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知聲康恆:黑科技助力抗疫 將投入更多資源建設智慧社區

疫情爆發後,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我們看到很多衝鋒在前的身影,比如,醫務人員們義無反顧地從各地馳援武漢,但因長時間佩戴口罩和護目鏡臉上留下深深的印痕;科研人員們埋首攻關幾十個小時沒有閤眼;快遞小哥、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們每天都堅持在路上。

除了這群“閃著亮光的普通人”之外,還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有的在醫院感染病房裡“悉心”護理病人,有的在醫院大廳裡來回喊話“請大家戴好口罩”,有的在社區忙著打電話。“他們”就是人工智能。

雲知聲專注於物聯網人工智能服務,是一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世界頂尖智能語音技術的人工智能企業。在疫情期間,雲知聲響應政府號召,傾盡全力研發出了針對社區、醫院等多場景的疫情防控人工智能產品,助力抗擊疫情。

傾盡全力研發多款人工智能產品,助力疫情防控

雲知聲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康恆談到,疫情爆發期間剛好是春節期間,大量的人員遷徙,為排查病情,確認居民的行為軌跡,社區只能不斷的打電話溝通篩選,或者挨家挨戶的上門訪問,不僅工作量非常大,效率也不是很高。“針對這一痛點,我們開發了“智能防疫機器人”。它可提供整體自動快捷呼出、全程錄音備查、自動高精確度轉寫、自動標記重點防控對象等服務,並自動生成排查圖文報告,既緩解了排查的工作壓力,也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風險,提升防疫工作的精度與效率。

目前,這款機器人在北京、福建、上海、廣西等多個街道、社區應用。“機器人每天最高可撥打3萬多通電話,目前已經排查超50萬人。”康恆自豪地說到。

雲知聲康恆:黑科技助力抗疫 將投入更多資源建設智慧社區

抗疫期間,不僅社區工作量大,各大防疫定點收治醫院的診療工作量也十分巨大。康恆表示,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嚴重不足,他們冒著被感染的高風險,還承擔著高負荷的工作。“醫生在診療病人的過程中,需要穿很厚的防護服,戴護目鏡、口罩、手套、帽子等,在這種情況下,他還需要為每一個患者去輸入病例,建立檔案,非常的困難。”

為提升醫護人員工作效率和減輕感染風險,雲知聲還給各大醫院提供了智能語音電子病歷系統。康恆表示,“有了這個,一線醫護人員不用接觸辦公電腦,通過非接觸性的口語錄入的方式即可完成醫療文書的錄入,大大降低醫護人員的接觸式感染風險。目前已經在很多醫院使用,同時,我們也對北京、武漢、廈門等地的醫院進行了定點捐贈,使一線醫護人員能夠受益。”

除此之外,雲知聲還配合各地教育部門的“空中課堂”部署,做到“停課不停學”,目前,雲知聲全面開放升級已有智能口語評測服務,讓學生足不出戶也可以學英語,進行口語練習和課文讀背。

疫情暴露城市衛生系統短板,未來將更聚焦智慧城市建設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家看到了現在城市公共衛生防疫系統的侷限,也暴露了當前智慧城市的短板。在康恆看來,智慧城市的探索與建設已有十年時間,此次新冠疫情,給了社會各界對智慧城市建設一些新的思考和反思。

康恆表示,智慧城市是通過城市各項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更高效地連接資源供需雙方,使資源供需更精準地匹配,在空間、環境、能源等有限資源條件下實現更大的生產效率和提升居民幸福感。

但在這次疫情中,出現了網上政務系統崩潰停擺;無法快速調整交通運行策略來阻斷出行風險;社區流動人口管理採取完全封閉小區,禁止所有人進入的“一刀切”的方式等等。由此可見,一些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仍處於數字城市建設的早期,各部門、各行業的業務與數據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聯互通,看似是線上能力建設,更多的還是關注靜態的空間和設施。

數字決定命運,科技引領未來。康恆認為,面對疫情,加強公共衛生健康和市民服務領域的建設、加強信息公開與數據開放非常重要。康恆表示,“只有真正做到信息公開、數據共享、互聯互通,我們企業便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和我們的算法結合起來,做出更智能化的產品,給人們帶來更便捷美好的生活,這個城市也會變得更智能、更夯實。”就如此次疫情期間,針對防疫抗疫的不同需求,各互聯網科技公司加速研發出了可以落地應用的各類智能產品。

康恆認為,接下來智慧城市的規劃和建設將會更聚焦、更務實,建設速度也需要更快。更重要的是,未來智慧城市建設將會更加實用,聚焦於解決“真正的問題”。

最後,康恆表示,在疫情發生之後,已經有相當多的領域開始新的嘗試。比如醫療機構、人工智能、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種種表現可以看出,我們正朝著更智慧化的城市發展。未來,雲知聲將持續深耕 AI 技術,在智慧社區方面投入更大的資源,通過有溫度的硬核科技賦能社區服務管理智慧升級,為人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