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蓮舟的武功水平(全書各時期都有啊)

俞蓮舟,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人物,江湖人稱俞二俠,張三丰的第二個徒弟,同時也是武當七俠武功最強的一個,後成為武當第二任掌門。


俞蓮舟的武功水平(全書各時期都有啊)

俞蓮舟

《倚天屠龍記》跨度為二十二年,各個時期俞蓮舟的武功水平不同,分為出場時三十餘歲,十年後張翠山迴歸時四十餘歲,光明頂大戰時五十餘歲,屠獅大會還是五十多歲。

【近年來張三丰極少顯示武功,殷梨亭和莫聲谷兩個小弟子的功夫大都是宋遠橋和俞蓮舟代授,因此張翠山雖是他的第五名弟子,其實已是他親授武功的關門弟子。】

【蓮舟,你帶同聲谷,立即動身去臨安,保護龍門鏢局的老小。】

張三丰親傳五名弟子,餘下兩名由宋遠橋、俞蓮舟兩人代授,宋遠橋、殷梨亭性格較為懦弱,俞蓮舟、莫聲谷做事果敢,所以應該是宋遠橋授殷梨亭武功,俞蓮舟授莫聲谷武功。

【我們七兄弟之中,向來是二哥武功最好。】

武當七俠中俞蓮舟武功最好,應該是明顯強於宋遠橋,否則應該是說相若、不分伯仲。

俞蓮舟各時期武功分析:

三十餘歲時:

這個階段沒有出手,但三俠俞岱巖、五俠張翠山出過手,通過俞岱巖打小雜碎,大戰殷野王、殷素素兩人,先中毒針,一掌將殷野王重傷,張翠山一戰大勝少林三位圓字輩僧人,均是少林的二流高手,可以判斷俞岱巖為弱一流,張翠山為準一流。

俞蓮舟武功勝過這兩人很多,至少是正常的一流水平。

四十餘歲時:

【西華子見他聽了自己這兩句話後,眼皮一翻,神光炯炯,有如電閃,不由得心中打了個突:“我師父和掌門師叔是本派最強的高手,眼神的厲害似乎還不及他。”】

【近年來俞蓮舟威名大震,便是崑崙、崆峒這些名門大派的掌門人,名聲也尚不及他響亮,但這次見到兩個無名小卒的背影,便不願在富池口逗留,自是為了師弟一家三口之故。】

【俞蓮舟雙足一點,倏地從人叢之外飛越而入,雙手連拍四下,每一記都拍在黑衣人的手腕之上,四柄指著無忌的長劍一一飛入半空。這四下拍擊出手奇快,四柄長劍竟似同時飛上。他左手跟著反手擒拿,抓住了第五人的手腕,中指順勢點了那人腕上穴道,但覺著手處柔軟滑膩,似是女子之手,急忙放開。那人手腕麻痺,噹的一聲,長劍落地。】

【俞蓮舟兩個起落,已奔到馬後,左手拍出一掌,身隨掌起,按到了那元兵後心。那元兵竟不回頭,倏地反擊一掌。波的一聲響,雙掌相交,俞蓮舟只覺對方掌力猶如排山倒海相似,一股極陰寒的內力衝將過來,霎時間全身寒冷透骨,身子晃了幾下,倒退了三步。 那元兵的坐騎也吃不住俞蓮舟這一掌的震力,前足突然跪地。那元兵抱著無忌,順勢向前一躍,已縱出丈餘,展開輕身功夫,頃刻間已奔出十餘丈。 張翠山跟著追到,見二哥臉色蒼白,受傷竟是不輕,急忙扶住。】

【我武當派內功越練到後來,進境越快。我在王盤山之時,與義兄年力相差極遠,但到冰火島分手,似乎已拉近了不少。當年義兄在洛陽想殺大師哥,自然抵擋不住。但義兄就算雙眼不盲,此刻的武功卻未必能勝過大師哥多少。再過十年,大師哥、二師哥便不會在我義兄之下。】

【俞蓮舟這一下看似險著,實則也是逼不得已,他深知少林三大神僧功力甚高,年紀遠比自己師兄弟為大,修為亦自較久,若是單打獨鬥,大師哥宋遠橋當可和其中一人打成平手,自己傷後初愈,未必能擋得住一位神僧。至於餘下的一位,不論張松溪、殷梨亭或莫聲谷,都非輸不可。】

十年後,張翠山迴歸,這時俞蓮舟的武功聲望都超過了崑崙、崆峒的掌門人,可以和少林方丈輩持平,略輸明教法王水平,遠不及玄冥一老。對比十年前,俞蓮舟武功大進,武功上升一個檔次,為中強一流水平。

俞蓮舟的武功水平(全書各時期都有啊)

俞蓮舟

五十餘歲時:

張無忌微一沉吟,正想搶上去設法拆解,忽聽殷天正和張松溪齊聲大喝,四掌發力,各自退出了六七步。 張松溪道:“殷老前輩神功卓絕,佩服佩服!”殷天正聲若洪鐘,說道:“張兄的內家修為超凡入聖,老夫自傀不如。閣下是小婿同門師兄,難道今日定然非分勝負不可嗎?”張無忌聽他言中提到父親,眼眶登時紅了,心中不住叫著:“別打了,別打了!” 張松溪道:“晚輩適才多退一步,已輸了半招。”躬身一揖,神定氣閒的退了下去。

光明頂大戰,殷天正先敗少林、華山三名高手,少林空智、空性還沒出手,華山二老、掌門也沒出手,這三名高手頂多不過二流水平,打敗他們不過稍損內力。張松溪硬拼稍損內力的殷天正,多退一步,但從殷天正的話和場面來看,其實不分勝負,總體來看,張松溪武功不輸殷天正,內力稍遜,殷天正為明教法王,強一流水平,張松溪應為中強一流。

【莫聲谷心想:“這老兒連敗華山、少林三名高手,又和四哥對耗內力,我已是跟他相鬥的第五人,早就佔了不少便宜,若再不勝,師門顏面何存?”】

【莫聲谷呆在當地,自己雖然先贏一招,但對方終究是有意的不下殺手,沒損傷自己,怔了片刻,便道:“多蒙前輩手下留情。”】

殷天正大戰這些人,真正損耗他的是張松溪,莫聲谷大戰時先贏一招,但武功不及殷天正,為俞蓮舟剛出場時水平,正常一流水平。

【殷天正暗暗運氣,但覺左臂上劍傷及骨,一陣陣作痛,素知宋遠橋追隨張三丰最久,已深得這位不世出的武學大師真傳,自己神完氣足之時和他相鬥,也是未知鹿死誰手,何況此刻?但明教眾高手或死或傷,只剩下自己一人支撐大局,只有拚掉這條老命了,自己死不足惜,所惜者一世英名,竟在今日斷送。】

【兩人說過不比內力,鬥到此處,無法再行繼續,便以和局收場。】

【武當派中尚有俞蓮舟和殷梨亭兩大高手未曾出場,只見殷天正臉頰脹紅,頭頂熱氣裊裊上升,適才這一場比試雖然不耗內力,但對手實在太強,卻已是竭盡心智,眼見他已強弩之末,俞殷二俠任何一人下場,立時便可將他打倒,穩享“打敗白眉鷹王”的美譽。】

宋遠橋和殷天正比招式平手,最後打到要比拼內力,從各方面描寫來看,即使兩人平手相鬥,也是平手,為強一流水平。

【俞蓮舟的身子向橫裡直飛出去,一摔數丈,此時他功力已恢復了七八成,一個迴旋,已穩穩站在地下,順手一掌,將一名蒙古武士打得口噴鮮血。】

【他躍出火堆,立足未定,俞蓮舟叫道:“吃我一掌!”左掌擊向他肩頭。鶴筆翁不敢抵敵,沉肩相避,俞蓮舟這一掌似已用老,但他肩頭下沉,這一掌仍是跟著下擊,拍的一聲,只痛得他額頭冷汗直冒,此刻救師兄要緊,忙抱起鹿杖客,飛身躍出高牆。】

功力恢復七八成便敢向鶴筆翁報當年一掌之仇,招式令鶴筆翁無法相避,完全不懼鶴筆翁,武功比十年一掌便重傷有了質的提升,同時作為光明頂壓軸出場的大高手,武功比強一流的宋遠橋要高,顯然不會輸給殷天正,但和超一流的玄冥一老相比,還是稍有不及,為準超一流水平是比較合適的。

屠獅大會時:

【但見俞蓮舟雙臂一圈一轉,使出“六合勁”中的“鑽翻”“螺旋”二勁,已將宋青書雙臂圈住,格格兩響,宋青書雙臂骨節寸斷。俞蓮舟喝道:“今日替七弟報仇!”兩臂一合,一招“雙風貫耳”,雙拳擊在他的左右兩耳。這一招綿勁中蓄,宋青書立時頭骨碎裂。】

【俞蓮舟縱身而起,右手抓住了軟鞭的鞭梢。周芷若裙底飛出一腿,正中俞蓮舟腰脅。俞蓮舟一直捉摸不定周芷若詭異的鞭法精要所在,待得見她抖鞭成圈,奪落殷梨亭手中長劍,登時心中雪亮:“原來她功力不過爾爾,這幾下抖鞭成圈,比之我們的太極拳功夫可差得遠了。”一抓住鞭梢,拚著腰間受她一腿,左手探出,正是一招“虎爪絕戶手”,直插周芷若小腹。周芷若無可抵擋,心中如電光般閃過一個念頭:“我今日死在俞二叔手裡。”右手放脫鞭柄,五指向俞蓮舟頭頂插落,只盼和他鬥個同歸於盡。俞蓮舟側頭欲避,不料腰間中腿後穴道被封,頭頸僵硬,竟爾不能轉動,左手卻仍是運勁疾落。】

【範遙束了束腰帶,大踏步走出。張無忌道:“範右使,我下令,你不可出戰,咱們……咱們認輸……”一口氣岔了道,又是兩口鮮血噴出。範遙對教主之令不敢不從,倘若堅持出戰,勢必引得張無忌傷勢加劇,何況出戰只是盡心竭力,枉自送了性命,卻於本教無補。】

光明頂大戰年餘後,這時俞蓮舟學會了太極拳劍,武功又有所提升,完勝學會九陰白骨爪的宋青書,和學會九陰真經的周芷若打到差點同歸於盡,而範遙出戰只會送命,俞蓮舟的武功已經超過了強一流水平的範遙,為超一流弱。

俞蓮舟的武功水平(全書各時期都有啊)

俞蓮舟

結論:俞蓮舟剛出場時三十餘歲,正常的一流高手水平;十年後,四十餘歲成長為中強一流水平;又十年,張無忌時代,五十餘歲武功大成,為準超一流水平;年餘後,習得太極拳劍,上升為超一流弱的水平。和超一流的玄冥一老對比,前期遠不及玄冥一老,張無忌時代稍遜一籌,參考範遙,二百招後會落敗,書末勉強和玄冥一老打平,已經成為正道高手除張三丰、張無忌外的第一人,根據武當武功增長規律,數年後,俞蓮舟可以打敗玄冥一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