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鬥士》:永遠的馬克西莫斯,悲劇之路上成就的悲劇英雄

20世紀末,在史詩巨片開始落寞的時代,導演雷德利 ·斯科特反其道而行斥巨資打造恢了場景恢弘的《角鬥士》。

他將古典英雄主義和戲劇表演形式相結合,呈現出一部氣勢磅礴的悲劇英雄的佳作。

《角鬥士》:永遠的馬克西莫斯,悲劇之路上成就的悲劇英雄

這部預算超過1億的史詩級影片,上映後就獲得了第7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視覺特效、最佳男主角等五項大獎。

該片把我們帶到古羅馬神秘遙遠的年代。

康茂德弒父篡位並下令對將軍馬克西莫斯“斬草除根”,這些變故迫使馬克西莫斯從此走上一條通往毀滅的悲劇之路。

從受人景仰的將軍到跌落神壇淪的奴隸,馬克西莫斯在痛苦中覺醒又在迷惘中自我拯救。直至最後打開內心牢籠,以英雄式的自我獻身,貫徹內心守護羅馬的信念。

這條原本條通往毀滅的悲劇之路卻最終成就了馬克西莫斯悲劇英雄的形象。

因為他不僅戰勝了痛苦,並且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角鬥士》:永遠的馬克西莫斯,悲劇之路上成就的悲劇英雄

西方哲學家舍勒曾闡述的悲劇英雄本質:使他毀滅的不幸屬於必須與之鬥爭的不幸,而他亦確實與使他毀滅的不幸進行了鬥爭。

《角鬥士》通過描述了馬克西莫斯所經歷的內心衝突和大環境下理想與現實的衝突,揭示了他所遭遇不幸的原因,以及他在不幸中覺醒起來的英雄之光。讓馬克西莫斯的悲劇英雄的形象更加立體和深入人心。

位高權重的將軍和解甲歸田的丈夫,馬克西莫斯二元對立身份下開啟的悲劇之路:

電影《角鬥士》取材於羅馬時期的愷撒大帝和大將軍馬克西莫斯的歷史事蹟。

電影一開篇導演就把我們拉入了一長規模宏大的戰爭,兩軍對峙,將軍馬克西莫斯展示出強大的戰鬥力和卓越的領導力。

在戰場上他一呼百應,為羅馬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

不遠處愷撒騎在馬背上,神情複雜的看著馬克西莫斯,那眼神裡有欣賞,有愛護,還有把帝國託付給他的決心。

《角鬥士》:永遠的馬克西莫斯,悲劇之路上成就的悲劇英雄

戰爭結束後愷撒問他 “怎樣獎賞羅馬最偉大的人? ”

他只有一句簡單的回答: “讓我回家 ”。

馬克西莫斯清楚的記得離家的264天,而他每一次上戰場廝殺前,都會抓腳下的土地。

土地是他的根,是他力量的源泉。

對他來講守護腳下這片土地,就是守護他所愛的家,守護他所愛的羅馬。而這片土地也會庇佑他與家人團聚。

戰場上馬克西莫斯是驍勇善戰的勇士,他為羅馬而戰為愷撒而戰;

戰場下馬克西莫斯是思鄉戀土的農人 ,他對妻子滿懷柔情,也對兒子飽含思念。

然而,這樣二元對立的身份卻使馬克西莫斯這個角色在面對選擇時充滿了糾結和自我束縛

當愷撒表達了想把王位傳給他而非自己的兒子康茂德時,馬克西莫斯回答他:我非常不願意。

他不願意揹負愷撒實現羅馬共和的願望,這份榮耀和責任對一個女人的丈夫,一個孩子的父親來說實在太過沉重。

《角鬥士》:永遠的馬克西莫斯,悲劇之路上成就的悲劇英雄

愷撒嘗試說服他:“羅馬太脆弱了,我不知道它能不能度過寒冬,我要你在我死後成為羅馬的保護者,我將只授權給你,把羅馬的權力還給羅馬人民。”

馬克西莫斯猶豫了。

作為羅馬的守護者,凱撒忠實的僕人,他有應該承擔的責任,他愛這片土地,希望和平和自由之光永遠照耀著羅馬。

最終,馬克西莫斯表示考慮一下,可惜沒等到他答覆愷撒,康茂就弒父篡位了。

馬克西莫斯的猶豫就是他悲劇之路的源頭。

《詩學》是古希臘最早予以悲劇明確定義的理論著,作者亞里士多德認為,遭遇悲劇主要是由於主人公犯了某種過錯,而不是命運操控著他的一切。

影片《角鬥士》中馬克西莫斯二元對立的身份,使他陷入了自我束縛和糾結,正是他的猶豫給了康茂德弒父的時間,導致了自己悲劇的開始。

康茂德奪權後,因為忌憚馬克西莫斯在軍中的聲譽和兵權,要求馬克西莫斯向自己效忠。

在處於劣勢情況下,憤怒的馬克西莫斯的把矛頭指向康茂德,對愷撒的死提出質疑。

地位受到威脅,康茂德的立刻下令誅殺馬克西莫斯全家。

自此,馬克西莫斯徹底推開了自己悲劇的大門。

作為將軍馬克西莫斯因為猶豫,失去了自己最敬重的愷撒,也讓羅馬在康茂德的統治下面臨岌岌可危的命運;

作為父親和丈夫,馬克西莫斯又因無法抑制自己的衝動,將家人和自己置於他人刀口之下。

《角鬥士》:永遠的馬克西莫斯,悲劇之路上成就的悲劇英雄

二元對立的身份束縛了他聆聽內心真實的聲音,讓他在自我壓抑中被動的走上一條悲劇之路。

羅馬—夢中的理想國,現實的修羅場,馬克西莫斯在理想與現實衝突中覺醒的英雄之光:

失去家園的馬克西莫斯,在被賣到祖卡巴的路上醒了過來,走上悲劇之路的他至此淪為失去自由的奴隸。

然而,也是因為如此他看見了一個真正的羅馬,一個他為之戰鬥卻從未真正抵達過的地方。

影片的一開頭愷撒曾問過馬克西莫斯:“什麼是羅馬?”

馬克西莫斯說,我見過世界上許多其他地方,那裡都很殘忍,野蠻,黑暗。但羅馬是光明所在。

愷撒回答他“然而你並沒有到過羅馬,你沒有見過羅馬已經變成什麼樣了。”

淪為奴隸的馬克西莫斯成為了一名角鬥士,他被迫走上鬥獸場,在鬥獸場上他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羅馬。

上場前 奴隸主Cicero做戰前動員,他說:“把刀插進對方的血肉,觀眾們會為你鼓掌,敬愛你。”

此時外面喧囂沸騰,民眾們正興奮的喊著“Kill!Kill!Kill!”

那個馬克西莫斯曾經認為是光明所在的羅馬,在現實裡充斥著殘忍、野蠻和殺戮。

而他作為一名角鬥士只能站在黑暗之處透過門板的縫隙窺視光明。等待他的是一場即將來臨的你死我活的屠殺。

《角鬥士》:永遠的馬克西莫斯,悲劇之路上成就的悲劇英雄

夢中的羅馬正如愷撒所說太脆弱了,它是馬克西莫斯為之奮鬥卻從沒有抵達過的理想國。

鬥獸場猶如修羅場,不斷有人倒下,有人被殘忍殺死,滿場屍體。觀眾卻因此異常興奮,他們歡呼、吶喊,因為鮮血而感到滿足。

這一次,獲得勝利的馬克西莫斯迷惘了。難道這樣的羅馬就是他為之奮鬥的光明之處?

更諷刺的是,此時電影鏡頭一轉,灰色色調之中,羅馬人民正站在象徵著民主刻有“SPQR”的雕塑上,俯視康茂德新皇迴歸。

“SPQR”的意思是“元老院與羅馬公民”,它象徵著羅馬的民主與公平,現在登基的康茂正準備將“SPQR”從羅馬永遠的抹去。他要成為羅馬唯一的國王。

《角鬥士》:永遠的馬克西莫斯,悲劇之路上成就的悲劇英雄

原本愷撒早已停止了角鬥場的殺戮,而康茂德為了轉移民眾視線,給自己立威,竟以紀念父親的名義再次大肆修建鬥獸場,展開了長達150天的競技狂歡。

在這樣社會風氣的帶動下,遠在祖卡巴驍勇善戰的馬克西莫斯成為了當地最受追捧的角鬥士。

他在全場的歡呼中上場,以一敵十搏殺對手,每一次的血光四濺都換來了民眾興奮的呼聲,在這裡沒有對生命的敬畏也沒有和平和光明。

曾經戰場上英勇殺敵卻無人知曉的將軍,如今因在搏鬥中殘殺對手而榮耀加身。

馬克西莫斯對這樣的羅馬感到憤怒,在殺死所有的對手後的馬克西莫斯將刀擲向VIP席位,他向歡呼的人群發出來自靈魂的吶喊:“你們沒體會到樂趣嗎?你們不就是為此而來的嗎!”

西方的古典文化中,人一般從內外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表現自己:從外部被感知世人對自己的生存印象以及自己的物質生活;以及從內部認識自己的精神存在和自己的人格方向。

《角鬥士》:永遠的馬克西莫斯,悲劇之路上成就的悲劇英雄

當馬克西莫斯心中理想的羅馬崩塌時,他二元對立的身份開始在理想和現實的衝突下達到了統一,內在英雄之光開始覺醒。

面對腐敗、又脆弱的的羅馬,失去一切的馬克西莫斯掙脫了內心的束縛,重新定義了自己生存和戰鬥的意義。

Cicero提出參加百日競技時,馬克西姆沒有任何猶豫。

這一次他決定直面康茂德,用另一種身份,在另一個戰場再一次為守護羅馬和愷撒的願望而戰,他要結束危及羅馬命運的腐敗,將權力還給人民。

他說:“我會贏得觀眾的心,我會讓他們看到前所未見的表演。”

用生命守護夢中的理想國,悲劇之路上成就的悲劇英雄馬克西莫斯:

影片《角鬥士》中曾五次出現鬥獸場中的決鬥,每一次羅馬民眾都因馬克西莫斯達到高潮。

每一次高潮之後,民眾的意識都因馬克西莫斯的選擇而發生改變。

返回羅馬後,馬克西莫斯在“征服迦太基戰役”中以弱勝強,聲名大噪。

作為皇帝的康茂德雖然想把馬克西莫斯殺之而後快,但也不得不順應民意,萬般無奈的豎起了拇指。

而後的競技更是不受康茂德的控制,馬克西莫斯的名字迅速傳遍整個羅馬。

在鬥獸場中馬克西莫斯擊敗全無敗績的底格里斯,全場民眾興奮的吶喊著“Kill!Kill!”,康茂德也順應著民眾的呼聲拇指向下,可是馬克西莫斯卻在最後扔掉了了刀,選擇讓對手活了下來。

仁慈的馬克西莫斯!

一向因為鮮血而興奮的羅馬的民眾竟然為馬克西莫斯放過對手的選擇高呼

《角鬥士》:永遠的馬克西莫斯,悲劇之路上成就的悲劇英雄

作為將軍的馬克西姆曾是軍隊中的完美領袖,凱撒心中的接班人。如今在羅馬的鬥獸場上,他再一次的用勇敢和勝利擄獲了羅馬民眾的心。

五場鬥獸場上的競技是量的累積,也是民眾情緒的積累。

從嗜血的狂歡到對英雄的敬畏,每一次羅馬民的心都被馬克西莫斯所牽動。

馬克西莫斯做到了他所說的:“我會贏得觀眾的心,我會讓他們看到前所未見的表演。”

靠弒父上位康茂德,本來是想用這150天的大型競技活動轉移羅馬人民的視線,讓人們忘記他登基的不光彩,感謝他為羅馬城帶來的狂歡盛典。

然而,鬥獸場卻成了馬克西莫斯最完美的舞臺,民眾為馬克西莫斯的勇敢和仁慈歡呼。他成為羅馬人民心中的英雄。

為了在自己的子民前樹立威信,康茂德不得不以皇帝的身份選擇在鬥獸場與馬克西莫斯決鬥。

為了確保能勝利,康茂德手段卑劣,在上場前就將了馬克西莫斯刺成重傷,決鬥處於下風時康茂德更是使出暗器。

《角鬥士》:永遠的馬克西莫斯,悲劇之路上成就的悲劇英雄

馬克西莫斯守護羅馬的信念讓他始終堅持,他忍受著傷痛奮力一搏,最終殺死了康茂德。

影片在這裡達到高潮。馬克西莫斯的生命也永遠定格在了鬥獸場,時間戛然而止。

安靜下來的鬥獸場, 馬克西莫斯說了他內心的聲音———羅馬曾經是個美夢,它應該成真。

將權利還給人民,實現元老院民主共和制度,這是愷撒最後的願望也是馬克西莫斯為之戰鬥想要實現的美夢。

在殘酷的鬥獸場,面對那個殘忍、野蠻、黑暗的羅馬,馬克西莫斯的肉體逐漸走向毀滅,而精神的堡壘卻日漸堅固,他用勇敢和堅毅守護住了夢中的羅馬。

他以悲劇英雄式的“有價值的毀滅”走向命運的終點,結束了康茂德的黑暗統治,將權力重新還給羅馬人民。

結語:

羅馬的戰爭結束了,隨著英雄的謝幕鬥獸場也逐漸歸於沉寂。

影片的結尾,結束自己使命的馬克西莫斯靈魂劃過羅馬這片廣闊的土地回家了。最後一次他沒有任何猶豫和糾結。

周殿富《第七崇拜-人類的生存悲劇與悲劇英雄》一書中闡述了悲劇英雄最容易引崇拜,他把這種現象稱之為“第七崇拜”。悲劇人物與英雄人物中的一個最高價值層面。代表了一種精神力量。悲劇英雄不但戰勝了痛苦,且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角鬥士》:永遠的馬克西莫斯,悲劇之路上成就的悲劇英雄

在《角鬥士》中馬克西莫斯失去了家人、朋友,乃至自己的生命,在理想和現實的衝突下,他突破內心束縛實現了二元對立身份的統一,用自己的方式貫徹著守護羅馬的信念。

在他人格的感召下,這段悲劇之路中傳遞出一種超越生死的精神力量。使他完成了自我認識自我超越和自我救贖,最終於悲劇之路上閃耀出英雄的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