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司馬遷,中國上古3000年的歷史就只能挖了

說起司馬遷和他的《史記》,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眾多的高考作文素材庫裡,始終有司馬遷和他的《史記》的一席之地,一直對傳統文學持批判態度的魯迅先生甚至有那句耳熟能詳的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確實,司馬遷的《史記》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無人可撼動的,單單從歷史學的角度來講,中華上下5000年,如果沒有司馬遷和他的《史記》,秦漢之前的3000年曆史就只能靠後世的考古發掘來探索了。

如果沒有司馬遷,中國上古3000年的歷史就只能挖了

司馬遷

或許有人會疑問,中華史書浩如煙海,記載先秦事蹟的史書也有不少,為什麼單單《史記》的地位這麼重要?

究其原因,司馬遷對史學界最大的貢獻是將中華上古3000年的歷史系統化、體系化的第一人。我們以《尚書》為例,據說《尚書》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官方檔案文件集,在今天看來也是研究先秦麗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獻,不過《尚書》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將先秦的歷史勾勒出一個完整的輪廓,只是零零散散的記載一些先秦事蹟,況且又有《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之爭,其真偽尚且難辨,在《尚書》中尋找中華上古3000年的歷史就無從談起了。

如果沒有司馬遷,中國上古3000年的歷史就只能挖了

伏生授經圖

或許還有人提出《春秋•左傳》不也是一本先秦史書嗎?而且其著錄時間也較《史記》早,《史記》的史料價值難道能比得過《左傳》?其實如果要論史料價值,《左傳》的確是有它獨到的價值,但左傳終歸是一部左國別體的斷代史,主要記述了魯國史事,對整個春秋戰國時期乃至夏商的歷史記載的也不甚明瞭,終歸是不成體系的。

如果沒有司馬遷,中國上古3000年的歷史就只能挖了

夏後禹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兩場大火。原本先秦時期的史書典籍也不在少數,各國都有自己的史書,周王室的檔案典籍更是直追堯舜禹時代,但是直到秦始皇焚書坑儒和項羽火燒咸陽,民間和官方的史書典籍先後被毀。經過這兩場大火,先秦時期的絕大部分史書典籍都付之一炬,這兩場大火直接造成了先秦傳世典籍十分匱乏的局面,而且由於書寫方式和語言表述的發展演變,使得秦漢與先秦之間造成了不小的文化代溝,到了西漢時期,眾多學者對上古時期的認識還是十分模糊的。

如果沒有司馬遷,中國上古3000年的歷史就只能挖了

電視劇中項羽的藝術形象

司馬遷的《史記》採納百家之言,並通過實地調查第一次將中華上古史系統化、體系化,從五帝到秦始皇,都有各自的本紀,對於其國君世系表記載的十分明晰。對於東周時期的諸侯列國,也通過世家記載下來,並詳細地介紹了主要諸侯世系。對於中華上古時期的主要人物,都有詳細的出身背景可供查詢,有的甚至能追溯到黃帝時期。《史記》對於中華上古時期的記載可謂是十分全面。

因為《史記》對於中華上古歷史的記載十分系統,後世在考證上古時期的歷史時,均離不開《史記》這一基本資料。同時由於司馬遷所開創的紀傳體體裁能夠較好地涵蓋一個時代的歷史,後世史官在編寫正史時,紛紛以史記的體裁為主要體裁。

如果沒有司馬遷,中國上古3000年的歷史就只能挖了

《史記》

到了近現代,20世紀初殷墟甲骨文的出土使得商代歷史成為了信史,然而在考據具體的商代歷史時,也需要《史記》作為主要的參考資料。20世紀末所開展舉世矚目的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史記》在眾多的文獻材料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在本世紀所開展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史記》成為了研究五帝時代各帝王活動區域的重要參考文獻。

如果沒有司馬遷,中國上古3000年的歷史就只能挖了

考古出土文物

而如果沒有《史記》,中華上古3000年文明就只能靠鐵鍬來挖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