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第一位為國慷慨赴死的狀元

意志堅定,二十歲中狀元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出生在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淳化鄉富田村。父親文儀很重視學業,自己讀起書來常常通宵達旦,廢寢忘食,同時也要求孩子們白天上課學習,晚上覆習鞏固,重點內容必須背誦,直到滾瓜爛熟。

《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故里富田古鎮

文儀還通過生活實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有一次,文家要蓋房子,瘟疫發生了,許多家庭遭受重創,親人被瘟疫奪走了生命。文儀當即決定把自家蓋房子的木料捐獻出來,為死去的人制作棺木。他指著學宮中祭祀的廬陵"三忠"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畫像,對文天祥說:"如果不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文天祥和弟弟文璧在父親的影響下,從小樹立了體恤生命、大愛仁義的儒家理念,以及刻苦學習、持之以恆的堅強意志。

《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富田古鎮上的文天祥雕像

寶佑四年(1256),20歲的文天祥入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應進士試。文天祥相貌堂堂,身材魁偉,皮膚白美如玉,眉清目秀,炯炯有神。集英殿上,他不打草稿,一萬多字的"御試策"一氣呵成,切中時弊,被宋理宗欽點為狀元。

《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中第一甲第一名

臨危受命,不甘心做亡國奴

德佑元年(1275)正月,元朝大舉進攻南宋。宋軍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天祥時任贛州知州,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傑,組建了一支萬餘人的義軍,開赴臨安。十月,元軍進入常州,文天祥派朱華、尹玉、麻士龍、張全馳援。缺乏訓練和組織的義軍在兇悍的蒙古鐵騎面前,如同羊入虎口,麻士龍、尹玉戰死,朱華戰敗,張全逃跑。元軍攻下常州,並迅速南下,次年正月佔領了南宋臨安西北的最後一道關隘獨松關。

《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形象

大敵當前,文武官員選擇了出逃,右丞相陳宜中跑了,保康軍節度使張世傑跑了,謝太后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出城與元朝丞相伯顏談判。文天祥到了皋亭山元軍大營,與伯顏當面質證,才知道問題十分嚴重。原來,伯顏準備效法"金宋之盟",簽訂元宋之盟,並派和平使團前往杭州換約,但蒙古使團回國覆命時,卻遭鎮江官員集體屠殺,有的被開膛破肚,有的被活活燒死,死狀極慘。謝太后立即派使團賠禮道歉,一再解釋此事與南宋朝廷無關,是當地極端暴恐分子所為。伯顏接受道歉,再次派出使團去杭州換約。然而,二次和平使團遭遇同樣命運,被南宋平江官員屠殺,死狀比上次更慘。伯顏大怒,拒絕接受謝太后的解釋,併發誓消滅這群禽獸不如的南宋官員。文天祥哭泣著哀求,說可憐可憐江南的孤兒寡母吧!伯顏冷笑道:你們宋人滿口仁義道德,為什麼兩次殺害我無辜的和平使團?文天祥聽完,竟無言以對。

《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伯顏形象

二月,謝太后抱著年僅五歲的宋恭帝投降,並傳旨全國停止抵抗,趙宋王朝正式謝幕。文天祥等南宋官員被元軍解著,送往北方。但他不甘心就這樣做了亡國奴,行至鎮江時,趁押送的士兵鬆懈,利用夜色掩護,逃了出來。

堅持抗爭,兵敗再次被俘

德佑二年(1276)五月,陳宜中與張世傑等人擁立七歲的益王趙昰為帝,在福州成立了新的南宋小朝廷。陳宜中主持南宋流亡政府全面工作,但他膽小怕事,不敢與元軍接戰,文天祥極為不滿,便獨立開設督府,聯絡各地義軍,牽制蒙元。第二年七月,元朝江南西路宣慰使李恆派兵馳援贛州,自己則率兵進攻文天祥的據點興國。文天祥沒有料到元軍會突然出現在興國,倉皇撤退。到達空坑時,士兵被打散,他的妻妾子女都被元兵抓住。他的手下趙時賞坐在轎子裡,元軍問裡面是誰,趙時賞故意說"我姓文",元兵以為裡面就是文天祥,便捉了他返回軍營,文天祥得以逃脫。

《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端宗趙昰

景炎三年(1278)三月,文天祥召集殘兵,進駐麗江浦。四月,九歲的小皇帝趙昰受不住顛沛流離,病死在硇洲島(位於今廣東省湛江市東南約40公里處)。為了堅持鬥爭,文天祥擁立六歲的廣王趙昺為帝。十一月,他帶著部隊進駐潮陽縣。潮州盜賊陳懿引元軍來攻,文天祥正在五坡嶺吃飯,元軍突然出現,士兵隨從措手不及,都埋頭躲在荒草中。文天祥吞食龍腦自殺未遂,被元軍抓個正著。

捨生取義,一顆丹心彪炳史冊

在文天祥轉戰潮陽的同時,張世傑將幼帝趙昺轉移到了新會縣(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的崖山。祥興二年(1279)正月,元軍主帥張弘範組織水軍,大舉進攻崖山。張世傑下令焚燒島上行宮軍屋,人馬全部登船,然後依山面海,將一千多條戰船用繩束連接在一起,排成長蛇陣,把趙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間,詔示將士與艦船共存亡。

《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懷宗趙昺

文天祥以戰俘的身份被軟禁在船上,駛往崖山。經過珠江口外的零丁洋時,他寫下一首《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上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這首詩裡,文天祥從二十歲中進士說起,到四十歲起兵勤王,從惶恐灘頭說到了零丁洋上,國家危在旦夕,個人恰似狂風中的柳絮、驟雨裡的浮萍。通過這首詩,文天祥表達了他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尤其"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突出表達了他捨生取義的人生觀:既然人生自古以來都會死,那就不要怕死,留下一顆丹心,彪炳史冊,死得其所。

《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形象

到崖山以後,張弘範讓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範一再逼迫,文天祥就將《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他,張弘範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拒絕投降,從容就義問心無愧

二月初六,元軍分兵四路,向崖山發起總攻。宋軍聽見張弘範的指揮船上奏起了音樂,以為元軍正舉行宴會,有所鬆懈,哪知此樂是元軍總攻的訊號,元軍戰船隨即直撲而來,箭如雨下。宋軍慘敗,張世傑蹈海身亡,陸秀夫揹著八歲的趙昺跳海而死,南宋徹底覆亡。

《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崖山海戰示意圖

至元十九年(1282),元世祖忽必烈問議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是賢能?"群臣回答:"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十二月八日,忽必烈親自召見文天祥,以高官顯位勸降。文天祥說:"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忽必烈猶豫良久,最終決定賜死文天祥。

《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形象

在柴市刑場上,文天祥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他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言畢,引頸就戮,從容就義。他是幾千年中華文明史捨身取義的典範,也是千年科舉史上,第一位為國慷慨赴死的狀元。

《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