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1970年廢除漢字,朝鮮是什麼時候?為什麼他們在這方面有共性?

穿林細雨


首先,韓國在1948年就頒佈了《諺文專用法》,以廢除漢字的使用。但是往往在文章中還是能見到漢字的出現,而到了1970年,韓國第三任總統朴正熙正式發表漢字廢除宣言。但是社會輿論壓力巨大,僅僅過了兩年政府就撤回了這條宣言,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還有著自己的漢語名。



對於朝鮮,二戰結束後國家獨立,金日成認為完全沒有繼續使用漢字的必要,但是卻有著學習漢字的必要。自1948年廢除漢字後,到了1968年漢文作為一門“外語”重新回到了學生課本上。

雖然現在韓朝兩國都間接廢除了漢字的使用,但是在古代,漢字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十分重要。自西周武王封箕子於半島後,這裡就一直處於中原王朝的文明沐浴下。雖然在明朝時期,朝鮮人創造出自己的文字,但是卻不被人所用。當時人普遍認為漢字是至高無上的,不應該被代替。


在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放棄了朝鮮作為自己的附屬國。這時候,受到西方思想的衝擊,再加上朝鮮論為沙俄、日本的殖民地之後。看到曾經也使用漢字的日本都不再大規模的使用漢字,朝鮮人才想到從新拾起自己民族的“諺文”,這時候朝鮮語才真正在社會上流傳開來。

1945年韓國獨立,國內的一些愛國主義人士紛紛要求使用韓國人自己的文字,這就發生了韓朝兩國紛紛宣佈廢除漢字的使用。

廢除漢字不一定就有好處,其中的一個嚴重的弊端,就是自己國家的歷史自己人居然都看不懂了。因為歷史上朝鮮附庸在中原王朝之下,官方文字就是漢字,歷史文獻、文學書籍等等都是用漢字來編寫的。廢除了漢字的使用,自己看不懂史書文獻,所以現在篡改、誇大歷史的現象十分普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