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是容易感動到熱淚盈眶?

雲采薇


答案很簡單,就圍繞一個詞:共情。

什麼是共情

共情,也稱為同理心,最開始由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它是指,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感同身受”的能力。即,“入戲太深”。這也是人類生而具備且必不可少的能力(Hoffman)。

通常在進行心理諮詢時,都會強調“共情能力”的提升,這是為了諮詢師能夠設身處地地理解來訪者,並得到其信賴,從而推進心理諮詢與治療。

共情要求治療者能夠進入另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就如同那是你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樣,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那個需要你幫助的人。這不能是泛泛而談,所以諮詢師都需要不停地進行共情訓練。

然而,有的人好像天生共情能力就很強,性格敏感而又善於觀察,總是能迅速準確地察覺和理解別人的情緒變化。

1.遺傳

已有研究表明,確實存在“高敏感人群”。這些人天生會對外界的細微刺激變化具有敏銳的意識,以及強烈的反應。並且其影響變量中的部分因素,可以通過遺傳基因來解釋。研究者還發現共情能力十分強的人,他們的大腦腦島附近會有更多的灰質,這也是其生理和遺傳基礎的一個證明。

2.環境

個體幼年生存環境,尤其是家庭教養,對個體性格和成長髮展同樣有著巨大的影響。就如大家都清楚瞭解的那樣,在缺乏安全感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更有可能變得敏感、內向。同樣,監護人如果以極高標準要求孩子,並實行批評教育、不斷打壓孩子、習慣傳達負面情緒(如失望透頂這些言語表達),也會使孩子變得敏感多疑。

共情的影響因素

對於共情的影響因素的研究已經有很多內容。簡單概括來說,同樣可以分為先天和後天、個體和社會等情況,會受年齡、性別、社會化程度、認知水平、情境、歸屬感,甚至閱歷、生活學習經歷、性格特質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不一一概述。

敏感與共情

簡單來說,共情能力強並不一定意味著極其敏感,共情是建立人際關係的基礎。擁有共情能力的人通常更容易被社會、團體、他人所接納,因為共情是為了他人的利益、主動體會他人的感受,而非為了自己、或是被動地接受和產生某些負面情緒。

就像心理諮詢過程中,諮詢師對來訪者的共情是為了能夠幫助和引導來訪者走出困境。這與“本身敏感”存在著相似點,但也具有根本區別。

總結

想插圖結果失敗告終,累了,不想總結了,就一句話,題主這是因為共情能力強,是好事。


一夢江湖費五年


這種為什麼總是感動到熱淚盈眶的人,是因為骨子裡的善良,慈愛,如果一個人常常連感動的心都沒有,那他已經如行屍走肉,麻木了,也墜落了。換句話說只有常常易感動的人,才是這個社會的正義正氣正大之正能量,社會才有良好發展,國家才有希望!




詩豪天


因為你有顆善良的心


用戶5277963326174


心情激動造成


郭郭我


你是個性情中人


山東大漢老王


因為你是一個感性得人,而且是一個能與別人共情的人,能夠體會到別人的情緒,你很善良。


八卦兔老師


當然不是病態啦,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感覺啊。

有句話叫赤子之心,說的就是這種寶貴的感情。

人類在小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具有這種赤子之心,小朋友很容易被感動的,養的小寵物死了,平時一起玩的小夥伴搬家了,都會流眼淚的。

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經歷不斷的豐富,受過一些更加強烈的感覺之後,對這種人生最初的感覺就慢慢的漠視了,其實這也無可厚非,人類莫不是如此,吃過的鹹的食物,對不放鹽的食物必然不再喜歡。

不過有一種人,卻可以始終保持這種赤子之心,孟子說,“大人者,不是其赤子之心也。”說的就是偉大的人永遠都可以保持心地的純潔。

道德經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意思是說這種赤子之心,本身就是天大的美德。

所以,請你加油,繼續保持這一份赤子之心,善莫大焉。

就像濟公一樣,人情冷暖已看透,赤子之心永不丟,實在是有大智慧之人。


遠方的煙火


因為心太軟,這種人通常不會去傷害別人


SsySSsnh


生活總在不經意間悄悄給予你幸運 受到這彩虹般絢爛的世界的各種美好饋贈 這樣的世界讓你不得不感動

生活明朗 萬物可愛

人的感動是來自於感性 感性又是來自於感動

所以當人人都說雨女無瓜而有一個人或有一群人對你說你還好嗎需要幫助嗎

這能不感動嗎?


靜靜and金金


性情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