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鏡頭下的“新政”成都,深深淺淺的幸福,油然而生~

三月,陽春

迴歸中的城市,格外親切

走在熟悉的小巷,身邊是熟悉的人

深深淺淺的幸福

就這樣,油然而生

……


央視鏡頭下的“新政”成都,深深淺淺的幸福,油然而生~


3月21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週刊欄目以《特別報道:疫情下的“迴歸”》為題,把視線投向成都,聚焦成都“五允許一堅持”城管新政下的暖心畫面 ❤


央視鏡頭下的“新政”成都,深深淺淺的幸福,油然而生~

3月22日,央視新聞又以一場42分鐘的直播,帶全國網友一起感受成都城管新政背景下的煙火氣……


跟著鏡頭,我們行走在新成都最繁華的太古裡商圈,行走於老成都的阡陌街巷,我們驚喜於我們的城市這份親切與溫暖,用熱烈而喜悅的心擁抱她……


在這個特別的一週

中央電視臺新聞週刊用特別節目的方式

關注疫情下的迴歸~


華燈初上,成都恆德路的美食一條街已恢復了往日的煙火氣,前來臨街店鋪吃飯的客人零零散散多了起來。


央視鏡頭下的“新政”成都,深深淺淺的幸福,油然而生~


商家馮思博正忙著招呼客人,去年剛創業的他在恆德路開了三家店面,因為疫情的原因已經倒閉了一家,與這條街上其他小店一樣,他的店面不過幾個平方,如果按照防控要求,桌與桌之間至少保持一米的距離,那麼攤位只能是過去的一半,客流量還是上不來,依然要虧本。


焦頭爛額之際,成都城管部門的一則通知讓他看到希望,成都城管部門允許臨街商鋪疫情期間可以在人行道上臨時擺上幾桌,用於補充因防控無法營業的餐位。


央視鏡頭下的“新政”成都,深深淺淺的幸福,油然而生~


“疫情期間,鼓勵支持大家發展經濟,彌補因為疫情造成的損失,現在城市管理允許大家佔道經營,但是不能佔盲道、不能佔消防通道。”


“我們的小店,門面都比較小,要是真的一張桌子都不能擺,那生意很難維持下去。”受益於這項臨時的政策,商家馬家會目前的營業額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一半。


央視鏡頭下的“新政”成都,深深淺淺的幸福,油然而生~


隨著疫情形勢好轉,成都下發通知,取消了低中風險地區原有堂食餐位密度低於50%的規定,現在餐館裡的桌子不再需要刻意保持間距,可以恢復到疫情前的模樣,但考慮到室外空氣更加流通,成都依然保留著允許越門經營、室外擺放餐桌的規定。


央視鏡頭下的“新政”成都,深深淺淺的幸福,油然而生~


對於一些習慣坐在街上吃飯的成都市民來說,他們更為這項充滿溫度與關懷的臨時政策得以保留連連稱讚。


央視記者在點評裡這樣說道,“城市除了鋼筋水泥,更要有人情冷暖,要打破這場疫情帶來的寂靜,除了嚴格的防控規定外,更要用心呵護好重生的煙火氣。”


央視鏡頭下的“新政”成都,深深淺淺的幸福,油然而生~


酸辣粉、串串、鐵板燒

地道火鍋、特色小吃

……

“成都核心商圈 人氣恢復明顯”

“商家得實惠 百姓添信心”


“五允許一堅持”城管新政

讓城市人情味兒更濃

城市迴歸的步伐更快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央視主播蔣林、白璐也來了


央視鏡頭下的“新政”成都,深深淺淺的幸福,油然而生~


太古裡-IFS商圈,這個最能代表成都地標的商圈,雖然受疫情影響,但夜晚8點依然燈火輝煌。


而圍繞商圈周邊的,是1511家關乎成都人幸福感的街邊小店,在城市復工復產的過程中,這些隱匿在城市毛細血管的店鋪經營者或在小餐飲店中打工的人是最不能忽視的人。


央視鏡頭下的“新政”成都,深深淺淺的幸福,油然而生~


“因為疫情的襲來,他們的經營出現了停擺,雖然他們在努力的維繫著自己的生活,但在過去的兩三個月內支出是遠大於收入的。”


如何給他們最有力的支持?不久前,成都出臺了“五允許一堅持”政策,這些落到實處的支持政策,讓他們切身體會到了這個城市的溫度。


央視鏡頭下的“新政”成都,深深淺淺的幸福,油然而生~


“在不佔用盲道,消防通道的情況下,現在允許我們沿街商鋪佔道經營了。”


在三聖街經營小吃店的一位老闆表示,“相對而言將東西擺在外面生意要好很多,政府能想到我們這些相對來說生活抗風險能力較差的群體,能出臺政策給予我們支持,特別感謝。”


央視鏡頭下的“新政”成都,深深淺淺的幸福,油然而生~


“其實在這之前,我們在臨街商鋪的管理上也做過試點,比如‘一街一公約’,在有條件的地方允許商家每天中午11:30-13:30限時擺放,疏堵結合。”


錦官驛街道辦轄區有31棟寫字樓,中午就餐的人很多,但這裡不少店鋪店面都較小,因此綜合考慮後允許臨街商鋪在中午11:30-13:30限時擺放,這樣既滿足商家的需求也滿足就餐人員的需求。


央視鏡頭下的“新政”成都,深深淺淺的幸福,油然而生~


而在金牛區恆德路社區,記者發現一家生意火爆的燒烤店,老遠就能聞到香味,走近一採訪,得知這居然是一家新開業的店鋪。


這家3月11日才開業的新店,趕上了疫情下的“經濟寒冬”,也趕上了成都城管“五允許一堅持”新政送來的溫暖。


“現在政府允許我們在外面擺攤了,就有人氣了,所以特別感謝政府幫助我們!”


央視鏡頭下的“新政”成都,深深淺淺的幸福,油然而生~


東昇街,一家網紅餐飲店外整齊的擺放了十幾張桌椅,商家自覺的將桌子擺在盲道兩側,留出一米寬左右的通道。一側是正在進餐的食客,一側是正在等候的客人,雖然經營的是串串店,但店外的地上卻沒有油漬、餐巾紙等垃圾。


“我們要求商家履行好主體責任,做好‘門前三包’;同時環衛公司加密保潔頻次,無縫銜接收運商家產生的餐廚垃圾,這樣才能更好的保障政策的實施。”


錦江區錦官驛街道辦事處服務的臨街小商家一共1511家,1511家小商鋪對應的就是1511個家庭單位,如果再擴散一下,在1511後面乘以10或者乘以20,這就是一個更大的城市家庭群體。


也許和這個千萬人口的城市比起來,它的數量並不是很多,但他們的生活狀態會直接影響到我們在這個城市中生活的幸福感。 ❤


央視鏡頭下的“新政”成都,深深淺淺的幸福,油然而生~

央視鏡頭下的“新政”成都,深深淺淺的幸福,油然而生~


主管: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

主辦: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新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