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救過林青霞、張小燕的命,一生為美佈道,數百萬人因他改變人生

九十年代,在臺北、高雄兩地,有人曾用四年時間逐頁講解《紅樓夢》。

在臺北,聽他講《紅樓夢》的成員大多是臺灣政經大佬的太太或兒媳,名媛貴婦。

林青霞也是臺北班的一員。

那時候,她母親剛跳樓不久,父親重病,每週五都需要從香港飛到臺北照顧病人。重壓之下,聽這個人講《紅樓夢》成為了她一段特殊的修行。

在媒體採訪時,林青霞把他比作自己的半粒安眠藥,說他可以讓自己在不許她胖、不許她醜,到處有人拍她哭、拍她笑的世界裡找到坦然自在,和容易一些的睡眠。

這個人,就是蔣勳。

他救過林青霞、張小燕的命,一生為美佈道,數百萬人因他改變人生

蔣勳與林青霞

臺灣綜藝大姐大張小燕說,那時她先生病逝,她痛苦地日夜難眠,林懷民跟她講,要從黑洞中走出來。

她也想,但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痛整團凝結在心裡,哭都哭不出來。

後來看到一首詩,詩的末尾說:

當你埋葬土中,我願是依伴你的青草,你是灰,我便成塵,如果你對此生還有眷戀,我就再許一願,與你結來世的姻緣。

那是一份有聲讀物,當聽到作者溫潤清朗地念出這幾句話,她大哭一場,終於從壓抑的黑洞中走了出來。

幾年後,這個作者上了張小燕的節目,小燕姐不無動情地說,是你救了我,讓我如今變得這麼從容平和。

這個人,也是蔣勳。

他救過林青霞、張小燕的命,一生為美佈道,數百萬人因他改變人生

蔣勳與張小燕

1947年蔣勳出生在西安古城,那一年出生的還有侯孝賢,林懷民,陳芳明。

時間往前兩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往後兩年,1949臺灣大遷移。特定的歷史背景,造就了這一批人。

蔣勳是滿清後裔,貴族出身,母親是正白旗,外曾祖父是西安的最後一任知府,但他最初的記憶並非富貴繁華而是顛沛流離。

他救過林青霞、張小燕的命,一生為美佈道,數百萬人因他改變人生

1951年他們一家逃到基隆,才得團聚。在母親主張下,他們沒有落戶眷村,而是搬去了大龍峒。那裡除了他們一家外省人,全是土生土長的同安人。

大龍峒民風淳樸,相互信任,關係緊密。沒米了就去陳媽媽家借,鄰居們拉著母親一起做年糕,唸書時有人會對他加以保護,這些記憶都深深地烙在了蔣勳心裡。

多年後蔣勳把《紅樓夢》講給高雄的貴婦聽,講給菜場做鹹菜的大嬸聽,菜場的大嬸們聽得很感動,給蔣勳遞過來一條紅內褲請他簽名,蔣勳也就樂呵呵地簽了。

讀蔣勳的書可以瞭解到,他頗具人文關懷,不以上帝視角做評判,常常換位思考,尊重每一個人,這讓很多人覺得,蔣勳的文字跟話語能走進他們的內心。

蔣勳說這源於大龍峒,那裡的民風教給他很多。

他救過林青霞、張小燕的命,一生為美佈道,數百萬人因他改變人生

年輕的蔣勳(左一)和丁玲(中)合影

大龍峒的清貧生活教給蔣勳的,不光是待人處事,他對美學的概念也是在這裡建立的。

那時的廟口是文化的中心,他在這裡聽南管,看人家畫呂布戲貂蟬。

有時流浪戲班開著破爛的小貨車演戲,滿頭珠釵的千金小姐在幕後奶完孩子又匆匆整好衣衫在臺上繼續花好月圓。

這些經歷讓蔣勳覺得,藝術最重要的,是背後的生活哲學。美學的教育不需要以富有為前提。

他救過林青霞、張小燕的命,一生為美佈道,數百萬人因他改變人生

大龍峒保安宮

後來蔣勳唸書了,初中念得是很有名的師大附中,之後卻去了當時最差的強恕中學,但蔣勳覺得那是他這輩子的好運氣。

強恕的老師大都不在體制內,玩得很瘋。蔣勳在那裡自由地野蠻生長,看《等待戈多》,讀存在主義,那時的他才15歲。

畢業時,英語老師陳映真給了蔣勳八個字:求真若渴,愛人如己。

這成了蔣勳的人生信條,日後的講座,他沒有獵奇,不會過度解說,所講內容富有人性,帶著溫度。

他救過林青霞、張小燕的命,一生為美佈道,數百萬人因他改變人生

蔣勳幼時(左一)

1972年,25歲的蔣勳第一次離開臺灣,前往巴黎留學。

蔣勳在巴黎的第四年,和一個法國朋友在街上走,突然聞到一種氣味讓他想哭,他跟朋友講,那是他在鳳山當兵,太陽把泥土曬得發燙,暴雨落下,土跟青草整個翻起的味道。

朋友說,那個叫鄉愁。那一年的十一月,蔣勳飛回了臺灣。

蔣勳這樣寫自己:在鬧市的繁華中,忽然被一名算命的男子叫住,先生,我跟你說句話,你和出生地無緣啦。

媽媽的鄉愁在西安,父親的在福建長樂,他的在臺灣。

他救過林青霞、張小燕的命,一生為美佈道,數百萬人因他改變人生

回到臺灣後,他用三十幾年的時間,用自己溫暖平靜的聲音讓一個又一個躁動的靈魂靜下心來感受和觸摸這個世界。


01.他講共生的孤獨


現代人很害怕獨處的孤獨,為了逃避孤獨而社交,瘋狂地追尋生命裡的另一半。

但在蔣勳看來,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在《孤獨六講》中,蔣勳要談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

他救過林青霞、張小燕的命,一生為美佈道,數百萬人因他改變人生

十年後再度作序的《孤獨六講》

◎ 殘酷青春裡野獸般奔突的“情慾孤獨”;

◎ 眾聲喧譁卻無人肯聽的“語言孤獨”;

◎ 始於躊躇滿志終於落寞虛無的“革命孤獨”;

◎ 潛藏於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

◎ 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

◎ 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

當你懂得了與孤獨相處,你會學著與自己談戀愛,寫詩給自己,與自己對話。這時候,你才是完整的你自己。

當你擁抱另一個身體的時候,你才不會害怕失去,從而感受到生命更富有、更圓滿。

他救過林青霞、張小燕的命,一生為美佈道,數百萬人因他改變人生

02.他講夾縫中的生活


“一個唯利是圖的社會,每一個人都會在物化自己與他人的過程中成為受害者。”

在傳統與新世相間,“沒有信仰的中國人”,要理性還是要幻象,重物質還是重精神?

《生活十講》中,蔣勳以溫柔坦然的文學之心,省思了當下社會。

他救過林青霞、張小燕的命,一生為美佈道,數百萬人因他改變人生

榮獲臺灣金鐘獎的《生活十講》

◎ 從廣闊生活的十個側面切入:

新價值、新官學、新倫理、新信仰、談物化、創造力、文學力、愛與情、情與欲、新食代。

撫慰了監獄裡無數個失落的靈魂。也為疲憊的現代人,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仰。

他救過林青霞、張小燕的命,一生為美佈道,數百萬人因他改變人生

03.他講生活細微處的品味


“忙是心靈的死亡。活得像個人,才能看見美。”

《品味四講》中,蔣勳將美拉近到食、衣、住、行的細微處,教我們如何將急躁、焦慮的心情,轉化成緩慢的生活節奏,從而過上一個有質感、有品味的生活。

他救過林青霞、張小燕的命,一生為美佈道,數百萬人因他改變人生

◎ 放慢一頓飯的時間:“浪漫是什麼?浪漫就是浪費時間:浪費時間慢慢走,浪費時間慢慢喝茶,浪費時間慢慢吃飯,浪費時間慢慢思考……”

◎ 感受一件衣服的溫度:“一件你喜歡的衣服,真的像一位好朋友,有時候也像一個愛人,讓我覺得有長久穿著的記憶在裡面。”

◎ 把房子變成家:“必須有人去關心、去經營、去佈置過,這才叫做家。有些人只有房子,並沒有家。”

他救過林青霞、張小燕的命,一生為美佈道,數百萬人因他改變人生

現在,朗讀君將這套包括《孤獨六講》、《生活十講》、《品味四講》三部經典作品的蔣勳三講推薦給你。

他救過林青霞、張小燕的命,一生為美佈道,數百萬人因他改變人生

若此刻的你,正在孤獨的夜裡焦慮著,在擁擠的早高峰裡失魂落魄,在人生的分水嶺上止步不前……

翻翻這套書吧。

他救過林青霞、張小燕的命,一生為美佈道,數百萬人因他改變人生

哪怕幾頁,精神也能跟著他去了遍短途旅行。放鬆後的迴歸,能讓你更有勇氣、更加熱愛原來的生活。

心,也會變得越發柔軟而堅實,不懼風雨。

蔣勳三講,現在下單,開春優惠價108元,點擊下方橫條進入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