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自熱食品成“剛需”

疫情期間自熱食品成“剛需”

用冷水就能加熱並讓人吃到熱飯的自熱食品,與需要熱水甚至鍋煮的方便麵相比,優勢顯而易見,但其加熱包也的確存在安全風險。

火爆程度僅次於口罩

連日來,如何方便衛生地解決吃飯問題成了宅家戰“疫”的人們關注的頭等大事。對於廚藝尚佳並且能天天翻新花樣的人來說,做飯不是難事;但對於從未進過廚房,甚至連炊具都未備齊的人來說,疫情期間,方便食品就成了首選。

“最近都沒有叫外賣,很多餐廳也不送外賣了,送也不太敢吃,儘量減少接觸機會吧。”家住北京朝陽區團結湖附近的消費者薛女士通過微信語音告訴記者,“我們家吃飯主要靠超市快遞到家的很多半成品包裝食品,自熱米飯、自熱火鍋、螺螄粉、方便麵什麼的。今年方便麵買得不多,畢竟偶爾吃一次還湊合,天天吃的話營養差了點。孩子最喜歡的還是自熱火鍋,有肉有菜,都是標準化流水線做出來的,也不用擔心不衛生。”

早在兩週前,記者在北京豐臺區綠園超市購買了幾盒自熱米飯,但最近再去該超市,自熱米飯一度處於斷貨狀態,貨架已經被其他商品佔據。不過,在盒馬鮮生、永輝等規模較大的超市,自熱米飯和自熱火鍋一直有貨。在盒馬鮮生,自熱火鍋、自熱米飯、自熱拉麵、自熱串串香等銷售火爆,有品類經常顯示“今日已售完”。

自熱方便食品的品牌不僅有海底撈、德莊、小龍坎等知名線下火鍋品牌,還有網紅自熱方便食品品牌莫小仙、自嗨鍋、筷時尚等。三全食品、良品鋪子、網易嚴選等品牌也紛紛搭車“自熱”的隊伍,推出相關產品。

數據顯示,2020年1月20日至2月2日期間,自熱方便食品在熱銷產品中排名第二,自熱米飯的銷售同比增長高達257.09%,甚至超過方便麵平均133.34%的增長率。銷量爆增之下,線下商超和便利店供不應求,淘寶、京東等線上渠道也都出現斷貨的現象。

不用開火,用冷水就能加熱並讓人吃到熱飯的自熱食品,與需要熱水甚至鍋煮的方便麵相比,優勢顯而易見。

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儘管自熱食品在疫情期間銷量持續火爆,但在很多消費者看來,這也實屬無奈之舉。

“以自熱米飯和自熱火鍋為例,雖然看上去營養比方便麵全面,葷素都有,但也不能跟新鮮食材相提並論。現在不能出門吃飯,將就吃吃。等疫情結束,吃火鍋肯定還是去餐廳過癮。”消費者薛女士說。

另外,自熱食品雖然銷量遠超方便麵,但價格也跑在了方便麵前面不少。記者在盒馬購買的海底撈自熱火鍋,一盒的售價是39.9元,而且僅夠一人食用。對於食量大的消費者來說,一盒恐怕還不夠。並且自熱火鍋一般不搭配米飯,有些品種僅有粉條勉強能算主食。

安全性也是很多消費者擔心的問題。

“孩子自己在家吃飯,我有時讓他自己泡方便麵,但不敢讓他自己吃自熱食品。”薛女士說,“自熱食品的加熱包,加入冷水,瞬間就能發熱,產生高溫,小孩操作不當容易被燙傷。”

記者看到,某品牌自熱食品外包裝的注意事項上註明:“攜帶自熱火鍋乘坐交通工具或寄送託運等,請先行與相關部門確認可行性。一般情況下,在汽車、火車上,均可攜帶自熱火鍋,自熱火鍋中除發熱包外的其他物料均可帶上飛機。”隨後,記者聯繫北京火車站相關工作人員,得到的答覆是:車站目前沒有相關規定不允許攜帶自熱食品,但是考慮到發熱包確實存在安全隱患,建議乘客不要攜帶。

事實上,自熱食品不安全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據報道,2019年1月,一名乘客在乘坐G1684次高鐵時,因使用自熱盒飯過程中操作不當,導致車廂內煙霧滾滾並觸發報警器,致使高鐵減速行駛。

北京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面上常見的自熱食品,除去加熱包的食品部分,只要是在正規商超上架的,是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但其加熱包的確存在安全風險。因此,消費者除了要購買正規廠商生產的自熱食品外,在使用時一定要嚴格按照產品說明上的步驟操作,避免發生意外情況。

文|攝 本報記者 張麗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