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人工智能如何讓大數據更智能?

人工智能(AI)之路已經從被吹捧為無限的潛力發展到了具體的特定業務收益,就像帶孩子們去長途旅行一樣,既興奮又帶有不安的緊張感,並且時不時發出“我們到了嗎?”的呼聲。那麼,我們真的“在那裡”了嗎?好吧,不是,但是我們比以往更接近了,並且通過進一步檢查作為這些系統基礎的數據,我們可以識別出可衡量的ROI,這是基於AI強大的分析技術做出更好決策的能力,從而可以進一步接近“那裡”。


揭秘:人工智能如何讓大數據更智能?

現在正處於AI炒作週期的那個拐點。根據MIT Sloan管理評論和波士頓諮詢集團(BCG)的《2019年人工智能全球高管研究報告》,大多數受訪者表示目前入局AI的公司尚未從投資中獲得任何回報。但是,儘管收益(新產品,增加的收入和最優化的效率)可能比想象的要更遙遠,但他們仍在繼續嘗試。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AI帶給供應鏈的巨大敏捷性和精確性,以及構建特定於某個領域的智能的重要性,該智能將行業和特定於功能的能力與數據映射以解決業務問題。


#大數據#越來越大


揭秘:人工智能如何讓大數據更智能?

正如Waze和其他“智能” GPS系統使用數據來優化家庭旅行一樣,我相信通向AI收益的道路也將建立在數據之上。例如大數據的概念(企業定期收集的大量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已經存在了將近15年,而在那時,它只是在不斷地擴大。


這些數據來自各個地方——在內部,它是業務交易、後臺信息、客戶或者潛在客戶數據,提供機器信息的IoT傳感器等。供應鏈是特別豐富的數據源——每一跳都來自原材料通過向最終用戶發貨提供有價值的歷史信息。真正強大的功能來自將內部和外部數據與第三方數據進行匹配。


公司意識到他們的運營數據可以帶來寶貴的見解。然而,這種內部信息是有偏見的,並且存在差距。因此,企業越來越多地希望在其分析中添加其他數據源-從天氣和人口統計信息到衛星信息。儘管交易數據仍然是基礎數據資產,但2018年Gartner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一半的企業都在使用外部資源。其中最常見的是天氣數據-例如,通過將銷售與天氣流相關聯,零售商可以預測對雪鏟的需求。


通過“智能數據”,企業數據和公共數據的組合可以做出更好的決策。對於智能數據,有許多定義。鄧白氏(Dun&Bradstreet)的首席數據科學家Anthony Scriffignano稱其為“將真正應用於問題的數據子集——以智能的方式使用,來解決問題。”大數據將是代表每週銷售數據的一長串數字,而智能數據將是已識別出這些數字的高峰和低谷的信息,從而導致用戶做出與庫存、物流或定價有關的決策。


藉助AI使大數據更智能


揭秘:人工智能如何讓大數據更智能?

人類沒有能力分析這些海量的大數據——也沒有足夠多的數據科學家來實現它。但是,智能數據則是另外一回事:數字列表與真正可行的見解,建議之間的區別,以及隨著用戶的信任,自動採取的行動最終將提高效率、優化運營、增加收入並降低成本。


對於供應鏈,人工智能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可以將大數據(RFID和GPS位置數據,銷售點交易數據以及與天氣和交通相關的第三方信息)轉換為智能數據。以一個集裝箱從亞洲到美國中西部的運輸過程為例,它必須在星期日之前到達芝加哥,在星期一之前到達印第安納波利斯,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它應該在星期二到達洛杉磯港,隨後,它將通過鐵路往西走。


當然,事情很少會按計劃進行,到達洛杉磯的時間從星期二變為星期五,但週一在印第安納波利斯的貨物仍應到達,因為供應鏈中沒有人願意等待,而且最終客戶也不在乎港口延誤。


有大量數據可幫助制定緩解該延遲的行動計劃。在這種情況下,將從內部來源(如海運碼頭,海洋運輸船,鐵路和海關通關)收集大數據,以跟蹤集裝箱的行程。相關的外部數據包括與港口延誤、鐵路和公路到達性能有關的歷史數據,以及對天氣甚至街道交通量的預測。


默認的陸上運輸公司是通往芝加哥的I級鐵路。但是由AI技術驅動的分析將大數據轉換為智能數據,從而推薦更好的線路,即在兩個公路運輸公司之間進行選擇,這兩個運輸公司都預計更有可能按時將貨物運到印第安納波利斯。


此案例在其他行業中也同樣有效,使用AI生成的智能數據為電子商務和媒體(自成立之初就已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仍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的動力推薦引擎,應對流感的新方法或是將新一代電動汽車推向市場。


人工智能不僅使數據和技術更智能;它具有使業務、流程以及最終使人們變得更聰明的能力。 我們仍處於人工智能投資回報的早期階段,但是藉助智能數據的潛力,它所提供的商業價值非常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