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党旗引领促就业



紫云自治县始终坚持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将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统筹推进,坚决把劳动力就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就业扶贫中的主导作用,有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奋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3月16日,全县共组织推动6万余人实现省内外返岗就业。

紫云:党旗引领促就业


突出顶层设计,搭台定责纲举目张

构建齐抓共管格局。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疫情防控期间农民工收入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设置调度对接、宣传咨询、卡点服务等七个专班,出台“七条就业政策措施”,实行一天一调度,协调推进复工复产、就业创业等工作。各乡镇(街道)成立相应的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各村(社区)党组织明确专人抓好就业扶贫各项工作。成立县级领导任组长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挂牌督战队”13个和县委组织部、县纪委领导任组长的“脱贫攻坚常态化督查组”8个,共开展就业扶贫方面督查146次,督促解决相关问题,形成“县统筹、乡镇(街道)主抓、村(社区)落实”的齐抓共管新格局。

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县委、县政府联合制发《紫云自治县疫情防控期间农民工收入保障工作组织化实施方案》,在用工岗位收集梳理、组织劳务输出、点对点输送等方面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推进就业扶贫各环节工作。县人社局统筹收集并筛选匹配性与适配性强的省内外岗位7万余个,各乡镇(街道)组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服务站13个,村(社区)组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室174个,切实为复工就业提供组织和服务保障。各驻村工作队、村(社区)“两委”及党员干部带头,对就业情况采取拉网式排查,按照年龄阶段、技能特长、就业意向、身体状况等进行分类汇总。在此基础上,通过微信、小喇叭、入户宣传等,引导群众外出务工或就近就地就业。

用好对外联结平台。抢抓青岛即墨和紫云自治县深化东西部扶贫劳务输出工作契机,研究出台补助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稳定就业一次性补助基础上,月补贴青岛市1500元,安顺市800元,紫云县700元),组织贫困户赴即墨务工;依托驻省外“招商引资平台”,联系相关企业开展劳务输出合作;利用在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建立的20余个驻外劳务协作工作站,搭优建好劳务输出平台,解决了劳务人员“去哪里、做什么”的问题。

紫云:党旗引领促就业


抓实保驾护航,立体服务严丝合缝

多方联动开辟通道。制发“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出启程方案,成立外出务工输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车辆调度组、物资保障组、随车护送组、秩序维护组、综合调度组等,多方面协调、立体式服务、全方位保障,“点对点、一站式”全免费护送省外务工人员直达务工地点,解决“出行难”问题。截至3月16日,全县共组织输送33批次1万余人到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宁夏、河南等省份务工。对于自驾、乘车、乘机自行返岗的务工人员,每人给予 300元返岗补贴。

全程护送确保安全。在与省外务工地对接清楚复工复产及疫情防控情况的基础上,在出发点设立外出务工返岗服务站,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快捷的身体检测、出具健康证明等便利服务。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标准安排返岗直通车,执行疫情防控各项制度,每趟车实施消毒和途中通风,额定50%客座率、保留最后两排为留观区,严禁途中站外带客,并有医务、公安、人社等相关人员全程陪往,全员佩戴口罩,每隔2小时进行1次体温检测,最大限度确保安全返岗。

妥善安置就近就业。对不能和不愿意外出务工就业人员,采取“一户一方案”帮助他们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对县域内重大工程和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扶贫车间、建筑业小微企业等,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的,对该企业给予每人500元吸纳就业一次性补贴,以此鼓励生产经营主体优先吸纳本地农民工和贫困劳动力。通过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一村七员”岗位,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等方式,有效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目前,共通过县域内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创造就业岗位1万余个,全县共解决就近就地就业1万余人,实现未脱贫贫困户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紫云:党旗引领促就业


紫云:党旗引领促就业


强化后勤保障,稳定增收更上层楼

网格服务消解烦难。充分发挥劳务协作工作站、驻外招商引资平台服务外出务工人员作用的同时,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对接,分区域在当地外出务工人员中选取2-5名组织能力强、务工经验丰富的党员组成服务工作组,协调做好就业咨询、劳动维权、务工信息统计回馈等服务,形成劳务输出地党组织与劳务输入地党组织相通、劳务输入地党组织与党员相通、党员与务工人员相通的网格化服务,做到杂事烦心事由党组织解决,确保务工人员专注搞好本职工作,稳定增收。

一卡连心掌握动态。设制“无论你身在何处,家乡政府真诚服务”电话连心卡发给省外务工人员,各村(社区)把领到连心卡人员的服务任务分配到驻村工作队、前沿作战队、村(社区)“两委”等党员干部头上,在村(社区)小组长的协助下,建立跟踪服务台账,由属地党支部书记牵头,逐个破解政策、就业、维权、家庭困难等方面问题,竭诚提供包保联系服务。目前共发放 “连心卡”1万余张,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64个。

多级联动巩固后防。在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对应部门单位沟通对接、全力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问题的基础上,各帮扶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多级联动,精准发力,切实帮助外出务工人员的“留守家属”解决扶贫项目、上学就医、民事纠纷、心理疏导等“大后方”问题,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出得去、稳得住、能安心,真正实现增收。今年以来,各级党组织共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家属办理实事9000余件,惠及外出务工人员家庭1万余户。(王江松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