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灌輸給你孩子一句話,你會說哪句?

倔犟向前


灌輸式教育對孩子從小來說是一種被動的接受,是父母意願的一種強加。

“灌輸的一句話”可以解釋為“灌輸式教育”,也被稱作為“填鴨式教育”。意思是教育者把某種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習者,學習者就像被灌食似的被動接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重要,從孩子幼年時就開始被發現,被模仿,被學習。相應的如果有些父母自身的受教育程度高低和思想價值觀好壞,會從小影響孩子心智的發育,比如有的父母可能會給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能賺很多的錢”,典型的“學習唯金錢論”,把成年人的金錢物質至上的思想若灌輸到孩子心中,那對以後得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不好的影響。

父母應從小給孩子薰陶一種優秀的思想。以身作則,把正確的生活方式和正確的思想潛移默化,讓孩子自我探索發現以助於成長。

父母應該做表率,樹榜樣。作為父母,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影響深遠。父母良好的學習、工作、生活習慣,自身學識、道德、素養、生活圈子,行為高尚、情趣豐富,有擔當、有責任,這些都能塑造和培養孩子的人生價值觀。

父母應該在情感上和孩子做“朋友”。良好的家庭環境應該是父母和孩子建立“好朋友”關係的基礎。這不僅是呵護關愛,更應該是關注和親近。有的父母為了忙於生活工作,以為給更好的物質就是對孩子的愛,以致傾盡所有而成溺愛卻不知道孩子內心深處最需要的是什麼。和孩子做“朋友”需要更多的親近和關注她(他)們,進行親密交流和溝通,來了解他們的興趣喜好、心理變化來贏得孩子內心真正的信任、尊重,通過自身的影響塑造其人生價值觀的成長。

父母應在後天環境中努力營造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好的環境對孩子成長有多麼重要。和睦、祥和、溫馨,孩子會感到舒適自然。經常吵架,冷戰的家庭是給不了好的環境的。

父母要學會讚美、鼓勵、信任孩子,這樣才能使其活力滿滿,自信心爆棚。小時候我上學考個好成績被老師誇回家被爸媽表揚,那感覺就像吃了興奮劑一樣,何況孩子呢。別動不動孩子犯錯就批評、說教、呵斥、謾罵,這樣易使孩子喪失自信和勇氣,試問誰不會犯錯呢,只有在不斷的犯錯中鍛鍊成長,才能豐富她(他)們以後得人生經歷。所以要學會讚美、包容和理解,始終要記得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

良好的薰陶使孩子培養塑造優秀的思想,是每一位做父母的要用心完成的人生答卷。

最後如果用一句話給自己的孩子說,那我想把毛主席說的那句話給他做座右銘——“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畢竟美好的東西都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爭取的!


終南之戀


3歲時在滑滑梯上對另一個三歲小孩說“你可以的,勇敢一點”;5歲時在全國性平臺獲得小講師比賽一等獎;10歲時對爸爸說“你要放下,繼續往前走”。這都跟接下來這句話很有關係!

“你覺的呢?嗯,有點意思”,這是我幾乎每天都會跟孩子說幾遍的一句話。有幾個作用。

首先孩子會勤于思考,思維活躍是一切的基礎。學習攻堅、承錯能力、語言能力、更多方法等等,也包括未來感情變故處理都跟思維開闊度有關。

再者自我評價提升。孩子會覺得這是他自己做出來想出來的,他會覺得自己更有價值。

最後就是歸屬感。家長對他的欣賞至關重要,共同參與後獲得具體的嘉許就可以提升歸屬感。


大雁75885


我會對我的孩子說:“你可以去試試,媽媽相信你可以的!”

我有兩個孩子,大寶現在已經6歲多了,小寶快五歲。從他們有自主意識的時候,也就是從兩歲左右開始,他們就總是喜歡去做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這些事情中很多都是我們大人會反對的事情,比如喜歡拿著筆在本子上亂畫亂塗;喜歡把一本書撕爛;喜歡把衛生紙抽出來玩耍等等。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也開始嘗試著做一些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

每當他們看著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們就會很好奇,也想自己去嘗試做一下。

三歲的時候

我在洗衣服,大寶會對我說:“媽媽,我也想洗衣服,但是我不會”其實,我知道他是想來玩水。但是還是會同意他的要求,然後對他說:“你可以來試試洗自己的小襪子,媽媽相信你會洗乾淨的”,然後他就會很開心的在盆子裡洗起了自己的小襪子,就這樣,慢慢的,他真的就學會洗自己的襪子了,到現在很多時候都是自己洗自己的襪子,而且也洗的很乾淨。

四歲多的時候

我的大寶看著我洗碗很好玩,因為可以玩水,有一天,他就突然對我說:“媽媽,我也想洗碗,但是我不會洗”,聽到孩子這樣一說,我很高興的對他說:“你可以來試試,媽媽相信你可以的”,於是,大寶又很開心的來嘗試洗碗了,就這樣,慢慢的他從一點都不會洗碗到現在洗鍋刷碗全部搞定,有時候比他爸爸還收拾的好。

五歲的時候

大寶開始學習英語,由於男生語言發育要稍微晚一些,而且他自己說一些英語單詞總是咬字不清,所以他一聽到英語老師說英語自己就恐懼,也不願意去學習。於是,我還是對他說:“大寶,你試著大聲把英語讀出來,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的”,之後,他開始嘗試著去讀,雖然中間也遇到很多困難,但是,現在他已經可以講完一個小小的英語故事了。

六歲的時候

孩子學習打羽毛球,由於手臂力量不足以及手的靈活性不強,這就導致孩子總是沒法發球,當然也不能很好的與人打羽毛球,於是孩子就很沮喪的對我說:“媽媽,我很想打羽毛球,但是我就是打不好,怎麼辦?”,我依然對孩子說:“大寶,你再多去嘗試一下,媽媽相信你一定會學好的”,就這樣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和我無數次的鼓勵,孩子到現在可以很好的打羽毛球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以上類似事件還有很多,每次孩子想要嘗試著做一件新事情時,或者是在做事的時候遇到困難時,我都會用這句話:“你可以去試試,媽媽相信你可以的”來鼓勵孩子,然而每次孩子聽到這句話後都非常有動力,最終也學會了很多本領。

我會一直用這句話來鼓勵我的孩子。對孩子來說,媽媽的信任就是他前進的最大動力。我相信,我的孩子會在我的信任下越做越好。而我也認為,我的孩子就是我心目中最棒的!


二胎寶媽談育兒


我和丫頭之間一直有句暗語:揚起你的笑臉,把影子留在身後!她很小的時候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覺得好玩,因為每次都是我說上半句,她就馬上說出下半句。讀小學的時候,她還以為我是用這句話來讓她不要駝背的,讀到高中時候就明白了其中含義了。有一次她爸用我的QQ和她聊天,她聊著聊著覺得不對頭了,就要她爸爸對暗號,結果,她爸就露餡了。呵呵😄!


美洋洋英語


“你一定要知道堅持在生活中的意義”。成功沒有隨隨便便的,不論有任何理想,都要努力學習,增長知識,沒有其他捷徑.

就像減肥,做俯臥撐直到感覺受不了了以後再堅持做的最後那幾個,才特別有用;游泳也是一樣,快到了體力極限了,再堅持遊十米,百分之八十的效果都在這最後的十米里面。水要100度才會沸騰,要到零度以下才能結冰。

許多家長都會問這樣的問題:“現在什麼專業是熱門,什麼又是冷門”?我覺得世界是在不斷的變化的,今天的熱門,明天也許會成為冷門;今天的冷門,明天或許會是熱門。

孩子的選擇,只要是真心喜歡,然後持之以恆就可以了,不用只看成功人士的風光,更應該讓孩子看到人家的艱辛。學習如此,事業如此,愛情亦如此。


生活點滴w


“你很棒,大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永遠有我們在背後支持你!”

如果我有孩子,可能給不了富裕的物質,但我一定要給她骨子裡的開朗和自信!從小給孩子灌輸什麼話,其實就是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原生是福助人,原生是罪害人。

家庭造就性格。電影《被嫌棄的松子一生》有句經典臺詞“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松子妹妹體弱多病,父親的愛和關心都給了妹妹,一直都忽略了松子。她也是一個孩子,幾乎沒有獲得父母關愛呵護,孤獨地熬過童年。長大後的松子一生都是悲哀的,她自卑懦弱,委曲求全,一味低身下氣祈求別人愛她,但這份容忍遷就卻讓她變得卑微不值錢,她一生都沒被別人好好愛過,最後一人悄無聲息的死去。原本松子可以是個優秀美麗的女人,可她缺愛,沒有被愛澆灌成長的孩子,一生都是殘缺的。

悲從骨中來,萬般不如人。我的表姐也是不幸的人,她從小就遭遇家庭暴力,父母在她1歲時就離婚,她被判給媽媽撫養,她媽媽脾氣暴躁,每次不開心都會拿表姐撒氣,打她已成為家庭便飯,表姐說只要聽到媽媽騎車回家的聲音就嚇得瑟瑟發抖。童年的暴力導致表姐極度自卑,即使她漂亮成績好,她也看不到自己的優秀,甚至不敢談戀愛覺得自己不配。畢業了她努力工作,但在公司幾乎不敢發言表現自己,低眉順眼任人差遣,總認為別人都比自己能力強,一直都活在自卑中。這是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傷害,我能看到她從心底裡的自卑,可能一生都無法治癒。

天之大,何以為家。如果一個家庭沒有愛,連養育都不負責,那你為何要生孩子!電影《何以為家》的主角扎因把父母告上了法庭,他控訴父母生了他卻不撫養他,讓他和弟弟妹妹吃不飽穿不暖,得到的只有無止境的毆打。這種家庭是最可恨的,即使不給愛,起碼要做到最基本的撫養成人,如果生下孩子只是當做大人的出氣筒,家裡的勞動力,那麼父母就是罪人,生了他同時也殺了他!

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我不渴望大富大貴的家庭物質,卻羨慕被愛意滋養的孩子。長大後你會發現,那種天生的自信是打敗困難的利器;那種即使很平凡卻有父母疼愛的人,活得輕鬆自在像個小仙女。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個完整且美好的童年,不管何時永遠有家人陪伴支持[心]



易楊多肉


一句話,寶貝真聰明!

二句話,我們寶貝懂事了,最棒!

三句話,寶貝長大了,上學了,學習肯定錯不了!

四句話,今天考試了,語文考了70分,其他同學看的都比我好,沒事媽媽相信你肯定能考好!

五句話,媽媽我不想上學了,同學們都說笨,不你肯定行,相信你不比別人差!

六句話,媽中考成績下來了,我考上高中了剛過最低分數線,是嗎?我說什麼來著。我們就孩子一定行!你是最棒的!

七句話,媽高考成績出來了。我考得很一般剛過一本分數線,估計走一本沒希望了只能是二本。媽我盡力了。天那了不起,真的了不起我好激動,你真的非常棒非常棒!


東晨看日出


我以為我給孩子說的最多的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或者是親自動手豐衣足食呢,誰知剛剛問了下孩子,孩子記住我說的最多的話是身體健康就行。

原來這句“親自動手豐衣足食”的話,是我的家長對我說的。

想想也是,都是咱這個家長照顧不到,沒經驗,讓孩子小時候經常打針吃藥,那時真恨不得自己替孩子捱打針。還好當時孩子不哭不鬧,就是要吃著東西。這個好,能吃就行,恢復的快。那時沒少買小籠包,一說吃啥就是小籠包,老幼樂的小籠包。

那時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身體健康就行了,直到後來上學了,學校老師建議家長讓孩子補課,我也說的是那句話,身體健康就行。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家長的要求也會增多,不知不覺的,與孩子就拉開了距離。由無所要求到有要求,到有更多的要求,相信每個家長都是對孩子好的,也許最最本初的願望就是健康了,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不管家長跟孩子說的啥,重要的是孩子記住了啥,這中間還需要多多溝通才能彼此明白彼此。

謝謝這個提問,讓我瞭解了一下孩子的想法,不然的話,還以為自己以為的就是孩子以為的呢。還好現在長大了,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記住了親自動手豐衣足食的話。

順便感嘆一下,當家長的真不容易呀!


跟著感覺走走走


這看似是一個剪短的問題,實則是一個家庭教育的折射。

不同的家庭經歷和家庭背景對孩子灌輸的思想也不一樣。

如果是一個曾經富有卻落魄的家庭,告訴孩子的可能是你要努力拼搏,力爭上游。

如果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告訴孩子的可能是你要保持初心,服務他人。

如果是一個普通家庭,告訴孩子的可能是你要堅強,不懼怕風險。

如果是一個富裕的家庭,告訴孩子的可能是你要勇敢做你自己,實現自我價值。

所以,我們發現父母給孩子帶來的財富和價值觀大多數取決於我們自己的認知和所處的環境。

與其說是給孩子的一句話,不如告訴我們自己。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你的模樣將決定孩子未來的模樣。


希媽說


“你一定要知道堅持在生活中的意義”。成功沒有隨隨便便的,不論有任何理想,都要努力學習,增長知識,沒有其他捷徑.

就像減肥,做俯臥撐直到感覺受不了了以後再堅持做的最後那幾個,才特別有用;游泳也是一樣,快到了體力極限了,再堅持遊十米,百分之八十的效果都在這最後的十米里面。水要100度才會沸騰,要到零度以下才能結冰。

許多家長都會問這樣的問題:“現在什麼專業是熱門,什麼又是冷門”?我覺得世界是在不斷的變化的,今天的熱門,明天也許會成為冷門;今天的冷門,明天或許會是熱門。

孩子的選擇,只要是真心喜歡,然後持之以恆就可以了,不用只看成功人士的風光,更應該讓孩子看到人家的艱辛。學習如此,事業如此,愛情亦如此。

這個世界許多事情,前面百分之八十的努力,只能得到百分之二十的回報,最後的百分之八十的回報就在那百分之二十的堅持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