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曲麻菜,跟苦麻菜有什麼區別?

吳媽媽961


曲麻菜和苦麻菜都是各個地方的叫法,我國地域廣,各地對一種植物名稱叫法也不一樣,經常出現同物異名的情況,在我們渭河流域曲麻菜和苦麻菜是一種植物,我們經常叫“苦苣”。

我在《中國植物誌》查找對照後,發現我們經常吃的“苦苣”,其正式中文名叫“苣蕒菜”,其顯著特徵為,根狀莖平臥;基生葉和莖生葉的形狀基部相同,葉片長圓狀倒披針形,葉邊不規則波狀或有小刺尖,中脈很明顯。
苦苣多少年來是我們農村人們經常食用的野菜,在饑荒年景可以用“苦苣菜”吃飽肚子,挽救人的生命;到現在我們還是採挖苦苣菜作涼拌菜和漿水菜食用。






我也看到,在國內有很多地方人們都食用苦苣菜。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老姚談植物


其實在我們東北的農村呢,也就是在我老家的農村呢,曲麻菜跟苦麻菜是一回事,是一種野菜,只不過全國各地人口音,口語的不同,所以叫法就不同,在我們東北老家的農村,有管他叫曲麻菜的,有管它叫苦麻菜的,還要管他叫侵麻菜的,還有聽起來管他叫qing(三聲)麻菜的,反正不管他叫什麼菜,就是這種野菜!


我在農村的時候,春天都是挖這種野菜吃的東北吃野菜的辦法就是蘸大醬吃,當然必須輔佐以大蔥,那時候東北的農村每家都下一缸大醬的,現在東北的農村不下一缸大醬,也會下一小缸大醬的,因為在東北的農村,過去每家都是個7.8口人,現在也就是3.4口人,過去蔬菜少就是用一些生菜蘸醬吃,現在蔬菜的品種也多了,所以大醬的吃的量就少了!


這個苦麻菜或者說曲麻菜,過去在農村的時候,滿地都是,田間地頭荒草野坡上都能生長的,這種野菜與我們所吃的婆婆丁有點類似,也是有點苦的,但是他確實是敗火的,所在我們東北當地的農村我們都吃的,就是這個苦麻菜或者說曲麻菜,還有婆婆丁,還有小根蒜,在過去東北農村春天沒有蔬菜的吃的時候,卻是幫了我們的大忙,用苦麻菜,婆婆丁,小根蒜還有大蔥蘸大醬,代替了我們的沒有蔬菜吃的之苦之難的日子,也會讓我們很香的填飽了我們的肚子!



苦麻菜或者曲麻菜長大了以後,可以長得一米多高的,長大了之後他就是非常苦的了,人也就不能吃了,但是他卻是家畜家禽最好的飼料的,可以為家裡的雞,鴨,鵝,豬,在我們過去東北的農村,我們也在這種野菜長大了之後,就會把它割回去,拿回家喂家裡的雞,鴨,鵝,豬的!


所以,苦麻菜就是曲麻菜,也是侵麻菜,也叫qing(三聲)麻菜的,也就是發音的口語不同,所以叫法就稍稍有點兒不一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不管叫什麼麻菜,麻菜這兩個字還是都存在,只是麻菜前面的這個字發音不同罷了!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所謂的曲麻菜(苣麻菜)和苦麻菜不是一種植物。

曲麻菜可食用,在地上成單株式生長,葉片寬大,葉裂很小或者沒有,植株直立生長,多分叉,傘狀花序鮮黃色,和蒲公英花相似,但是蒲公英的花莖是空管狀。如圖前六幅。

苦麻菜奇苦無比,只能當青飼料。地面成叢狀生長,葉片較窄,葉裂較大而密,呈鋸齒狀。屬於叢生頭狀花序,顏色淡黃或淺粉,只有指甲蓋兒大小。如圖後三幅。











庭蔭囀鶯


曲麻菜與苦菜長相相似,但不是同一種野菜。因為,曲麻菜只是略微有點苦,而苦菜是很苦的。曲麻菜長老了以後開小白花,在野地裡以串根繁殖為主要特點。苦菜開黃花,花落結籽後會使種子生在可以飄浮風中的毛毛上,藉助風力傳播種子。


吉林省律師陳維國


第一次看到曲麻菜,苦麻菜這幾個字。童年的山坡和大片田地躍然眼前!我似乎還看到了我和小夥伴在田野裡奔跑,我年輕的爸爸媽媽在院子裡幹活,還有我家小鵝,小鴨,哈哈哈哈哈哈哈,真美好,好親切,哈哈哈哈,讓我多笑會兒……

至於這兩種草怎麼區分,想不起來了……


鍾小隱


我去挖曲麻菜時遇到的這是什麼菜啊?





風吹過天更藍


有可能是一個科的但絕對不是一種菜


好吃不如扇貝


曲麻菜是一年生植物,更類似於涮火鍋的油麥菜。味道不算太苦。東北這邊是可以直接生吃的,所以也叫家曲麻菜。

苦麻菜是一種多年生宿根植物,山野菜,也叫苣蕒菜。味道比較苦!以前都是用來餵豬的,養生學興起以後,很多人也開始吃!


東北味道


蘸醬和包餃子吃。


你好舊時光0101


看了前面網友的圖,具體叫什麼我也不知道,我們叫芹門菜,但我認為和蒲公英可能是一個科,抽苔,黃花,掐葉有白汁,味苦。

它有一個藥效就是治小孩鼻子出血,春天陽氣上升,小男孩火大,鼻子出血,吃點很有效,掐幾片葉生吃,不用太多,一頓飯吃十片八片,很有效,我家菜園靠牆邊就有,只要栽一一兩顆,就會連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