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大女主”?

馬受童


首先,“大女主”就是絕對女主角的意思。這是影視劇衍生出來的一個定義詞,是為了區分於傳統影視劇中以男性為核心的“大男主”劇而言的。

幾千年來,我們都生活在一個男性主導的男權社會,無論是真實歷史還是現實生活,拋頭露面的、青史留名的都是男人(女人是私有物,是私藏宅院不能為外人知、為外人道的),所以傳統影視劇為傳達正義、勇敢、智慧等正能量而塑造各種英雄模範人物時自然選擇的是男性角色,也就是整部劇是以一個男性為核心、整部劇圍繞一個男人的跌宕起伏和愛恨情仇而展開的,哪怕出現一些女性角色,也是出於展現男性情感的需要。這種劇目太多了,俯拾皆是,什麼《三國演義》《水滸傳》《康熙王朝》《漢武大帝》不勝枚舉。

但是近些年來,隨著社會分工的改變,女性漸漸參與到社會公共事務當中,其社會地位漸漸提高,自然的以女性為話題、以女性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影視劇目開始出現並日益霸佔商業市場,也就是所謂的“大女主戲”,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整部劇以女主角為核心人物,由多名男性角色助力其成長,最終讓女主角走向人生巔峰的劇作。一言以蔽之,就是女性英雄傳記,甚至連劇名都直接以女主名字稱之,如韓劇《大長今》,國產《甄嬛傳》、《羋月傳》《楚喬傳》等。

這種情況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也是商業打破傳統男性題材壟斷的必然,更是為了迎合大眾心理需求(畢竟女性更喜歡刷劇追星)的熱賣途徑和盈利模式(許多案例確實也證明了這是成功的)。一度造成一些原本不是大女主的小說在改編為影視劇的時候也硬往“大女主”題材靠攏,如章子怡的首部電視劇原名《帝王業》,後改為《帝凰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後因廣電審核又改名《山河故人》)。

這是我的一點理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儀兮禮兮


相對於大男子主義(male chauvinism)而言,大女子主義(female chauvinism)是一種以女性為中心的言論,“大女人”從一個頗具爭議的詞彙——社會的包容性越來越強,女子的地位提高了,中國女性不再拘泥於三從四德、相夫教子,而是擔當起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但從另一方面講,如果過於極端容易造成對男性的輕視,進而引發家庭矛盾。所謂的大男子主義和大女子主義其實是不同人不同個性的體現,這與個人生長的地域環境有關,而與性別意識並沒有很大的關係。


娛樂嗨說啦


縱觀大家對影視劇/小說女主形象的偏愛,近些年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以往對柔柔弱弱小白花的垂憐,到現在用“白蓮花”一詞來表示不屑,“大女主”憑藉其出彩的性格特性更能圈一波粉。

那大女主應該怎麼樣去定義呢?

一.劇情方面

1.大女主即從女主視角出發,所有劇情圍繞女主展開。最具代表的就是孫儷主演的《甄嬛傳》,講述了甄嬛從進宮到榮登後位的一系列故事。圍繞女性展開、帶有“傳”的基本上都屬於大女主作品。

2.既然是著重講述女主的各種經歷,那劇情必然是相當傳奇出彩的。女主一般都會擁有跌宕起伏的故事發展,尤其應當突出女主初期到結局的變化。繼續參考甄嬛,從柔柔弱弱嚮往愛情的世家女,到心灰意冷笑裡藏刀的後宮第一人。

二、性格方面

以往的女主形象都是如同“紫薇”、“林黛玉”一般,雖是有著大家閨秀的氣質,卻是難擋發的“花瓶”角色。

大女主的內心必然非常強大,才能支撐起整個劇情的跌宕起伏。處理事情,尤其是對待感情方面,絕不能拖泥帶水,畢竟觀眾更願意看到大女主獨自美麗,誰也虐不到她。

“美強慘”算得上一個新晉的大女主標籤。




扒娛樂圈圈圈


首先“大女主”是指電視劇中的劇情走向主要圍繞女主展開,戲份也以女主為主,展現女主一路成長的歷程。

前兩年有很多大女主的電視劇,當時超火的宮鬥劇《甄嬛傳》便是大女主的戲份,劇情主要是圍繞甄嬛展開,選秀入宮,一步一步成為太后;孫儷的另外一部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也是一部大女主的戲份,主要講述的清朝末年陝西女首富周瑩跌宕起伏的一生,劇情隨著周瑩的成長推進;另外趙麗穎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也是大女主的電視劇,講述了盛明蘭從閨閣少女到侯門主母的成長曆程。

一般大女主的電視劇劇集都比較偏長,劇集基本在70.80集,因為要演出女主的一生,太短的話講述的可能不會特別全面。





劇說吧


從古早偶像劇中傻白甜的平凡女孩,到早期大女主劇中被迫強大的女主角,再到新晉大女主劇在劇情和人設上不斷作出的新嘗試,大女主劇中女性形象愈加鮮明立體,影視劇中女性角色地位和功能也日益提高,不難看出我國女性觀眾的生活觀念和觀劇心理的變化對電視劇內容創作上的積極影響。

大女主劇作為影視劇的細分題材之一,同樣是一種文化產品,其基於電視、網絡等大眾媒介得到了廣泛傳播,受眾極廣。如果將視野放開,在國外影視劇中類似的以女性成長為核心的作品,例如《傲骨賢妻》早在多年前就向觀眾展示了女性人生道路在家庭愛情以外的另一個方向,韓劇《大長今》也早早樹立了獨立自強擁有職業建樹的堅強女性。相比之下,我國的大女主劇在內容創作上距離實現其“女性勵志”的核心,從被動接受觀眾價值觀的影響到輸出乃至引領女性觀眾價值觀念的轉變仍有太多路要走,或許這也會成為未來大女主劇創作和發展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