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最珍貴的一幅畫,被溥儀帶出宮,為何最後被日本收藏?

2019年1月,特地跑去日本東京看“顏真卿大展”的中國人不計其數。他們除了去看大名鼎鼎的臺北故宮所藏國寶《顏真卿祭侄稿》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親眼一睹

李公麟的《五馬圖》

宋代最珍貴的一幅畫,被溥儀帶出宮,為何最後被日本收藏?

宋代最珍貴的一幅畫,被溥儀帶出宮,為何最後被日本收藏?

宋代最珍貴的一幅畫,被溥儀帶出宮,為何最後被日本收藏?

宋代最珍貴的一幅畫,被溥儀帶出宮,為何最後被日本收藏?

宋代最珍貴的一幅畫,被溥儀帶出宮,為何最後被日本收藏?

五馬圖主圖部分

李公麟是北宋的文人畫家,中國繪畫史上公認的“白描”一代宗師,甚至被譽為宋畫第一人。《五馬圖》是李公麟最重要的傳世名跡,自北宋以來,集歷朝歷代珍愛於一身,被視為畫馬的巔峰神作。

然而,在2019年之前的八十多年間,《五馬圖》僅見存於故宮博物院的珂羅版,真跡一直下落不明!

宋代最珍貴的一幅畫,被溥儀帶出宮,為何最後被日本收藏?

《五馬圖》複製品

《五馬圖》卷而言,看似簡約的白描勾畫,但線條粗細、墨色濃淡均恰如其分,馬與人物比例精當,形象生動,甚至能讓人感覺出馬的肥瘦、光澤及性情。如果要選定我國十件傳世名畫,這幅畫卷極有可能名列其中。

《五馬圖》是如何失蹤的?又為何會流失日本?

宋代最珍貴的一幅畫,被溥儀帶出宮,為何最後被日本收藏?

故宮博物院藏珂羅版印刷品

《五馬圖卷》為南宋內府收藏,入元、明,經柯九思、張霆發諸家遞藏,康熙年間藏河南商丘宋犖家。乾隆時入清宮,是流傳有序的傳世名跡。 這幅畫在清宮珍藏200多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以賞賜溥傑的名義盜運出宮。

據張伯駒《春遊瑣談》記載,溥儀在天津日本租界張園居住時,日本人以兩萬日金得到宋粱楷卷。這件事由陳寶琛經手。事成之後,日本某侯爵又想以日金四萬得李公麟的《五馬圖》卷,獻給日本天皇。於是,溥儀以40件書畫售日金40萬,而《五馬圖》則不索價,獻給日本天皇。此事又是陳寶琛經手,先以溥儀的名義將40件書畫賞給了陳寶琛的外甥劉可超。劉用其中的四件向天津鹽業銀行抵押4萬元,其中有《秋山平遠圖》、《五馬圖》、《摹懷素書》和《姚山秋霽圖》。押款兩個月後,劉歸還1萬元,取走了《五馬圖》。自此以後,《五馬圖》藏於何處、藏於誰手一直雲遮霧罩。

上世紀20年代末,《五馬圖》由溥儀老師陳寶琛的女婿劉驤業攜至日本,經古董商江藤濤雄之手售予末延財團的末延道成先生。時局動盪之中,急需資金的王公貴戚一般會將大量中國書畫珍品售予海外。

日本著名的中國學學者內藤湖南先生曾說,中國這般情形,珍貴文物接二連三地流出國外,很想把這些東西留在同是東洋而且自古以來關係非比尋常的日本。他的這些話對日本的收藏家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古董商博文堂原田悟郎先生的回憶中,一批熱愛中國藝術的日本學者與收藏家以“東洋的東西一定要留在東洋”為念,努力將它們留在日本。

宋代最珍貴的一幅畫,被溥儀帶出宮,為何最後被日本收藏?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淡彩《五馬圖》

1933年,李公麟《五馬圖》被日本政府定為“重要美術品”——與國寶相當。此後,其就下落不明長達八十餘年。傳言四起,有說它已毀於戰火,也有說它傳至美國宋氏後人手中,還有人說五馬已被分離。其實,它一直在日本,安然無恙。原裝的盒子、包布,《五馬圖》與1920年代傳入日本時的狀態無異——在存世數量稀少的中國北宋時期紙本畫作中,《五馬圖》應當是唯一一件保存狀況如此良好的傳世之作。

宋代最珍貴的一幅畫,被溥儀帶出宮,為何最後被日本收藏?

“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展海報

直到2018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公佈“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展目錄時,李公麟《五馬圖》赫然出現,這才解開了《五馬圖》真跡的去處。

《五馬圖》藝術鑑賞

宋代最珍貴的一幅畫,被溥儀帶出宮,為何最後被日本收藏?

《五馬圖》描繪了北宋元祜初年西域邊地進獻給皇帝的五匹矯健的名馬,前四匹為“鳳頭驄”、“好頭赤”、“錦膊驄”、“照夜白”,第五匹是“滿川花”。每匹馬前面均有一耷馬人。此畫中的馬及牽馬人,均是畫家根據真實對象寫生創作的。

前三位控馬者為西域少數民族的形象和裝束,姿態各異,無一雷同,其精神氣質亦微有差異,有飽經風霜、謹小慎微者;有年輕氣盛、執韁闊步者;有身穿宮服、氣度驕橫者。

五匹毛色狀貌各不相同的馬。或靜止,或緩步徐行,比例準確,神完氣足。畫家用純熟的白描技法,把盛行於唐代吳道子時代的“白畫”發展為具有豐富表現力的畫種——白描,這幅畫就是確立這一畫種的標誌。畫家在白描的基礎上微施淡墨渲染,輔佐了線描的表現力,使藝術效果更為完善,體現了文人畫注重簡約、儒雅和淡泊的審美觀。自此之後,幾乎所有的白描人馬畫無不源出於李公麟的白描藝術。

宋代最珍貴的一幅畫,被溥儀帶出宮,為何最後被日本收藏?

人物的面部刻畫很簡單,但結構異常準確,狀貌極其生動,鬚眉之間,不但可視其年齡、身份、民族,甚至從表情可以窺其內心。

《五馬圖》對後世影響甚大,成為後世畫鞍馬人物的最佳範本,後人推其為“宋畫第一”。


李公麟(1049年—1106年),北宋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州(今安徽舒城縣)人。好古博學,長於詩,精鑑別古器物。尤以畫著名,凡人物、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尤擅畫馬,人物、道釋深得吳道子旨趣,運筆如行雲流水,人物造型準確,神態飛動;山水氣韻清秀,得王維正傳;著色山水追李思訓心法。能集諸家之長,得其大成,師法自然,大膽創新,自成一家,被後代敬為第一大手筆、百代宗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