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女子“高跟鞋”圖鑑:宋朝最反人性,清朝鞋跟最高!

從古至今,女性對於鞋子的要求,不僅侷限於它的功能性,樣式、材質、舒適度等都是選擇的標準。有一個詞叫“

足下生輝”,就大致概括了這個意思。

今天的我們有各式各樣的鞋子:高跟鞋、短靴、長筒靴、涼鞋、運動鞋、滑板鞋……歷史在前進,鞋子也在發展,那我國古代女子的“高跟鞋”又經歷了怎樣一個歷程呢?

據文獻記載,我國周朝開始就有了圓頭高底的高跟鞋,礙於考古文物出土有限,我們就先從有實物可考的唐朝講起。


中國曆代女子“高跟鞋”圖鑑:宋朝最反人性,清朝鞋跟最高!

唐高跟鞋

據《唐文德皇后遺履圖》的跋中記述,唐代長孫皇后就有雙高跟鞋,這種鞋底高三寸多,下底窄小,它還有個很詩意的名字叫“晚下”,意思是,鞋子的底是慢慢落下的,這種鞋穿著雖然穿著顯高,但比較危險。

中國曆代女子“高跟鞋”圖鑑:宋朝最反人性,清朝鞋跟最高!

宋代弓鞋

由於宋代社會畸形的審美觀,崇尚婦女纏足,女鞋的款式也開始異化,當時的女鞋小而尖,因裹腳後的婦女腳成弓形,故名“弓鞋”。

穿著這種鞋子,力量全集中在腳尖上,走路十分痛苦,所以裹腳的女子走路顫顫巍巍,無法遠行。

到了明清,這種情況愈演愈烈,一直到新中國成立,纏足的風氣才被徹底廢除。


中國曆代女子“高跟鞋”圖鑑:宋朝最反人性,清朝鞋跟最高!

明定陵出土的萬曆皇后的高底鞋

明代的高跟鞋,又稱高底鞋,它的鞋跟不是在腳後跟,而是在中間。它的製作方法是,先用木頭做成高跟,然後在高跟上裹上一層絲織品,講究一些的,還會在高跟上雕刻一些精美的圖案。

明朝要求婦女的衣裙要足夠長,要把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能蓋住,所以這時的高跟鞋,不僅在於可以增高,更重要的可以搭配長衣裙。

中國曆代女子“高跟鞋”圖鑑:宋朝最反人性,清朝鞋跟最高!

明晚期登雲履

到了明晚期,出現了一種兩頭尖中間厚的高底鞋,這種鞋有點男性化,但其實是女鞋。由於鞋頭通常有白雲的裝飾,所以又稱為“登雲履”。


中國曆代女子“高跟鞋”圖鑑:宋朝最反人性,清朝鞋跟最高!

清花盆底鞋

清朝反對女子裹腳,滿族女子更是生就一雙大腳,為了顯得美觀,她們通常穿很長的旗裝,然後搭配一雙“高底鞋”。

這種高底鞋的鞋跟也是用木頭裹上絲織品製成,高度一般為5-10釐米,最高的可達25釐米,即使放在今天,這樣的鞋跟高度,怕也沒幾個人敢嘗試吧!

貴族婦女為了更加美觀,會在鞋跟上鑲嵌些珠玉珍寶,或在鞋頭裝飾條絲線穗子,我們在清宮劇中看到后妃穿的大多是這種。

清朝的高底鞋根據鞋跟形狀的不同分兩種,一種叫“花盆底”,另一種叫“馬蹄底”。

由於鞋跟受力面小,女子穿上這種鞋子走路必須謹慎小心、抬頭挺胸,所以貴族婦女通常會有一個專門攙扶的侍女,從遠處看,身材高挑的女子盈盈走來,婀娜多姿,煞是好看!


中國曆代女子“高跟鞋”圖鑑:宋朝最反人性,清朝鞋跟最高!

鞋跟可拆卸的高底鞋

清中後期,除了滿族女子經常穿的“花盆底鞋”,漢族女子也有屬於自己的高跟鞋。與現代比較接近的是,這種鞋跟已經移到了後面,而且可以拆卸,出門穿上正裝時需要搭配高跟鞋,回到家中還可以拆掉當平底鞋,可以說,非常時尚的設計了。


中國曆代女子“高跟鞋”圖鑑:宋朝最反人性,清朝鞋跟最高!

民國合臉鞋

民國時期的和臉鞋,前部圓尖,後面肥圓,由於此時受西方的影響,女鞋也出現了一些西化的特徵,比如鞋子的用料不僅有傳統的絲織品,還有西方的燈芯絨。有的鞋子上面除了傳統的刺繡,還有用英文字母裝飾的。

都說歐洲是時尚文化的發源地,看過這些鞋子,我們的古人是不是已經走在時尚的前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