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筆記(1)——做一個不聽話的節度使

從小到大,我們都一直被要求“聽話”。不聽朝廷的大臣是逆臣,不聽父母話的孩子是壞孩子,不聽老師話的學生是壞學生,不聽領導話的員工是沒有前途的員工。習慣了“要聽話”的價值判斷,我們大多遵守父母、老師、領導或公司“為你好”的安排。我們一直習慣的事物會不會有錯?

讀史筆記(1)——做一個不聽話的節度使

看罷憲宗朝中央集權與地方節度使的權力鬥爭,我越發覺得有必要認真審視一下我們順從當權者的這一傳統習慣。在現今個人企業雙選、市場經濟充分發展的年代,一味的聽話或許並不能加持我們的成長與發展。有時做一個不完全聽話甚至完全不聽話的人,是否會更有利於維護個人的利益?

讀史筆記(1)——做一個不聽話的節度使

順宗在位之末,三位節度使西川節度使韋皋,荊南節度使裴均,河東節度使嚴綬因順宗“哀毀成疾”上疏,“權令太子親監庶政,俟皇躬痊癒,太子可復歸東宮。”再經宦官俱文珍、劉光琦等從中慫恿,不由順宗不從,遂許令太子監國。過了半月,順宗禪位太子,自稱太上皇。越五日,憲宗稱朝,即貶謫順宗朝宰相王伾、王叔文。數日,太上皇病體增劇,醫藥無效,竟而升暇。韋皋因表請監國,再沛恩綸,厚加寵遇。雖恩詔未到人已歸天,追贈太師,予諡忠武。韋皋兒子韋行式,娶逆臣盧文若女第,屬反賊族黨,按例當沒入掖庭。憲宗因韋皋有大功,予以赦免。其餘幾位也因上表順宗,得到相應的嘉獎與提拔。

讀史筆記(1)——做一個不聽話的節度使

憲宗即位後,支度副使劉闢,未得朝廷詔命,自稱西川劍南留後,想接韋皋的班。憲宗不予,任命袁滋為西川節度使,劉闢即造反。袁滋不敢赴任,憲宗考慮到履位方新,力未能討,授劉闢為西川節度副使,知節度事。派韋丹為東川節度使,防治西川。如果劉闢受任命,安心為朝廷效命,極有可能作為節度使善終(參見成德節度使王承宗)。但劉闢非得作大死,要求兼領三川節度使。憲宗不予,即發兵攻打梓州。最終刺激朝廷下大決心討逆,成為了殺雞儆猴的第一隻雞。劉闢造反中有個插曲非常值得一提,韋丹未到任東川前,原東川節度使李康因劉闢攻打梓州,督眾據守,一面飛章告急。最終被劉闢擒後又送歸,為劉闢代求昭雪,卻被高崇文斬首。敗軍失守,已負死罪,尚敢替逆賊求免麼?

讀史筆記(1)——做一個不聽話的節度使

平盧節度使李納死,長子李師古襲職,師古死,師古異母弟李師道為節度副使。當時因四川迭亂,不宜再激他變,憲宗乃命李師道為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對朝廷陽奉陰違,暗中發展勢力,與其他反叛的淮西、成德等節度使眉來眼去,暗中勾結。淮西平定後,李師道本欲歸命,遣子入質,卻因妻所阻也走上謀反的路。居然天真的認為謀反不成,大不了獻城割地,無甚代價。最終卻被下屬劉悟反叛,全州瓦解,父子授首。

讀史筆記(1)——做一個不聽話的節度使

讀史筆記(1)——做一個不聽話的節度使

成德節度使王世貞病死,王承宗自為留後。父死子繼,軍士擅立已成習慣,近有平盧先例,周邊范陽、魏博、易定、淄青人地相傳,與成德同例。朝廷認為以擅立留後的罪名討伐王承宗,牽一髮而動全身,容易引起更大規模兵變。且王承宗害怕朝廷討伐,累表自訴,願意獻出德棣二州,聊表微誠。憲宗受同平章事裴垍、李絳及京兆尹裴武勸解,雖有吐突承璀請戰,仍命王承宗為成德節度使。但王承宗亦開始作死,因受激將,懷疑剛任命的德州刺史薛昌朝私接朝廷對他不利(王氏門婿,王承宗親戚,已故節度使薛嵩子)。於是私自將薛昌朝拘至真定,囚繫獄中。憲宗於是發兵討伐。但主將吐突承璀宦官出身,各路兵馬步調不一,導致日久無功。王承宗恰又上疏謝罪,把一切過失都推到昭義節度使盧從史身上。(盧從史最早附會吐突承璀,主動請戰王承宗,卻討伐中出工不出力,陽奉陰違。)在平盧節度使李師道代為申請下,憲宗便決計罷兵,仍令王承宗為成德節度使,歸還了德棣二州。

讀史筆記(1)——做一個不聽話的節度使

王承宗佔了上風后,卻仍不老實,在淮西戰事期間,渾水摸魚,縱兵四掠,幽滄定三州,均為所苦。而且,當朝宰相,專握兵權的武元衡在京城長安當街被殺,頭顱被取,宰相裴度亦頭顱受傷,墜入溝中。京師倉促結案判定暗殺受王承宗主使(後證實為李師道主使),遂嚴詔譴責,朝廷再討成德。此時,朝廷在淮西河北兩處南北同時討伐,且成德討伐一直不甚順利。但淮西平復後,王承宗害怕,主動送子到京師做人質,並將德棣二州圖印送歸京師。憲宗於是恢復王承宗官爵,仍令為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得以善終。

讀史筆記(1)——做一個不聽話的節度使

第一次討伐王承宗期間,淮西節度使吳少誠被自己寵任的大將吳少陽軟禁,其子吳元慶也被其殺害。吳少陽於是自為留後。因朝廷正在河北用兵且敗多勝少,無暇顧及淮西,憲宗只得任命吳少陽為淮西節度使。吳少陽駐節蔡州,陰聚亡命之徒,牧養馬騾,又隨時抄掠壽州、茶山,劫奪商旅,以濟軍需。朝廷卻甚難管制。吳少陽病死後,其子吳元濟秘不發喪,自領軍務。又開始作大死,聯李師道、逐嚴綬,欲歸取中原造反。淮西起事,若無名將李愬,淮西事成,大唐極有可能提前進入諸侯割據的戰國時代。

讀史筆記(1)——做一個不聽話的節度使

幾位起兵反叛的節度使,都有著先期不聽命朝廷逼朝廷妥協達成目的光輝戰績,除王承宗實力夠硬得以善終外,其餘均未能見好就收,作大死最終身敗名裂。

讀史筆記(1)——做一個不聽話的節度使

沒有鬥爭就沒有妥協。歷史中如此,現實生活中同樣如此。在某個項目,總包進場之初,項目經理、生產經理對甲方管理人員有求必應,唯唯諾諾。但甲方代表並未因他們的“聽話”而特意考慮他們的訴求,施工單位為了項目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但後來,乙方人員開始直接拒絕甲方的指令,或者拉鋸後做一些有條件的承諾,變得不那麼“聽話”。甲方卻開始體諒他們的付出,考慮他們的意見。可以說:總包的不聽話,反而讓甲方尊重和理解他們的需求。

讀史筆記(1)——做一個不聽話的節度使

“聽話”或者“不聽話”是審時度勢後採取的手段,二者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中央權威較強時,哪怕陽奉陰違,地方節度使只能服從。而中央權威偏弱、制度不健全時,不聽話的節度使更容易獲得更大利益。以史為鑑,不聽話的回報固然可觀,但若未能見好就收,副作用也超出想象。

作為職場人士,維護個人利益並不可恥且首要的,希望各位均能做一個懂形勢的又不完全聽話的節度使。而作為管理者,卻又要注意控制下屬中“不聽話”的苗頭。歷史真是複雜,人生亦如是。

讀史筆記(1)——做一個不聽話的節度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