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春天快來了:公共交通消殺“開跑”“中國車都”重啟生產線

【訊】“(正月)初一一動不動,初二按兵不動,初三紋絲不動,初四巋然不動,初五依然不動……何時能動?鍾南山叫動才能動!”一首源自武漢並在網絡廣泛傳播的“不動謠”於無奈中透出詼諧,詮釋著武漢人的顧全大局與開朗豁達。

為白衣戰士“操碎了心”的武漢伢

中新社23日報道,隨著疫情蔓延,“武漢”和“武漢人”一度成為眾矢之的。在一些外地人的歧視、指責,甚至謾罵聲中,武漢人的委屈、鬱悶非外界所能體會。此時,他們沒有辯解,更無抱怨,而是以一篇“很抱歉,以這種方式‘出名’”的“自述”,以一首《武漢伢》的歌曲,以一部“武漢,我們等你,也請你們等等武漢”的城市宣傳片昭告世人,這座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的城市,這些曾在抗日戰爭時期“武漢保衛戰”中浴血奮戰4年的軍民後代,擔得起重任也承得住重壓。

疫情發生後,不少武漢市民自發組建志願團隊,為醫護人員和一些一線工作者提供接送和送餐服務;住院患者唯恐自己的病情會造成醫護人員感染,為這些白衣戰士的辛勞與安全“操碎了心”……海南援鄂醫療隊隊員王雪蓮離漢前所言“比櫻花更美的是武漢人的熱情和感恩的心”,說出的是武漢人知恩圖報的“江湖義氣”。

三月上旬,中央指導組在武漢市某小區考察時,有居民臨窗高呼“假的,假的”,指出社區物業讓志願者送菜送肉給業主是表面功夫,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在舉國之力馳援武漢、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之際,武漢人的另類聲音,發乎於他們與生俱來的耿直率性。

疫情之下,愛熱鬧的他們雖然不再串門,但隔窗喊話依然可以聊天,領蔬菜食物時順便給鄰居放到門口,微信群裡相互提醒、鼓勁、講段子,他們將封閉在家的日常照樣過出溫情……

據一份發表在《科學》雜誌的研究表明,1月23日開始的武漢“封城”,延緩了國內病毒傳播3到5天,截至2月中旬,減少了近80%國際傳播。有專家認為,如果武漢晚封城幾天,中國國內的疫情將成數倍增長,對世界的影響更是難以估量。武漢人對中國乃至全球戰疫的貢獻可見一斑。

曾經,“武漢人”只是一個以地域劃分、不帶任何情感色彩的群體;如今,“武漢人”以他們的奉獻讓每個人與之息息相關。在中國疫情得以控制、武漢“封城”兩個月之際,所有異鄉人都有著同樣的牽掛——春日已至,櫻花已開,武漢人,你們還好嗎?

地鐵全面消殺 列車設備調試

武漢市內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已經過去兩個月。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當地城市功能近日正在有序恢復。

漢口火車站地鐵站內,保潔人員身著防護服、頭戴護目鏡,利用噴霧器對車站站廳、站臺、衛生間進行無死角消殺作業。從火車站前往地鐵站入口處,設有全自動紅外熱成像測溫告警系統。進入地鐵站大廳,數十臺自動售票機一字排開,為保障恢復運營後乘客購票安全,購票機將實行間隔開放。地面上每隔1.5米左右貼有黃色地標,提醒乘客排隊購票時保持距離。

武汉的春天快来了:公共交通消杀“开跑”“中国车都”重启生产线

3月23日,湖北省武漢市對地鐵全線站點、車輛進行深度消殺,為恢復運營做好準備。圖為保潔人員在列車內進行消殺作業。(圖片來源:中新社)

“每天看著空蕩蕩的車站心裡很難受,希望疫情早點結束,迎來熙熙攘攘、熱熱鬧鬧的地鐵站”,江曼稱,雖然目前地鐵站各出入口依然大門緊閉,但站內員工值守一日也沒有停歇。“儘管已經停運60天了,但是對列車的檢修工作一直沒有中斷”,潘成兵表示,一列列車整體檢修維護大概需要40分鐘,每隔3天還要對列車送高壓電給蓄電池充電,確保列車一直處於“運營狀態”。

當日,武漢軌道交通多條線路開始跑車,武漢市公交集團還對部分線路進行復線上路運營預演。無論是地鐵進站口、列車車廂內還是公交車車身,都貼有“武漢市實名登記乘車系統”二維碼。據悉,待全市公共交通恢復運營後,乘客須持電子健康碼進行實名登記乘車,以確保公共交通乘客信息可查詢可追溯,保障民眾出行安全。

農業全面復工 中國“車都”重啟

截至目前,武漢277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復工復產227家,復工復產率達81.95%。農民合作社市級示範社和家庭農場已全部復工。

人民網24日報道,據統計,武漢市目前共創建無疫情街道(鄉鎮)21個,其中六個新城區就創建了20個;新城區創建無疫情村(大隊)1844個,佔比高達98.1%。隨著武漢農村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向好,武漢農村地區的工作重心也將逐步轉移到全面復工復產和春季農業生產上來。此外,武漢市東西湖區農業農村局21日透露,該區外來涉農務工人員返漢率已達67%,轄區內所有涉農企業全部復工。

另據中新社報道,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又稱“中國車都”),隨著當地近期疫情好轉,200多家汽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近日紛紛重啟復工復產。

武汉的春天快来了:公共交通消杀“开跑”“中国车都”重启生产线

湖北省是中國重要的汽車及配套零部件生產基地,據統計,湖北省2019年汽車生產量達224萬輛,佔中國汽車生產總量的8.8%,產能僅次於廣東、吉林、上海。圖為23日,工人在位於武漢的東風乘用車總裝生產線上工作。(圖片來源:中新社)

在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第二工廠,總裝車間機器轟鳴,一輛輛汽車半成品的生產線上緩緩移動。據東風本田執行副總經理鄭純楷介紹,該公司在武漢開發區有三個整車廠,上週均已實現復工復產,現在實行單班生產,在崗員工約5000人,累計生產汽車超1000餘輛。“前期處在一個復工復產熱身狀態,主要是生產線能夠開動起來,讓員工技術變得熟練。”他表示,從23日開始,三個工廠將共同開始增產,預計本週能恢復正常產能的50%。

據悉,該公司近期通過專列、包車等方式,已接回1萬多名員工,後期將根據生產需要陸續安排返崗。該公司先後建立了廣州、上海、天津、鄭州和成都向武漢的5條公鐵聯運運輸網絡,成功打通復工復產中的物流“卡點”。

“汽車工業是一個全產業鏈生產體系,缺少任何一個零部件車輛都不能出廠。”武漢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圍繞著汽車工業產業鏈和人員的復工復產,截至22日,該區累計批准東風系列企業及區內一級供應商229家復工復產,已開工202家,開工率達87.3%。(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