人物無論從外貌到性格,都與原著有很大出入。《京華煙雲》製片人的楊善樸說:“小說中間上百個人物,現在的觀眾很難接受得了,拍攝上難度也很大,所以有了人物的刪減、合併、移植……”經過如此變化,還怎麼稱得上是翻拍自名著?也只不過是借用原著之名而已。其次,電視劇為了提高收視率,會請一些所謂“偶像派”演員出演,來吸引年輕觀眾。所以,一些演員會對原著不夠了解,對作者想表達的意義不很深刻地理解,這樣所演出的人物會比較膚淺,沒有深度,以至於整部劇目都只停留於表面,而忽略了內涵。最後,每一個人對同一本書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因此翻拍自名著的電視劇大多數表現的是導演對原著的理解,並不會面面俱到,比較主觀,若是既沒有原作者當年的生活,又缺乏相當深厚的創作功力,其結果必然如隔山打牛,費力不討好。由此,翻拍名著,要慎之又慎。

第二種“翻拍”,則是重複曾經的經典作品。如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一時的香港電視劇《楚留香傳奇》、《上海灘》、《京華春夢》,還有武俠劇《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等。的確,時代在發展,技術也在不斷的更新。無論是精美的畫面,清晰逼真的音效,還有先進的特技效果,都是曾經的劇目所不能及的。然而,這些作品卻罵聲如潮,因為面對曾經的經典,觀眾自會將二者進行比較,要超越記憶中的經典,是很難的,因而觀眾不宜接受。

翻拍電視劇,原本是為了再創經典超越經典,但是現在其發展趨勢卻不容樂觀。首先,為了商業目的和提高收視率借用以前經典劇目的名聲進行炒作。例如炒得沸沸揚揚的《上海灘》。80年代初,由香港TVB出品的《上海灘》,堪稱經典,在許多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而最近,內地要拍《新上海灘》,頓時引出了“‘上海灘’風雲再起,20年經典之爭”的話題。不斷有媒體對二者進行比較、採訪、發佈,使爭論不斷升溫,從而關注的人也越來越多。直到《新上海灘》播出,掀起一陣熱播狂潮,但結果卻不盡人意。其次,一些翻拍劇目為了引起更多人的關注,進行選秀,選拔演員。例如為了翻拍《紅樓夢》,劇組舉辦了“紅樓夢中人”大型選秀活動,其影響甚至延伸至海外。無數懷有夢想的年輕人放下手中的工作,參與其中。經過長時間的選拔,最後過關斬將選出的主角,卻遭人非議。最後,“紅樓選秀”還是以失敗告終。如此炒作、選秀,只為其利益,不惜浪費無數人的精力和金錢,只會有辱於經典,遭人唾罵。最後,在翻拍劇中加戲,實在是常見不過的了。例如《啼笑因緣》,20多萬字小說改編成38集電視劇;《半生緣》,10多萬字的小說改成30集電視劇;《日出》,3小時的話劇改成23集電視劇;《天下第一樓》,3小時話劇改成32集電視劇……如果說,所加的戲是將某些細節刻畫清晰,觀眾當然欣然接受。但是,如今很多電視劇中總會出現許多無中生有,莫名其妙的情節。例如新版《白蛇傳》。原本這個動人的民間傳說是怎樣把一個白蛇形象由邪魅變成人、再向美好人格的昇華過程。但在電視劇中,不但憑空增加了許多人物,而且加強了人物感情糾葛:白娘子和許仙相愛、法海喜歡白娘子、連翹喜歡許仙、而小青勾引過法海又和杜仲相愛……像這樣增加情感戲已成為大多數翻拍電視劇的手段,好像如果不加一段段無中生有的情感戲,就是把一部沒有人關注的電視劇,但卻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那麼,導致如此多翻拍的原因是什麼呢?第一,現在創作出的好劇本很少。但卻要吸引觀眾,提高收視率,是所有電視人所奮鬥的目標。所以在中國電視劇目前絕少原創和好編劇的情況下,曾經的經典劇目作為一種題材資源,被再生和利用也是無可厚非的,翻拍以前的經典作品,擴大聲勢,以這種方式吸引觀眾。第二,觀眾對電視劇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滿足只是“小打小鬧”。因此,利用曾經的經典來再創經典,滿足觀眾的要求。但是,很多電視人忽略了一點。拍電視劇的目的是給人於快樂、閒適,也可在同時育人。而現在的目的僅僅只有商業性的收視率、金錢等利益,卻無視電視這門藝術的內涵,豈不太可悲?

電視這門藝術,是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的。觀眾依舊傾向於生活中的作品。這就要求電視人們,能多多瞭解,創作些源於生活,平淡卻精彩的故事。翻拍電視劇,拍的是經典的精神、內涵,而非華麗的外表,更非修改過的炒作。因此,對經典的改編需要特別慎重。創作者應該對原作抱著誠懇的態度,在準確傳承原作靈魂、精細解讀原作藝術成就的基礎上展開想象,合理發展人物命運,豐富人物性格。

藝術的價值在於其恆久性,那些“淺藝術”的作品註定經不起時間的篩選。說到底,藝術最終是要落到文化上的,能夠讓電視劇藝術流傳下來的還是它的文化內涵。文化在電視劇中是一種不露聲色的流露,是電視劇最內在的血脈。因此,尊重藝術、尊重文化、尊重經典是一條重要的原則與底線。失去這種底線的“經典再現”無疑是弊大於利的。


皮娃兒觀影


經典影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賺眼球經濟,打情懷牌,像《笑傲江湖》《還珠格格》《射鵰英雄傳》等等都是有一定的粉絲基礎的,所以知名度相對於新劇來說在宣傳方面成本會更低一些,也許不會太過驚豔,但也不會沒有人看。而且近年來隨著受眾需求的變化,網絡上也出現越來越多的對於經典影視作品的娛樂化解讀,比如爾康表情包一類的,受眾對於經典影視作品的這種需求變化也會影響投資方的投資觀念。種種原因吧,這種翻拍一定程度上可以“穩中求勝”。當然近年來的大多數翻牌作品仍然是無法與原作媲美,槽點太多。而事實上,經典影視作品當然可以被翻拍,被翻拍的成功例子也有很多,比如胡軍、林志穎版本的《天龍八部》相比於之前的黃日華版、惠天賜版,就突出了自身的優勢並進行了改進,在一些武功、場面上下足了功夫:虛竹的“奇”、段譽的“巧”、慕容復的“邪”等等,收穫了觀眾的好評甚至超越了前作的知名度。所以個人認為經典影視作品可以被翻拍,但是製作方應該更加註重內容,在忠於原作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創新,而不是依賴於原作的粉絲基礎賺一錘子買賣。

史迪兜


經典需要流傳,其實我認為隔一段時間將經典重拍一下也是可以的。不然的話,讓2010後甚至以後2020後的小孩子去觀看87版《紅樓夢》也比較困難,很多人還是比較排斥老舊的畫質以及完全不熟悉的演員。翻拍劇的畫質服裝特效等比較新,畫面吸引人,適當選用當下有一定熱度和演技的演員,大家也願意去看。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尊重經典。胡改亂改是觀眾所不能接受的,很多觀眾是看過經典老版後再看新版的,新版如果不顧一切放飛自我的話,必然受到抨擊。

如果決定翻拍,一定是要用心拍,向經典致敬,不要只是出於商業的目的。


阿阿mu


近年來,多部經典影視劇集均被翻拍,不外乎幾個原因,很多電視劇都是改編自小說,因為過於火熱,於是被翻拍的幾率也成幾何增長。也有部分劇集,因收視和翻看程度較高,所以再度翻拍,以期望再創收視經典。如觀眾熟悉的《新還珠格格》、2019版《倚天屠龍記》等。

翻拍劇接連上線,不僅話題熱度水漲船高,就連經典作品也被拿出來比較。翻拍劇從備案到選角,都是網友爭相熱議的對象。

不過,對於翻拍劇而言,雖說流量和熱度均有,但口碑卻不夠理想,甚至在一些評分網站更是創下評分新低。但翻拍劇如今仍舊氾濫,為何它能橫行?

國產電視劇自發展以來,其產量迅速增長,為觀眾提供多元化、豐富多彩的種類題材,根據市場調查,瞭解觀眾口味,以此滿足觀眾需求。

隨著科技在不斷創新,互聯網發展盛行,觀眾對劇集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要求。以往劇集雖經典,但在服化道、劇情以及特效等製作方面不夠完善,且過去多種經典劇集題材,仍受觀眾青睞。經典翻拍推陳出新,多部劇集已備案足以說明,翻拍劇的可行性。

國產劇翻拍劇口碑創新低,皆因前作先入為主?

雖說國產翻拍劇橫行,但其口碑確實不盡人意。多部劇集雖然上線,但評分也是周旋在五、六分左右。

翻拍劇原本是再度創新、超越經典,在劇本和劇情人設、服化道方面、製作方面精益求精,但許多劇集加入流量花旦、小生,劇情更多是聚焦在主角的愛恨糾葛上,以至於出現觀眾“不收貨”的情況。

不過,也有人指出,翻拍劇口碑創新低,皆因前作先入為主。實際上,在過去,雖說經典劇集製作可能不夠精良,但劇情、人設方面均接地氣,非高清時代卻能拍出讓觀眾津津樂道、符合觀眾口味的劇集。

相反如今生活水平提高,翻拍劇的製作雖不再侷限,但並未緊抓劇情,演員演技也是網友的重點觀察對象。

先入為主也是導致翻拍劇的口碑不好的原因之一,但並非所有的翻拍劇均是口碑差、收視低。如2017版《射鵰英雄傳》,在劇集播出之後,就拿到豆瓣的8分以上的高分,節奏明快,沒有拖泥帶水,被譽為良心、為數不多的合格翻拍劇,評論區多為好評。

由此可見,翻拍劇收視不好,可不僅是因為先入為主。

流量明星效應失效,老戲骨成重點觀察對象

隨著玄幻、古裝大劇盛行,流量明星幾乎已成了電視劇標配。不僅男女主是小生花旦,配角亦是高流量小生、花旦,以至於綠葉、老戲骨等演員,往往被忽略。觀眾的眼球,均被流量明星主演的愛恨情仇所吸引。

除了玄幻古裝類劇集,流量明星也佔用了青春偶像、家庭倫理等題材元素,多數劇集均用流量明星,帶來流量明星效應。

不過,因生活水平提高,環境市場需求,觀眾也對劇集的製作方面新增要求,沒有達到要求則“不收貨”。流量明星依舊採用,但觀眾已經懂得“明辨是非”,流量明星效應失效。作為劇迷,精明的觀眾一眼就能看出,到底誰是那個沒有演技之人,也正應驗了那句“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2019年,國產爆款都是情感劇《都挺好》開播,以姚晨、倪大紅為主演。該劇將題材關注在現實生活,以家庭核心問題為元素,成功讓觀眾產生共鳴。其中,倪大紅飾演的蘇大強,更是火遍大江南北,除了題材給力外,還離不開演員的演技。

無論是從小人物,到主演人設,倪大紅憑藉精湛演技脫穎而出。觀眾不僅關注倪大紅,更關注老戲骨群體,如今,老戲骨成重點觀察對象。一部戲到底好不好,主演很重要,老戲骨、綠葉演員更加重要。

綜上所述,科技在不斷髮展的同時,電視劇行業也在不斷升級轉型。雖說流量明星佔領電視劇大市場份額,但老戲骨這類人群,也已經不再被忽視。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國產電視劇將會有不一樣的新面貌,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你彷彿能懂我的眼神


首先,對於大多數人,我們這個年代對經典作品無疑是前所未有的追崇。因為“經典重拍是產業化的結果”經典作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和寬容進入我們藝術創作的視域,不斷成為我們進行新的創作和闡釋的原點,也不斷成為我們抵達新的藝術空間的階梯。

但是針對影視中陸續出現翻拍經典,總是走老套路,變名不變內容等現象我有以下幾點觀念。

第一:首先我認為,文藝創作必須首先尊重原創、推崇原創。要抒寫現在中國時代的旋律只有這樣才能帶來新氣象。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後盆。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


第二:經典的翻拍在影視劇中其實是一個正常現象。影視作品有一個很重要的項目就是翻拍經典亦或者重拍。因為經典作品是我們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精神的重要財富。但是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要找到每個人的心中的共通點,這樣才是傳承經典的一個重要渠道。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第三:要“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與當下進行對話,與現在的人們心靈碰撞、情感共鳴。而不要為了博人眼球,一味搜奇獵豔、不斷“注水”這樣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山嶺崎嶇水渺茫, 橫空雁陣兩三行。 忽然失卻雙飛伴, 月冷風清也斷腸。


第四:不要放棄對作品質量、價值的堅守,對經典多一些敬畏,對觀眾多一些誠意,對作品多一些感情,需要用心、用情、用功來完成才是創作應有的態度。


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


所謂“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要不斷增強國家理念、國家價值、國家精神,增強閱讀時代的能力、提煉生活的能力、創新創造的能力,才能塑造新的經典,成就恆久的藝術魅力。




牧野先生的時光


我是小片片說熒幕,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希望能幫到你。

首先,像你說的,翻拍的都是經典,這就牽扯到一個翻拍者的成本問題。一方面,劇本版權方面,肯定比第一手版權要便宜很多。另一方面,有了之前經典影視積累的人氣和觀眾情節,新劇宣傳方面就能節約不少成本。

翻拍者還利用觀眾的一種心理,即使比較心理。原版經典電影積累的大量觀眾聽說自己喜歡的電影翻拍,難免會去看看然後與原版進行比較,有比較就有討論,有談論就有爭執,有爭執就有熱度,而熱度正是翻拍者需要的,他們不太會在意是好的只是壞的,就像娛樂圈明星製造緋聞一個道理,有緋聞比默默無聞強。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往更深一個層次說了。之所以造成這種翻拍盛行的罪魁禍首還是觀眾。記得馮小剛在一期綜藝節目中懟過一段話,大意是:現在觀眾評論電影愛用垃圾電影這個詞,那麼既然有電影時垃圾,那是不是對應的具有垃圾觀眾?如果沒有垃圾觀眾去碰他們的場,他們沒有市場就不會生存下來。

馮導的話,話糙理不糙。轉到這個問題上,那答案就顯而易見了。有那麼一批喜歡翻拍的觀眾給這些翻拍的導演提供了生存的沃土。很多垃圾劇的知名度都是被罵紅的,對待垃圾我們應該把它扔到垃圾桶裡,對待不走心的作品,我們應該做的應該是不為它的熱度助力。


爛劇盛興,就會擠壓好劇的生存空間,長期處於爛劇環繞的環境中,觀眾的審美也會降低。為優質好劇贏得生存空間,與我們每個觀影者息息相關,以上就是我的答案,有認同的小夥伴記得點個關注哦。


小片片說熒幕


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辯證的來看待。不否認現在很多翻拍影視劇的行為都在企圖走收視高、市場效益好的“捷徑”,不願意費勁做原創,但也並不是所有的劇都如此。

1、首先,當然有一些翻盤經典的影視劇,確實是為了滿足商業需求而慘淡收場,比如《西遊記》、《天龍八部》、鞠婧禕版《新白娘子傳奇》等等,但也不能否認,也有成功的案例,例如蘇有朋版的《倚天屠龍記》、黃曉明、劉亦菲版《神鵰俠侶》、新版《水滸傳》等。

2、其次,很多作者翻盤經典的初心不是單純為了走“捷徑”,也是對經典的一種致敬和傳承。因為時代、科技、社會在飛速發展,文化藝術也同樣要與時俱進,一起發展起來,否則就會被新一代的年輕人遺忘。過去創作文藝作品,可能會存在技術落後、思想守舊、時代背景等某些方面的影響,文藝作品很難做到充分體現,也會留下很多遺憾,也很難再打動成長在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的年輕人,所以翻拍也是一種提高經典,接軌現代年輕人的方式。有了年輕的人的接軌,經典文化藝術才會永流傳。

3、第三,現在的演員很少有能沉下心來,用心研究劇本的,憑藉顏值和人氣出演的較多,這也跟當下市場資本體系有關,導致表演不佳,對於經典的呈現不足。

4、最後,但不可否認,翻拍失敗的幾率很大,原因也很多,第一,現在的作者對經典理解缺乏,僅僅是照葫蘆畫瓢,拷貝內容,提升外在的特效和包裝,卻忽略了經典內容本身所要傳達的情感精髓。第二,經典已在用戶心中生根發芽,培養了用戶的心智,想要突破很難。第三,經典本身想要傳達的理念和思想與當下年輕人之間存在障礙,也與喜愛經典的老輩人思想有鴻溝,導致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不明地帶,所以,想要超越實屬不易。我們能做到的就是鼓勵用心翻拍,而不是為了商業草草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