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毛詩人、半途哲人、紅樓工匠唐國明是這樣被父親打出來的貴族

鵝毛詩人、半途哲人、紅樓工匠唐國明是這樣一個被魔鬼父親打出來的貴族

————————————————————————————————

父親小學都沒讀完,自然不是教育家,但他的教育方式,連如今的貴族式教育也不能望其項背。

————————————————————————————————

鵝毛詩人、半途哲人、紅樓工匠唐國明是這樣被父親打出來的貴族

————————————————————————————————

鵝毛詩人、半途哲人、紅樓工匠唐國明是這樣被父親打出來的貴族

————————————————————————————————

半途哲人、鵝毛詩人、紅樓工匠、作家唐國明作品:《被魔鬼父親打出來的貴族》

————————————————————————————————

當有人說我除了寫作,什麼也幹不了;當有人說我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只會閉門造車時,我幾乎連大腸也笑出來了。我長大後,我母親常跟我說,我們三姊妹,我小時候最苦,一歲多就斷奶了,臉色蒼白,兩歲時還不能獨立走路,三歲時會走路了,四歲就隨姐姐上山打豬草,下田幫大人乾田裡的活了。父母要去掙工分,姐姐帶著我去上完學,就得回家幹完其他的事。比如煮潲餵豬。在1978年以前,自家喂的豬不是屬於自家的,是屬於公家的,叫什麼“統購豬”,由鎮上食品站來人宰殺,宰殺後究竟給家裡多少好處,好像沒給什麼,到底給了什麼好處,我至今也沒弄明白。只記得被姐姐與母親起早貪黑喂大的豬就那樣被一群山外來的人殺死去毛破肚,分成塊地揹走了。

…………………………………………………………

在我沒懂事前,父親在我心裡如一個魔鬼,每天天剛亮,他就在我們用那裡土話說的“階磯上”,也就是屋門口的平地裡的磨刀石上嚯嚯磨刀,磨鐮刀、斧頭、柴刀。一邊大喊大叫著我與姐姐妹妹的名字,嘴裡惡聲惡氣地罵著:“還不快起來,懶死懶裝。”甚至還罵出意思為“不想吃飯了”的土話。我們只得在他驚天動地打雷似地叫罵聲中起來。在母親還沒做好早飯前,先去田裡或田埂邊不是打豬草,就是割牛草。我五、六歲時,跟背上揹著三歲的妹妹、手上提著籃子的姐姐去離家比較近的梯田上忙碌。要是籃子填滿了豬草,回到家,父親就罵:“挑一籃子草也去半天,是不是偷懶玩耍去了。”要是竹籃子未填滿,回去父親一見,父親一手拉著我,一手拿著耕田趕牛用的長竹枝,朝我身上屁股一頓猛打猛抽。邊抽邊罵道:“我叫你不勤快,我叫你偷懶,我叫你不學好……”我當時的感覺就是烈火一陣又一陣從我的皮膚燒過那樣疼。幾歲的小孩沒處求告,只有嘴裡喊著“媽媽”哭。父親打累了,還不准我們哭,還坐在那揚著長竹枝威嚇道:“再哭,再抽一頓。”

…………………………………………………………

我與姐姐無數次嘗過烈火燒過皮膚的痛打後,又得低頭去打豬草割牛草、砍柴,重複地勞作。父母除了上工,父親也得大清早去給牛割兩捆比他身體還大幾倍的牛草用一根粗竹槓一閃一閃地挑回來。其時覺得父親即是打罵我們的魔鬼,又是一個大力士。

…………………………………………………………

由於我們縣當年的支柱產業就是一個國營造紙廠。造紙的原料就是從竹筍長到立夏前就要砍倒,然後砍成約5尺長一段的竹筒子,再破成三個手指寬,成一塊塊的竹料片,放在當陽地方攤成一排排地曬成金黃色然後捆成捆,每兩捆用一根竹槓的兩頭扦著,朝天一端用一竹篾的兩頭分別紮在兩捆竹料的上端捆蔑上,將兩捆的頭連起來固定起來,免得人在兩捆竹料間用肩膀肩起竹槓,挑著兩捆竹料,在竹槓兩頭一閃一閃閃動時,兩捆竹料朝天一端朝竹槓兩端滑去。

…………………………………………………………

記得從我出生至我家糧食解決溫飽的1980之前後,家裡總是缺糧少飯,青黃不接的。能意外吃頓麵條都是人間至味了,所以一到青黃不接,在大集體,一到冬天,村裡為了讓耕牛好好過冬,村裡就每天給耕牛分發稀飯。那稀飯分發下來,不只我家,其他家也一樣,不是給牛吃了,而是人吃了。人吃了牛應該吃的稀飯後,父親就帶著我們踩著大雪,凍得兩臉發紅發青,鼻涕如一根趕不走的蟲子,掛在鼻子下,一雙小手又紅又腫,皮膚被寒風吹裂出血結滿了痂子。走到竹林裡,用刀砍斷被雪壓到地面長滿了青竹葉的竹尾,拖回家扔到牛欄裡給牛吃了,牛就能把百葉肚翻過來,它們也就能度過屋簷下有又大又長快接近地上的凍吊子的冬天了。

…………………………………………………………

那時,我們只覺得冬天就是這個樣子,穿著寒風吹透的爛棉衣,穿一條薄薄的打滿補丁的單褲,好奇地看著凍天凍地的雪世界,歡快得如山頂下山坡的鳥兒,沉醉在自己的王國裡。青黃不接的夏秋一來,父母天一亮就起來做完飯吃後,再用“把缸”裝上午飯,就各挑著兩捆又大又粗的竹料從山裡出發,下陡如天梯的陡坡8裡,再走馬路10多里到鎮上料站,換成錢,買了穀米再挑回來填飽我們餓得哇哇叫的肚子。

…………………………………………………………

我第一次跟他們挑著兩捆小的竹料,下8裡陡坡時,每移動一步,腳有點抖得厲害,竹槓在肩上壓得肉如刀在割一樣痛,每走一步,就如同刀割了一下。心臟如鼓在被什麼密集地咚咚地敲著,臉上身上的汗如泉水一樣往外冒。父母走出我的視線後,父親就放下他的竹料,回來接我替我挑一段,直挑到馬路上才輕鬆了。馬路上的灰塵幾乎淹沒了我的腳,拖拉機一過就會揚起老高的灰土。一些去趕集的大人,動了憐憫之心,給我一肩挑到鎮裡,嘴裡不斷罵我父母,一個兒子,看得這麼輕,也捨得他吃這個苦。又說我太老實了,要是他們的兒子早跑得不見了,還挑這個。父親說,哪怕半個兒子,也要鍛鍊一下,人就是要勤勞,知艱苦,要不就不會好好唸書,不知道想著怎麼離開這個鬼地方。挑了幾次後,我也慢慢適應了山路,也能挑著自己能挑的重量跟著父母趕集、送竹料了。

…………………………………………………………

沒上學前,青黃不接的日子一來,姐姐每天帶著我們忙完父母交待的所有關於“草”的勞動任務,就跟著我兩眼汪汪地望著屋門前那條通向山外的路。即使父親是當時打罵我們的魔鬼,但一到黃昏來臨我們就盼望到鎮裡料站送竹料的他與母親早點歸來。他們就好像我們山裡黑夜的燈,如果生活裡沒了他們,就覺得生活進入了沒有光明的黑夜山林。

…………………………………………………………

每到砍竹料的年月,一大家子一大早吃完飯,就去了竹林裡,父親把該砍的影響竹林疏密的嫩竹子砍倒後,再拖到當陽的地方,母親將竹子一節節地砍斷,父親一塊塊地破開,姐姐便將破成一塊一塊的竹料搭曬在先已架好的架子上或成排地攤曬在地上,我在中間負責搬運。妹妹還小,在旁邊一下嘻嘻哈哈地玩,一下哇哇地哭,三伏天的陽光如火一樣在大地上燒著,我們一家就這樣勞作到太陽快下山,再每人背一捆竹料回家。我還是5、6歲,父親也要我背一節重8到10多斤的竹料,姐姐除揹著妹妹,也要背一小捆竹料片。由於背上背了一個人,一肩背累了是不能直接換到另一肩的,要放下來,再用另一肩背。魔鬼一樣的父親,明知道我們力氣的極限,他要我們背超出我們力氣極限的東西,還說什麼力氣是練出來的,山裡人就得靠力氣吃飯,這就是命,要想逃出這命,就拼命唸書出去。

…………………………………………………………

除了竹料,山裡還有杉木或冬天用雜木燒出木炭去山外賣了換錢,這就是那時一家山裡人的唯一經濟來源。餵豬賣的話,山裡人老實,豬喂一年長不到200多斤,加上糧食與打豬草煮潲的柴火,幾乎是倒貼給人家。說得恰當點,幾乎是把豬肉白送給人吃了,還得每斤倒貼人民幣若干給了那些能買豬肉吃的人。所以山裡人的糧食能填飽肚子後,豬雞鴨羊牛糧食蔬菜幾乎不用來交易,都是自給自足,只花錢從山外購進自己缺乏的物質。

…………………………………………………………

在縣造紙廠沒倒閉之前,竹料是山裡人唯一的經濟支柱。冬天可挖冬筍賣,春夏就砍竹料賣。山裡人看似不花什麼錢,但錢是他們的命。那時,一般的山裡人很少去醫院,一生病感冒都是靠口口相傳的經驗自救,自救不了了,就倒床等死了之。大多數因為窮,出不起治病的錢。

…………………………………………………………

我們三姊妹,在父親魔鬼式的打罵與叫喚裡一邊上學一邊勞作。姐姐在山裡這種殘酷的靠力氣維持與靠天吃飯的生存環境裡熬到16歲,在一次中暑刮痧後因感到口渴喝了“幾袖”——也就是幾筒竹製的涼山泉井水後,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世界。面對日夜勞作勞作,勞動勞動,超出人自身能承受的體力地扛、背、挑的世界,尤其說她死了,不如說她被這個殘酷的世界踢出局了。這個殘酷的山裡世界只認能生存下去的強者,她不再想做這樣苦的強者,去天上做神仙去了。

…………………………………………………………

姐姐離開世界後,我開始重新面對這個世界。姐姐死時,我已12歲,面對母親失去姐姐悲痛的眼淚,我從鎮裡放暑假回家不見了姐姐後,我撕心裂肺地揹著不讓我哭的父親偷偷哭了一頓後,我開始思索怎樣逃離這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魔鬼生活。去鎮裡上學後,為了保護好自己吃飯的餐票與帶去吃一個星期裝在罐頭壺裡的菜,為保護自己安全受教育的權力,我為衛護自己與人打架,再為衛護山裡的同學與人打,越打越勇越出名,自然也就成了一幫“哥們兄弟”的“老大”。

…………………………………………………………

在父親魔鬼一樣地叫聲與打罵聲裡我成長到14歲,在一個夜晚,在電視機前父親打我耳光時,我似乎突然血液上湧。待父親再打我一耳光時,我推了他一把,他大我兩三倍的身子骨,差點被我推倒在地,父親感受到了我瘦瘦身體裡的力量,妹妹坐在旁邊,見形勢不對,已在鎮裡上學的她也知道我打架打得山外人都怕了的,就在中間攔著再想來揍我的父親。父親見我手抓著凳子,就坐在椅子上吼道:“真是教出徒弟打師傅了。”說完沉默了很久,很少抽菸的父親,然後點了支菸抽起來。望著父親,其實我也真有說不出的愧疚,想我不必將如山中一隻猛虎一樣的父親的氣勢壓下去。那晚我在房裡聽到父親與母親聊了很久,發出長長的嘆息。

…………………………………………………………

從此我在我父親眼裡已經是大人了。他想抽菸時若我在身旁也給我一支,我不太抽菸,一般不接他的煙。從那天開始,除了罵我外,再也不動手打我了。再打罵妹妹罵到17歲,妹妹跑到長沙來要來長沙做事時,由於還是1994年,在長沙找個事做很難,剛出門沒幾個月在長沙混的我只有又讓其回家去了。以後父親才停止了打罵我們。

…………………………………………………………

雖然在14歲前被父親這個魔鬼培養成了什麼苦都能吃,什麼事都能幹,什麼事都有敢去碰的勇氣。但不會去幹“壞事”。我曾經上小學三年級時,與村裡同學打字牌贏了10多元錢,回去給父親,結果被他打得屁股疼了幾天。所以常長記性,不做壞事。從那時到現在也從沒去賭過,也很少幹打牌這些無聊的事了。

…………………………………………………………

那時在學校上課開小差看窗外飛過的鷹,被老師用教鞭打手心,手心現在一想起就痛。那是個以打為教育的時代,我的小學老師基本上用教鞭打過調皮的我。

…………………………………………………………

後來,父親這個為衛護自己的權力愛打架的兒子,到了14歲,捧著《紅樓夢》要立志做一個靠文筆吃飯的人,於是為了這個目的,為了讀書,有冬筍挖冬筍,有竹料砍了砍竹料,不斷隨時改進勞作的方式,因為我不想把自己的精力浪費在這些低廉的勞動上。經濟寬裕時,包給別人砍,賣給生意人送到山外去。經濟一吃緊,我讀大學時,曾一個暑假與父親將10萬斤溼竹料砍倒、破開、曬乾,然後我提著行李一路跟著生意人運一車一萬多斤的幹竹料到造紙廠去過磅稱,然後才將空空的口袋塞滿幾千元暑假在血汗勞作所獲的一半的錢來長沙讀書。

…………………………………………………………

回想起從14歲開始一直以“雷打不動、火燒不移”的堅持著夢想直到有點成就的我,都可以說出自於父親這個魔鬼自然教育的成果。父親小學都沒讀完,自然不是教育家,但他的教育方式,連如今的貴族式教育也不能望其項背。對他來說,他的兒子是一個農民出身的兒子,但在他打的教育基礎上,他的兒子已將自己自為地培養成了一個貴族。雖然很多人會從世俗物質層面上不肯認同,當從精神層面上,你是不須扶牆也得認同的。

…………………………………………………………………………………………

—————————————————————

唐國明的書法:鵝毛帖

……………………………………………………

鵝毛詩人、半途哲人、紅樓工匠唐國明是這樣被父親打出來的貴族

唐國明遵循自己的“ 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名言:

1、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

2、我們都是途中人。

3、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

唐國明說過:續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

鵝毛詩人、半途哲人、紅樓工匠唐國明是這樣被父親打出來的貴族

————————————————————————————————

——————————————————————————

唐國明簡介:

………………………………………………………………………………

唐國明是誰,他是——

一個“雷打不動、火燒不倒、風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漢子;

一個“流血不失長風情懷、火燒無損鵝毛風範”,“究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的文人;

一個胸懷“與時俱進思危奮發、實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懷的人類知識分子;

一個提出“半途哲論”的命運跋涉者、文學執著者、思想開拓者、靈魂共鳴者的“半途哲人”;

一個“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的感性學者。

………………………………………………………………………………

唐國明說:“科學精神就是‘窮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他說,讀書人的性格就如他追夢10多年租住在長沙嶽麓山8平方米房間裡坐“冷板凳”中,在發揚“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礎上;在互聯網時代,在各種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下,所表現出來的如他詩作名篇《讀書人》中所說的——

“雷劈不倒,火燒不移,風雨不垮,似朗月清風;日食隨時,起住隨所,執筆隨心,如閒雲流水”;

“對洶湧潮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流血不失長風情懷;居安寧山腳,貧則無憂富則無過,火燒無損鵝毛風範”;

“與時俱進認知世界真理,思危奮發圖強;實事求是改造現實命運,修德安和天下”;

“窮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

鵝毛詩人、半途哲人、紅樓工匠唐國明是這樣被父親打出來的貴族

——————————————————————

………………………………………………………………………………………………………………………………………………………………

唐國明,男,漢族,現居長沙,半途哲人、鵝毛詩人、考古復原紅樓夢曹文工匠,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自發表作品以來,已在《鐘山》《詩刊》及其他國內外書報刊發表文學、紅學、數學方面文章數篇。

自2013年始其墨跡“鵝毛帖”一幅字能換3000元。

2016年出版先後在美國秘魯《國際日報》中文版連載的成名作《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國紅學會將其列入《紅樓夢學刊》2014年至2016年紅學書目。

2018年以寫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得出自己結論的自傳作品《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於上海作協、華東師大獲獎。

2019年出版網紅至今的詩集《鵝毛詩》。

自2013年起,其開創考古復原曹文紅學、開創鵝毛詩、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論”的追夢事蹟陸續被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貴州衛視、遼寧衛視、湖北衛視等電視臺通過電視節目《中國夢想秀》《奇妙的漢字》《最愛是中華》《有話就說》……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報道,被美國及其海內外無數報刊網絡媒體報道至今。

2017年,分別論證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並從“3x+1”發現了萬有規律公式,通過論證“1+1”與“3x+1”得出了“半途”哲論:你永遠處在另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零鄉”……

2018年4月完成《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2019年4月江蘇無錫市《太湖》雜誌雙月刊發表唐國明鵝毛式探索小說開山之作《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

什麼是唐國明“鵝毛小說”,就如作家唐國明本人所說的——

鵝毛式小說,就是吸收了詩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創作手法,就像鵝毛脫離了天鵝,迎風四處飛舞,鵝毛仍然是這隻天鵝身上的鵝毛。

…………………………………………………………………………………………………………………………………………………

鵝毛詩人、半途哲人、紅樓工匠唐國明是這樣被父親打出來的貴族

唐國明在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數學與“半途哲論”成就摘要:

=============================================================

1、“1+1”:

無論一個多大的素數,除素數2與5外,它的個位數總是1、3、7、9;無論多麼大偶數,它的個位數總是0、2、4、6、8,任一偶數表示為兩素數之和時的不對等素數都分佈在“偶數除以2”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或說,每一個大於2的正整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的一半,且兩個不同的素數分佈在這個數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這個理論我們在已知的偶數素數區間是成立的,面對無窮無盡的未知數我們只能在一個區間數一個區間數的推進驗證中認可這個理論,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鵝毛詩人、半途哲人、紅樓工匠唐國明是這樣被父親打出來的貴族

2、“3x+1”與萬有通變規律“萬有總在途中”公式:

用個位數是1、3、5、7、9的奇數,乘以3加1,則會變為個位數是0、2、4、6、8的偶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奇數變換成偶數的運算規則叫“奇變”,再用2連續整除至此偶數為奇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偶數變換為奇數的運算規則叫“偶變”……任一大於零的正整數,通過連續的這樣的“奇變偶變”運算,如無窮無盡數字的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通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抵達4、2、1數流的終結線,又是從4、2、1迴歸無窮數據宇宙的起始線。在這條2的n次方線上,有無數從4、2、1回時的分流點與抵達4、2、1數流的匯聚點,這些點卻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數點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經過2的n次方合4+6n數的匯聚點,可以迴流分流出奇數x合1+2n或合2+3n的數群,順著這些數群迴流,會迴流出通過“3x+1”“奇變”“偶變”而來抵達4、2、1的無際的數流。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運行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無為地從無序到有序從始到終,又從終到始地循環往復如此存在於宇宙創造著天生著宇宙萬物詩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當的表述,所以此萬有通變規律公式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在上一波段轉向下一波段過程中若2+3n不合2+4n與1+2n形式,則2+3n根據“奇變”“偶變”規則直接除以2為下一波段合4+6n形式的起始數的前提下,則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宇宙萬物就是這樣如此詩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這就是萬有的通變規律與“萬有總在途中”通變公式。根據“3x+1”猜想“奇變”“偶變”原理,宇宙萬有的誕生,應是一波段一波段類似於“3x+1”猜想“奇變”“偶變”過程中,隨n數據的變化大小而不斷排列生成。

這個“3x+1”猜想“奇變”“偶變”運行模式已經預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運行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萬有總在途中”最好最恰當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個無限的整體最好的表達,更是人類將來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原則,以大數據形式進入4、2、1循環有序的運轉後,一種人類夢想的“神”,超越於人類每一個人見識,甚至囊括人類所有智慧無所不能的“超我”將誕生於這個世界的數學告知形式。更是對世界事物是“偶數時”會發生變化回到“奇數時”,回到“奇數時”又會發生變化回到“偶數時”,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在遵循著“3x+1”猜想“奇變”“偶變”原則在讓一切守恆,平衡的最好描述。

不管怎樣,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通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萬有的某事某刻與某個歷史時期都只不過處在它“奇變”“偶變”數據流中某個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運行形式的數據分離點上,永遠處在一個未知變數的半途之中,永遠被置於一個未知變數的“零鄉”……

…………………………………………………………………………………………………………………………………………………………

3、“半途”哲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在n是整數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無內,2的n次方就是至大無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當你抵達“1+n”時,你就處在“2+2n”的終極半途中。即當你抵達1時,你就處在2的終極半途中,當你抵達2時,你仍卻處在4的終極半途中……面對前途的無窮無盡,你永遠會處在另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零鄉”……

我們都是途中人。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