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數據,保存整理並創新

什麼是疫情數據?是指本次在我國發生新冠疫情從開始到最後結束期間,疫病的發生、傳播、治療等各方面的數據。這些數據不是無價值的,事實上,在當今的數字時代,這些數據具有極其重大的社會和經濟價值。

有價值的原因,試論述如下。

1、當下人類社會人口爆炸、流動加劇下,傳染病(生物安全)的風險是否有加重的趨勢?目前雖然尚未有科學家或國際政治組織提出這樣的結論,但從近20年來發生的事實來看,情況難言樂觀。僅僅17年內,中國2次爆發動物源轉人新病毒公共衛生危機。而同期,世界爆發過中東呼吸症、美國大流感(H1N1)、埃博拉病毒等大的疫情,以及各種報道的和非報道的疫情。這是人方向。動物方向,中國等國,爆發非洲豬瘟,禽流感等。植物方面,非洲蝗蟲,草地貪夜蛾,歐洲番茄新病毒等等。

新疫情發生發現頻率在加快,危害損失越來越大。大家來看,美國2019年流感發生數千萬人,死亡2萬人。今年,全球範圍的新冠病毒目前已造成15萬確診病例,並且已成為全球爆發,歐洲、美國的疫情正處在爆發的開始。

這一切的發生如果再不引起全人類的重視和反思,未來我們不知道還要付出什麼代價。未來人類的大規模風險除了戰爭外,恐怕要包括人類共同的敵人——有害生物(特別是病毒)。

2、我們正處在智能互聯網的開端。隨著5G引領的數字時代進入新階段,數據的價值將呈幾何級提升。未來,人類的科技、產業對數據的開發利用將是新的模式和維度下的。大數據分析為統計學打開了全新的大門。人類可以在不完全清楚基本原理的情況下,基於數據就開發出新科技新應用,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並且這個領域的空間無限大,任何能產生大規模數據的領域都將迎來爆發式的創新。基於大數據技術的智能及其應用,將顯著地提高生產力。

3、以上2點為理論分析。第3點則是就我國疫情數據本身來說。由於我國疫情是全球最早報道,最早大規模爆發,並最早採取超級措施得以防控的,所以,本次我國疫情從發生、傳播、防控各方面,都積累了海量的、原始的、寶貴的一手數據。而這些數據又可細分為很多很多的部分,每一個部分都具有卓越的社會和商用價值。

筆者嘗試做一些大膽舉例。

A、疫情的發生傳播方向。在發病早期定位和傳播規律上。通過數據,可以嘗試整理出當下互聯網時代下,疫情可能的傳播路線、範圍擴大的規律,進行預測預報分析。通過溯源,建立社區的傳播路線、大範圍傳播的數學模型,做預測預報,等等。即便以發論文而言,也是可以發高水平的論文的,這些也都可以成為專利,以後還能商用。

B、病毒的遺傳變化,人群感染後的毒性變化及抵抗力演變。還是通過病毒傳播的規律,結合人群大規模暴露在感染風險後實際的發病比例、嚴重程度、抗體產生的數量、病毒核酸的水平,等等。把病毒的序列分析變化數據,與人群傳播實際表現,患者健康表現,等等,這些數據都客觀地收集起來,然後彼此嘗試建立大數據,予以分析,就很可能找到許多的規律,建立預測預報模型。無論是發高水平論文(CDC及大學系統),還是做成專利或產品,都有極大的社會和商業價值。

C、治療方案,藥品篩選的數據。本次疫情發生急,危重案例多,強度大。在疫情爆發中,以時間為1個維度,統計以天甚至更短時間為單位,來統計治療方案中的數據,藥品篩選中的數據,建立大數據分析,產生預測預報模型、AI,形成論文、專利、產品,這些都是完全可行的。這些寶貴的數據是以數萬億元的損失,數千寶貴的生命,以及數以萬計專業醫生、護士的艱苦勞動為代價換來的。這些數據不能停在賬目上,而應該並客觀地記錄、保存,並適度在一定範圍內公開、共享,以此開發出更多的科學研究和產業應用來,造福國人,造福世界。

D、要解放思想,腦洞大開地,將各方各面的數據都保存,集中起來,以備後用。要對各行各業大膽開放,鼓勵更多人,用更多的維度,更大的腦洞來定義、使用這些數據,產生更多的科研和應用。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古語有云:禍兮福之所倚。每一次的考驗,都是對我們民族、國家的錘鍊,我們不希望有災難的發生,但又必須客觀、積極地面對災難,解決災難。而每一次災難的克服,也一定會為我們國家、人民留下寶貴的財富。

在當下這個數字時代,大數據是確實存在的真實財富。一定要重視起來,把數據整理、保存好,更重要的,是大規模地、積極地做數據的應用。

疫情數據,保存整理並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