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理中客”!

01


新冠疫情在美國爆發以來,由於應對無方,總統特朗普、國務卿蓬佩奧等美國政要,以及一些議員、媒體、訟棍等試圖甩鍋給中國的意圖越來越明顯了【點擊閱讀】。


甩鍋對他們至少有兩點好處,一是轉移美國民眾的怒火;二是對中國進行訛詐,以緩解美國日趨嚴重的經濟困難。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圖,就是維護美國搖搖欲墜的領導權,防止中國取而代之。


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中國進行了非常剋制的反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對美國提出了質疑【點擊閱讀】。


不料,趙立堅的逆襲,卻招來了國內一大批“理中客”的不滿。 他們擺出一副不偏不倚的臭面孔,用各種似是而非的大道理指責趙立堅和愛國民眾。

但儘管他們說的冠冕堂皇,事實上卻起到了阻擋援軍,令趙立堅的勇敢突破變成了孤軍深入的效果,等於幫助了美國。


02


什麼叫“理中客”?


所謂“理中客”,就是理性、中立、客觀的縮寫或簡稱。


這三個詞無疑都是“好詞”,可關鍵在於,一切討論都是在具體語境下、針對具體問題展開的,完全排除立場、情感的討論是不存在的。


在這個問題上,毛主席有過深刻論述:

“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實踐論》)


所謂“階級的烙印”,通常是以立場、情感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最終歸結為政治認同。


毛主席的話是普遍真理。不同階級、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都必然會有不同立場、不同情感、不同政治認同。


美國人對星條旗有感情,中國人對五星紅旗有感情,這種區別是一種客觀存在,不承認這些,就缺乏起碼的實事求是精神。


概括來說,沒有超越立場、情感、政治認同的“理性、中立、客觀”,也只有在共同的立場、情感和政治認同的基礎上,才能進行“理性、中立、客觀”的辯論。


03


在輿論場中,“理中客”經常會讓愛國網友產生不舒服、 甚至厭惡的感覺。


為什麼呢? 因為“理中客”們總是喜歡以貶斥、嘲諷自己的祖國作為開場白。 他們的邏輯是這樣的——

因為我貶低了自己的國家,這就證明我沒有立場;因為我沒有立場,所以我的觀點就是客觀、理性的。


但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樣,不存在完全擺脫了立場、情感的“理中客”,當中美輿論戰漸趨白熱化的時候,放棄了中國立場,就必然站在美國立場。


早在1925年,魯迅先生在《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一文中就為“理中客”們畫過像:

“它卻雖然是狗,又很像貓,折中,公允,調和,平正之狀可掬,悠悠然擺出別個無不偏激,惟獨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臉來。”

魯迅指的是哈巴狗。哈巴狗是不可能真正“公允”的,它總是要護主的。

當心,“理中客”!


04


比如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的執行院長張鋒教授,就洋洋灑灑地寫了一篇《中國外交話語不應自廢道義》的文章,認為趙立堅對美國的反擊是“建立在民族主義的激憤之上”,是“讓中國在外交道義上與美國比‘爛’,自降標準”。


這種說法的本質,是要在美國對中國發起大規模輿論戰時,為了證明自己更有“道義”而自縛手腳,甚至放棄抵抗。 這和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和張學良為了避免被國聯指責為“挑釁”而下令東北軍絕對不抵抗是一樣的,完全是投降主義論調。


須知當下的中美之爭,關鍵並不在於誰更有“道義”(儘管這也很重要),而在於“誰應該為新冠肺炎的擴散承擔責任”?如果中國聽任美國橫加指責而背上“病毒擴散者”的罪名,那還有什麼“道義”形象可言呢?

05


“理中客”在本質上仍然是“崇美症、恐美症”患者,美國是他們心中烏托邦一樣美好的存在,他們的立場、情感都是在美國一方的,美國形象的垮塌,對他們而言是一種無法想象的夢魘。


“理中客”有一定欺騙性,但識別起來並不困難。


一是要牢記毛主席的話;二是要看他的立場、情感究竟在哪一方?三是看他的結論對誰有利?


記住這三點,“理中客”就無所遁形! 我們既然能夠戰勝新冠病毒,也一定戰勝“理中客”。


當心,“理中客”!


【注】題圖並非葛大爺,而是《圍城》中的李梅亭,此人乃理中客的標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