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鬢邊》劇情抄襲碰瓷張國榮,為什麼這樣的劇還會被誇獎?

3月20日又上新了一部爭議比較大的劇,由於正總監製的電視劇《鬢邊不是海棠紅》正式上線了視頻平臺。電視劇上線後就引發了觀眾的兩極討論,網絡上出現了不少“溢美之詞”誇讚這部戲,甚至還有認為這部戲是劇版的《霸王別姬》,於正繼《延禧攻略》之後又一部好作品,優秀的京劇電視劇作品等等無腦吹。更有文章開始吹捧劇中演員尹正、黃曉明等演員的精湛演技,都用上“老戲骨”的稱呼了,這樣的無腦吹,簡直都快是棒殺的節奏了。

《鬢邊》劇情抄襲碰瓷張國榮,為什麼這樣的劇還會被誇獎?

《鬢邊不是海棠紅》這部戲的題材並不是原創的,是於正老師根據別人的作品再次加工完成的,所以在根本上就不是一個獨創的作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借鑑著優秀作品而造出來的優秀作品,是不應該被批評的,但是如果作為一個電視作品工作者,還借鑑著他人的優秀作品,那製作出來的作品,觀眾也不會買單的。

於正新劇《鬢邊不是海棠紅》的劇情主要講述的是商人和京劇名角兒之間的愛恨情仇,再加上一個民國時期的風雨變幻,這樣的故事套路,基本上每一個民國時期的故事都在這麼講,這樣的作品太多太熟悉了。所以這部戲借鑑了很多作品的影子,把劇本做成了一個雜家,什麼故事都想講,但是什麼都講不透。

《鬢邊》劇情抄襲碰瓷張國榮,為什麼這樣的劇還會被誇獎?

以前不少京劇題材的文藝電影,都有自己的時代情懷取勝,用大時代的情感拴住影迷和觀眾。而《鬢邊不是海棠紅》的創作有什麼時代情懷呢?快消品的電視劇都是毫無劇情可言的,只能靠自身的故事情節來吸引觀眾觀看。

但是這部戲已經上線的劇集中,故事主線一直都是模糊的,全劇缺少一個有效的故事情節推動劇情發展。那這部戲主要是講什麼呢?可能於正老師是想通過年份的交替,實現他的年代感吧。作為文藝影視作品,時代更迭更容易讓人感受到其中的精彩。而這部戲卻看不到時代的更迭,更多是看到了家長裡短、絮絮叨叨的零散劇情。

《鬢邊》劇情抄襲碰瓷張國榮,為什麼這樣的劇還會被誇獎?

《鬢邊不是海棠紅》故意用一種緩慢的敘事節奏來推動劇情,這部劇用這種節奏,簡直就是在東施效顰。《霸王別姬》和《梅蘭芳》這兩個作品中,通過慢節奏緩慢的釋放了宏大的戲劇張力。而於正老師的《鬢邊不是海棠紅》只是學會了用慢節奏敘事,卻釋放不了劇情中的張力。

如何釋放劇中的張力,最簡單直接有效的,就是矛盾衝突之中,劇中人物和人物之間的潛臺詞和狀態。陳凱歌導演在《梅蘭芳》電影中就能夠收放自如這種狀態。而我們的於正老師這裡,缺失了潛臺詞的效果,只是簡單的按照劇本來演,缺失了節奏感,給觀眾的感覺就是在看大白話。

《鬢邊》劇情抄襲碰瓷張國榮,為什麼這樣的劇還會被誇獎?

再者《鬢邊不是海棠紅》劇中演員的京劇表演功力真的跟他們吹捧的一樣嗎?這部戲把尹正所飾演的名角兒的起點設置的有點高了。對比早先的作品,大家都覺得尹正所飾演的是一個京劇大家,開嗓就是全場驚歎。可是到劇中角色真正開唱,觀眾們聽到的是什麼?宣傳了很久的正宗腔調還是失敗在了開腔之中。

《鬢邊》劇情抄襲碰瓷張國榮,為什麼這樣的劇還會被誇獎?

綜合來看,《鬢邊不是海棠紅》當作普通網劇來看還是中規中矩的。但把於正老師和這部作品放到藝術的角度去看,還是有很多專業問題,所以就和經典劇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題材老套、敘事節奏緩慢、主線模糊、京劇唱腔功力丟失,若無視這些問題,只能誇於正老師的水準在網劇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