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所拍攝的,到底是真相?還是意象?

清風微攝影


我個人認為拍攝的是意象。

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託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在比較文學中,意象的名詞解釋是:所謂“意象”簡單說來,可以說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賦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簡單地說就是借物抒情。

攝影是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攝影首先拍攝的真相,其次通過攝影表達攝影者的想法。這才是攝影者要通過鏡頭告訴人們的東西。不管這個東西是好還是壞。比如下圖。

攝影師拍的是真相,但不是全部的真相,於是真相被曲解。

還原真相是有難度的。每一張照片的背後都或多或少的摻雜著攝影者對這件事或物的想法,也就是意。

這張著名的《西貢槍決》拍攝者亞當斯在之後曾寫道:“在那一張照片裡,兩個人死去了。局長殺死了越共;而我用相機殺死了局長。”


fighting強強




海之夢幻1


其實攝影就是一種藝術創作,拍攝的時候要儘量用自己的靈感、理解和技法去完成對所表達對象的藝術塑造,所以前期拍攝有一定的加工是正常的,但做後期並不是你想象的去把它做的很豔麗,很假,他們只是把照片受限制的,不好表現出來的東西強化一下而已,一幅真正的、耐看的攝影大作永遠不是假的作品,你要是去看那些真正美的攝影作品在後期前後的變化,你會發覺,其實照片的前後變化不大,他們做的後期,主要是為了彌補受攝影器材本身性能限制而沒有清晰表達出來的東西罷了,所以做後期本來就是為了展現真實美而進行的,不是為了作假!

這就像生產一個塑料杯子:杯子從模具裡出來會帶有許多邊邊角角的,做後期就是把這些邊邊角角去掉,還原杯子的本質。至於用PS進行結構性的修改,那就像把這個杯子扎一堆孔,讓這個杯子變成一個漏子一樣,他其實已經不是杯子了,是一種後期的再創作。所以修飾性的後期和加工性的後期一定要區分開,因為加工性的後期其實出來的圖已經跟照片本身關係不大了!


品百味人生看全球頂尖


意向


弗洛伊德德彪斯基


是表象


貓頭鷹型人格


從我的經驗來說,同一個物體在同一個時間,拍攝的角度不同,它所呈現的狀態和意境都不同。我們平時所謂的真相,其實是我們正常視角所看到的物體。但如果我們換成仰視或者說俯視、微距下,所看到的物體狀態就會有所不同。所以日常攝影的時候我通常會多個角度拍攝同一物體。如下圖這幾張桃花圖分別是俯視、平視拍攝的,拍攝的時候也是嘗試過仰視,但效果不佳就放棄了。





零零後行者


攝影到底是拍攝的真相還是意向呢,我覺得這要根據作者本人來說才好。

一本書攝影裡說“攝影是表達作者情感的最佳表達方式”(原話怎麼說忘了,但是意思就是這麼個意思)。

1、你只要用手裡的相機記錄了你想要表達的東西或者畫面就是對的,因為你記錄就是你內心要表達出來的情感,而不是他人心中所想的,。如果你想的具體,那攝影就是具體的,你通過你的眼球看到景象又用相機通過變換角度或者其他方法拍攝下來了符合你要表達的情感,那麼它就是意向的。

2、來看一下下面這張照片,不用多說了吧,它有多出名。它為什麼出名呢,作者要表達不僅僅只是一個寫字的女孩吧,他想要表現的更多的是這張照片背後的意義,並且希望他人也能從中發現它所承載的意義。你能說這張攝影作品不是真相嗎?如果我門沒讀懂作者的本意,那麼真相不就是一個寫字小女孩嗎。之所以我門會被感動,是因為我從這個女孩的眼睛裡、手中的筆、身上的衣服、所處的環境讀到了更多更深刻的含義。這也是一種真相啊。

所以我覺得,攝影不論是具體的還是抽象的,都要是作者本人賦予作品情感的最佳表達方式。那麼你拍攝就是真相。

有異議歡迎指正討論



一個不正經的攝影師


心中念像


醉美阿榕


真相


藏地光影小張


有真相,也有意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