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復國,你認為還有哪些原因阻礙了慕容復武功的昇華?

天香雲外飄


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少年成名,為聲名所累

少年慕容復金剛指力已能重傷黃眉大師,如若不是黃眉大師天生異人,心臟長在右邊,絕無生還可能。此後更是行俠仗義,打出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江湖名號。

慕容復不可謂不是少年英才,也許正如王安石《傷仲永》中的少年天才方仲永一般,少年揚名,卻落了一個泯然眾人的結局。

二、急功近利,不夠專一

慕容復求名心切,武功博而不精,雜而不純,絕技斗轉星移,只對諸如降龍十八掌這樣的魔法攻擊有效,在武力攻擊面前不堪一擊。

練功如做人,慕容復為了爭做西夏駙馬、光復大燕,拋棄自己的表妹,做人尚且急功近利,不能從一而終,在武學造詣上自然沒法專心致志。

三、圈內人能力有限,沒有很好地助力

包不同、風波惡只能算是忠僕,能力平平,無法跟喬峰、段玉、虛竹黃金組合相比。段玉六脈神劍發揮巨大威力,也曾受過喬峰指點。

四、當然了,最重要的就是為復國所累,心思肯定也沒在武學造詣上。也許,慕容復始終認為個人武力值的高低,與復國沒多大關係,在縹緲峰,他依然想結交的是三十六島主、七十二洞主這樣人多勢眾的角色的,在他心裡,人多才是復國的關鍵吧。




星河清夢ABC


姑蘇慕容氏是有名的武林世家,更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名震江湖。正是姑慕容氏引以為自豪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家傳武學傳統,毀了慕容復的武學昇華,難以成為江湖中的絕頂高手。

何謂“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就是你賴以成名的武學絕藝,你會我也會,我學得比你更精更厲害,與我動手,會讓你死於自己的絕藝之下。


江湖中人不知凡幾,人人賴以成名的絕藝肯定很多,這些有名的絕藝大部分慕容復都會,可見慕容復的武學極其廣博,問題也在這裡,就是博而不精。練成一項武學絕藝,即使天資聰穎,也得花費幾日功夫吧,慕容復居然會這麼多,可見慕容復為了練成這些絕藝花費了不知多少的光陰與精力。

其實為了沿續姑蘇慕容氏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名聲而習練的這些絕藝,論威力更是難以與姑蘇慕容氏的家傳絕學相比的。慕容博在少林寺大戰時,教育慕容復時演示了一套參合指,並自豪地說:“姑蘇慕容氏像參合指這樣的家傳高深武學不知還有多少。",雖有誇大之謙,但也足以證明慕容氏家傳絕藝肯定不少。有著神奇精妙的家傳武學不用心鑽研,偏偏去花費功夫去練習這些二流武學,慕容復練習絕頂武學的時間被白白佔用了不知有多少。

家傳精妙武學要練,這些江湖人所謂的絕藝要練,即使慕容復拼了命地練,又能取得多大的武學成就。須知,一個人再勤奮精力也有限,慕容復居然樣樣都會,一樣沒落下,可見慕容復下了不知多少的苦功夫,也可見慕容復的武學天資有多好,年紀輕輕就享譽武林,與喬峰並列,在武林中留下了“南慕容"名號,成為了武林中數一數二的青年才俊。

其實,慕容復的武學天資不在喬峰之下,他白白浪費了許多的練武光陰。若是慕容復一心專研其家傳武學,武功當不輸於喬峰。

慕容復雖然是小說中的人物,但其學武的過程在今天仍有教育意義。慕容復的經驗告訴我們:知識無限,學海無涯固然要苦作舟,但不要見什麼好就學什麼,要深耕一兩門知識即可,要搞通搞透,因為貪多嚼不爛,不由要去圖知識廣博的虛名啊。


青峰頂的那棵松


慕容復作為天龍八部中一個很知名的人物,卻是有點尷尬,尷尬的是作為武林中名氣響噹噹的南慕容,卻在幾次知名的大戰中,都是一敗塗地,顯得有點名不副實,但說實話,慕容復的武功在江湖上確實屬於一流水平,但卻是生不逢時,而且他的一流水平在眾多的一流高手裡面,是屬於一箇中等的存在。

那麼慕容復的江南燕子塢,還擁有直通可以看盡天下武學的琅環玉洞的便利,更兼他爹的暗中相助,慕容復為什麼就沒有成為超一流高手或是一流高手中的上等呢?這其中三個原因最為關鍵。

原因之一:慕容復心念太雜,一心撲在復國上,且用心太過專注,這就分散了他在武學上修為的提升,而且他復國執念太重,對所涉獵武學都不能深入研究,這就導致他武學雜而不精。

原因之二,慕容家賴以成名的武學是“斗轉星移”,這門武學的精妙在於借力打力,但靈活使用他的關鍵在於發功者要有足夠的內力可以扭轉對方的攻勢,如果自身內力不夠,就無法很好的發揮這門絕學的魅力,其實斗轉星移就相當於太極拳中的太極圓轉,對發功者個人功力要求極高,而這恰恰是慕容復欠缺的,慕容覆在面對功力不如自己或功力與自己相當的對手時,可以運用這門絕學打敗對手,但遇到功力高於自己的對手時,慕容復就只有被吊打的份了。

原因之三,個人運勢不佳,也許是天命使然,慕容家創立的江山可以說也曾輝煌一時,他的先祖們也確實人才不少,先後創立南燕,北燕,前燕,後燕,但很不幸的是,他們慕容家的江山都不長久,一是內耗不斷,二是外部勢力的打擊,到北宋時,慕容家族基本被滅殺同化的所剩無幾,人丁稀少。人丁不旺,可能也是天命滅之,所以慕容復的人生運氣極其不佳,一生機關算盡,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免造成心魔影響,而一旦心魔產生,對個人在武學發展上的阻礙是相當大的。

總之以上三點,基本就是慕容復為什麼一生會是高開低走,直至走到窮途末路,天龍八部的書名來自於佛教的一句讖語,大意時,凡事都要順應大勢,不可逆天而為,慕容復的一生是悲劇的,但也是令人敬佩的,如果不是幼年時被慕容博種下興復燕國的執念,相信以慕容復的天賦和百折不撓的做事精神,加之慕容家的武學庫,相信慕容覆在江湖上的表現一定會和喬峰一樣驚豔絕絕!





陽春三月的牽牛花


除了復國,還有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痴迷其他門派絕學疏於自己祖傳絕學不勤奮修練鑽研,阻礙了慕容復武功的昇華。


小龍女5505


狹隘的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