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日均分析43億條發票數據“把脈”復工復產

廣東:日均分析43億條發票數據“把脈”復工復產

佛山稅務部門工作人員輔導納稅人使用“產業鏈智聯”平臺,發佈產品供應信息,查詢供貨企業(央廣網發 稅務部門供圖)

央廣網廣州3月24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嶽瑞軒)記者從廣東省稅務局瞭解到,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該局充分利用稅收“大數據”覆蓋面廣、及時性強、顆粒度細的優勢,深挖稅收數據“金山銀山”,形成一份份實打實的稅收經濟分析報告,持續跟蹤經濟運行情況、分析企業生產難題,為企業復工復產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就像奮戰在一線救人的醫護人員,我們的稅收經濟分析工作其實也相當於在為經濟‘把脈’,提出建議,為黨委政府精準施策提供參考。”談及稅收經濟分析,廣東省稅務局稅收經濟分析處副處長譚蜀鄂比喻道。

為此,廣東省稅務局迅速成立稅收經濟分析團隊,稅收經濟分析處、大數據和風險管理局、業務部門聯合形成“數據管理、數據演算、政策分析、撰寫報告”的數據分析“流水線”,從2月初開始便著手深挖增值稅發票數據“潛力”,以問題為導向,採用對比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分析疫情對廣東省稅收經濟運行的影響,並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广东:日均分析43亿条发票数据“把脉”复工复产

橫琴新區稅務部門藉助稅源地圖實現稅收大數據全景化展現和立體化分析(央廣網發 稅務部門供圖)

“我們每天要分析處理逾43億條發票數據,110億條貨物明細數據,從近2000個行業、83個經濟類型、20個地市(不含深圳)等不同維度,產出30餘張統計報表,力求及時、精確反映當前我省企業的復工復產情況。”廣東省稅務局稅收經濟分析處處長袁紅兵介紹,發票是企業經營的商事憑證,實時記載著交易貨物和服務種類、數量、金額等明細信息,具有全方位反映經濟活動的獨特優勢,當海量發票數據聚合起來,就是一張清晰的“經濟運行態勢圖”。

“從數據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這次疫情中文化娛樂、住宿餐飲、教育等行業是受疫情衝擊最大的行業,也可以看到一些產業的逆勢發展,例如科技和醫藥製造業、在線教育、在線娛樂,這些產業在近兩個月來呈現小幅逆勢增長態勢。”廣東省稅務局稅收大數據和風險管理局負責人賴竹華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稅收經濟分析的基礎上,目前,廣東省稅務局還通過發票信息進行“建模”,推出“稅收發票綜合指數”。“我們綜合開票戶數、金額和份數這三個指標,擬了一個指數,通過這個指數可以更加直觀清晰地反映復工復產情況。”袁紅兵介紹。

广东:日均分析43亿条发票数据“把脉”复工复产

智慧大屏(央廣網發 稅務部門供圖)

火速的數據供應源自於紮實的數據管理。“疫情期間,我們迅速開發建設了助力復工復產的智慧大屏以及專題應用,能夠直觀地展示全省復工復產的稅收數據情況,還可以下鑽到市縣區,為多個部門、各個層級做好復工復產工作進行數據賦能。”賴竹華表示。

據悉,截至3月23日,廣東省稅務局已經完成了19篇復工復產相關的稅收經濟分析報告,其中在復工復產一個月的時間節點,更是創下了不到三天時間完成一篇優質報告的紀錄。在翔實數據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廣東稅務部門向地方黨委政府提出許多切實有效的對策建議,推動進一步瞭解問題癥結,對症下藥推出具體政策措施,精準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