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接觸貸款”助推銀行加速擁抱數字金融

疫情期間,銀行物理網點門庭冷落,但發力線上業務的步伐卻有所加速。

銀行開打“雲渠道”賬戶爭奪戰

目前已經有數家銀行發佈《關於臨時調整個人賬戶交易限額的公告》,調高II類賬戶借記卡交易限額,進一步擴大II類賬戶交易覆蓋面。部分商業銀行也將目光瞄向開發II類結算賬戶的支付結算服務,拓展獲客應用邊界。在分析人士看來,未來賬戶管理的體系會逐漸清晰,不同賬戶的功能會逐漸區分,但線上化只是解決了交易成本和交易效率的問題,如何提升客戶體驗才是II類賬戶爭奪戰的關鍵。

據瞭解,I類賬戶即傳統上在櫃面開設的賬戶,可用於大額存取現金、理財產品、轉賬、繳費、支付等。II類賬戶可滿足直銷銀行、網上理財產品等支付需求,不能存取現金、不能向非綁定賬戶轉賬,一般情況下,消費支付和繳費單日最高不超過1萬元。根據監管規定,II類賬戶在線上渠道即可開通,但以往1萬元的日交易限額,往往難以滿足客戶投資理財等需求,使得II類賬戶陷入開卡易、交易難的雞肋情形。另外,如果以II類戶作為工資代髮卡,那麼工資額超過1萬元時,也存在無法全額到賬的情況。因此,在當前形勢下,適度提高II類賬戶交易限額,對開卡獲客將帶來助益。

線上銀行業務辦理待突破

疫情之下,“雲辦公”“雲招聘”“雲面試”等“無接觸”概念大火,線上辦理業務的需求增長,也將激勵銀行更加發力銀行卡線上業務。正如陶金所言,線上銀行業務辦理仍然面臨IT技術問題及其相對應的監管問題,以及反洗錢等欺詐監督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對於該類業務長期發展較為關鍵的客戶體驗問題,似乎仍未圓滿解決。

“無接觸貸款”助推銀行加速擁抱數字金融

“無接觸貸款”助推銀行加速擁抱數字金融

國商信聯的專家指出,以往II類賬戶主要在支付清算、存貸款、理財、基金等傳統金融服務領域,而缺少水電費等生活服務類繳費、在線購物等消費類的相關場景建設,未來加強平臺內相關場景建設是一個重要方向。

“未來銀行賬戶金融服務還需要提升現場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豐富度,體現出線上優勢;保護客戶賬戶和交易的安全,解決無接觸銀行賬戶服務的安全性問題。”國商信聯的專家強調,“目前場景化服務這部分仍然存在短板,還要進一步完善場景化服務,加強場景平臺建設,為客戶提供更多的投資消費服務、軟硬件系統建設。”

加速擁抱數字金融

“無接觸貸款是一種數字新基建,對於現階段幫助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幫助小店經濟回暖,都有關鍵作用。”郵儲銀行總行三農部總經理助理陳鵬表示說。

本月,全國工商聯與網商銀行等共同發起“無接觸貸款”助微計劃,全力支持全國約1000萬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農戶等,打贏經濟仗,郵儲銀行率先加入這一計劃。

在郵儲銀行看來,和互聯網銀行合作,有助於進一步推動無接觸貸款,並將成為常態。“郵儲是線下服務小微最多的銀行,網商是線上服務小微最多的銀行,我們可以強強聯合。”陳鵬表示。

據瞭解,郵儲銀行的網絡貸款平均額度為10萬,且有一定門檻,通過和網商銀行合作無接觸的數字貸款,平均額度在1萬左右,能夠服務到更小微的群體。

數字貸款,不僅為客戶節約了成本,通過數字風控模型、減少人工干預,也讓銀行本身節約了成本。

無接觸貸款,顧名思義,是在線申請、無需人工接觸的數字貸款方式。國商信聯的專家表示,“無接觸”的互聯網貸款是支持小微企業的重要途徑,可以從線上化、觸達、風控、成本四個角度促進小微信貸服務。在疫情結束後,金融數字化和線上化的潮流也不會出現逆轉。

監管對此亦持有鼓勵態度。“鼓勵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加強與主要依靠互聯網運營的民營銀行的業務合作,為小微企業精準滴灌,提高復產小微企業的貸款可獲得性。”日前,銀保監會首席檢查官楊麗平表示。

一方面,各大銀行自身加強數據的治理和集成,對外開放合作,一方面也把產品和服務輸出到相應的場景,與金融科技企業共同開發場景,雙方發揮各自的優勢精準服務客戶。

國商信聯的專家認為,互聯網金融科技平臺與銀行的融合創新,正在成為我國金融創新發展的新趨勢。互聯網平臺和銀行在流量、資金、技術、數據等方面進行優勢互補,可以讓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務不斷觸達更多的小微企業和長尾人群,提高我國金融服務的可獲得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