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好“三責”,做一個對工作有真情的機關幹部!

一個“老機關”說過,幹工作一要動真情,二要使真勁。真情是行動的主要推動力。人格的力量是凝聚,真情的力量是感動。感動上天可以降甘霖,感動大地能夠生新芽,而感動同事則會贏得成功的力量。臺灣著名歌唱家張明敏演唱的《一剪梅》,對真情進行了淋滴盡致的謳歌:真情像草原廣闊,冷冷冰雪不能淹沒;真情像梅花開過,層層風雨不能阻隔。是的,真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使長城坍塌、江水倒流,讓高山低頭、大海吟唱;能變險灘為平川,化干戈為玉帛,做一個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言歸正傳。

只有盡好“三責”,才能對本職工作有真摯熱愛之情,進而有一番作為。

一是盡好“真責”。常識告訴我們,無論對人還是對事,只有感情真摯才能真心真意。當一名機關幹部帶著感情去做工作,就會真正把心思用在本職工作上,把單位的反映作為第一信號,把為單位和幹部群眾服務放在第一位置,把提高單位工作成績作為第一選擇,把單位和幹部群眾的評價作為第一標準,用真心,施真招,真幫實帶,真抓實幹。就會變上訪為下訪,誠心誠意地去傾聽單位和幹部群眾的意見和呼聲,時刻把他們的冷暖、疾苦掛在心上,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為他們辦真事,辦好事,把踏踏實實的服務送到基層,送到幹部群眾的心坎上。就會在遇到困難和矛盾的時候,克服千難萬險,不怕千辛萬苦,有條件上,沒有條件也會創造條件上。相反,如果對基層、對幹部群眾缺乏真摯感情,就會三心二意,搞自我設計,自我保障,自我完善,把基層當成自己出名掛號、爭彩頭的“功利場”,一切以是否有“利”為轉移,大利大幫,小利小幫,無利不幫。就會玩虛的弄假的,搞應景式做秀,追風造勢,譁眾取寵,把基層當成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試驗場”,逼著“下頭”造渣,迎著“上頭”繡花。到頭來,只會是盡的責任越“真”,受的損害就會越大。

二是盡好“公責”。人類社會之所以古今一題地讚揚母親的偉大,是因為母親是責任的化身,而更為可貴的是母親的這種責任是公平的責任,她對待自己的子女,不論男與女、美與醜、強與弱、富與貧,都能堅持一視同仁。這是為什麼?因為母親對子女有“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真摯感情作基礎。機關幹部之於所服務的單位和幹部群眾,猶如母親之於子女。如果把單位幹部群眾作為“子女”來對待,就會始終堅持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對自已負責與對單位負責的有機統一,真正站在單位幹部群眾根本利益的大局上想問題,幹工作。就會秉公用權,不以利益多少分厚薄,不以私人交情分親疏,不以有無“門子”分等級,不以個人好惡分彼此,不以先進後進分長短,不以知識多寡為好,不以相貌俊醜分遠近,不以拉幫結夥分內外,始終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要求為標準,以單位幹部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努力給單位和幹部群眾創設一個公平、公正、公道的建設和競爭發展環境。

三是盡好“長責”。

深厚的感情可以使責任恆久。有的機關幹部做工作有臨時觀念,把機關當成跳板,搞假把式,熱衷於做“快餐”,求“速效”,造“景點”項目,把精力放在“裝潢門面”、“爭彩頭”、追求轟動效應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對自己對工作長期負責的真摯感情。所以,只有帶著深厚感情去出主意、提建議,去檢查和督導工作落實,才能認識到:自己在機關工作的時間是短暫的,而機關和單位建設的利益是永久的,需要一任為一任打基礎,一茬為一茬創造條件,即使在自己工作期間沒有做出什麼顯著的成績,只要盡了全部責任和能力,就是實績,就是貢獻。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就會把為單位和幹部群眾服務當日子過,不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會半途而廢,不會時過境遷,而是堅持從單位建設和幹部群眾的切身需要出發,尊重客觀規律,注重全面發展,辯證認識問題,既考慮當前需要,又著眼長遠建設;既突出重點,又統籌兼顧;既注重有形利益,又重視無形利益;既敢於開拓創新,又善於求真務實,真正做到謀經常,經常謀,使長勁,求長效,努力給黨委首長提出具有長遠性、建設性的意見建議,為單位和幹部群眾多謀利益,不留包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