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邑殘疾人李兵濤好事連連 脫貧脫單 還評上了“道德模範”

脫貧脫單,還評上了“道德模範”

——河北武邑殘疾人李兵濤好事連連

2018年脫貧,2019年脫單,2020年,河北武邑縣趙橋鎮夾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兵濤的打算是學習硬木雕刻技術,開一個製作花臺花架的作坊,讓生活更進一步。

3月17日,記者走進李兵濤家裡,乾淨的小院格外喜慶,屋裡的雙人床上嶄新的被褥疊得整整齊齊,潔白的牆壁上掛著全家福照片。房間的一角擺放著一臺複印機,李兵濤正在為村民複印資料,愛人賈霞寧則在旁邊幫著裝訂。“疫情期間,孩子們上不了課,大人們出不了村,大量的學習資料需要打印,我這裡比平時忙多了。”李兵濤說。

“30張,拿30元錢吧。”轉過身,李兵濤指著村裡的第一書記孟紅才說,“這都是書記出的點子,除了給大家服務,還能掙零花錢。”

“下肢雖有殘疾,但兵濤頭腦靈便,什麼事兒一學就會。”孟紅才說,夾河村地處兩縣交界,過去人們打字複印要到很遠的地方,自從有了這個複印部,兵濤每年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疫情期間,這個複印點更是給全村的孩子們解決了大難題。

“幸福來得太突然,我現在都不敢相信。”李兵濤回憶說,幾年前,他和年邁的父母一起生活,母親是一級殘疾,他是四級殘疾,什麼活兒都幹不了。母親去世後,想到自己30多歲了,生活還要靠70多歲的父親養活,心灰意冷的他在炕上躺了好幾天。

“要振作起來,有什麼困難咱們一起想辦法。”2017年春,剛剛到任的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孟紅才敲開了他的門。這一夜,李兵濤難以入睡,“人家找上門來幫咱,咱怎麼就不能振作起來?”

鼓足信心的李兵濤把自己的5畝地種上了水果玉米,扶貧工作隊幫他聯繫銷路,當年就收入了9000多元。“加上光伏收入、扶貧資金入股被託管的肉羊養殖和低保金、殘疾補助,一年收入近2萬元。”李兵濤高興地說。

武邑残疾人李兵涛好事连连 脱贫脱单 还评上了“道德模范”

李兵濤、賈霞寧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河北日報記者 陳鳳來攝

2018年春,李兵濤正沉浸在脫貧的喜悅中,孟紅才又找上門來。“脫了貧還要脫單兒,精神上也要變個樣兒。”村裡賈霞寧的丈夫去世後,帶著兩個女兒過得很難。孟紅才想,如果把兩個人撮合在一起,豈不是一樁美事。李兵濤是一百個樂意,但賈霞寧的父母不同意:“女兒條件這麼好,怎麼能找一個殘疾人?”

為了促成這樁婚事,孟紅才和村黨支部書記李立生多次跑到武強縣賈霞寧的孃家。兩位老人聽了李兵濤身殘志堅、淳樸善良的事兒,又有兩位書記做媒,高興地答應了。去年春天兩人成親時,孟紅才開著自己的車把賈霞寧從孃家接了過來。“這麼多人幫我,我現在真是掉到了蜜罐裡了。”李兵濤眼睛溼潤了。

婚後,李兵濤、賈霞寧合在一起的12畝地,5畝種上了水果玉米,其餘地塊種上了經濟作物,收成都好。村裡通上天然氣後,心靈手巧的李兵濤當上了燃氣管理員,賈霞寧也做了村裡的保潔員,這些都是鎮上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安排的公益性崗位。

“這麼多人關心我,我也要回報大家。”脫貧脫單後,李兵濤的心氣更足了。村裡誰家洗衣機壞了,燃氣出故障了,他都是隨叫隨到。村裡有17戶五保貧困戶,他義務幫著打掃衛生、修理電器、代買東西、代繳醫療保險等,去年底他被鎮裡評為道德模範。李兵濤從櫃裡拿出紅布包裹的證書,輕輕擦拭著,“俺要好好做,對得起這份榮譽。”

“一個殘疾人能有今天,都是黨和政府給的,我要永遠跟黨走。”去年9月,李兵濤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對於開設硬木雕刻作坊,李兵濤已經考察了許久,做了充分準備。“有黨的好政策,不信過不上好日子!”李兵濤說。(河北日報記者 陳鳳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